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二級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5月,是在資源與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和瓦斯地質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世紀60年代率先在全國開展瓦斯地質研究,首創瓦斯地質學科,在瓦斯地質與瓦斯突出防治、通風理論與技術、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安全系統決策與搶險救災等領域形成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學院下設安全工程系、消防工程系2個教學實體單位,瓦斯地質研究所、瓦斯防治技術及裝備研究所、化工安全研究所、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研究所(中心)。

歷史沿革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5年5月,是在資源與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和瓦斯地質研究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學院建設的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於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重點學科,2000年被評為河南省一類重點學科。在2012年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排名第5,是河南省唯一進入全國前五名的學科,在2015年獲批河南省A類優勢學科,第一期建設5年,每年省撥建設經費2000萬元;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第3,成功進入全國A類(A-)學科,成為河南省屬高校唯一進入全國第一層次的學科。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院長:高建良;
黨委副書記:李懷珍;
副院長:牛國慶;
副院長:袁東升;
副院長:楊明。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
消防工程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主要培養能從事安全技術及工程、安全科學研究、安全管理與評價、安全檢測與監控、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教育與安全培訓等工作,工程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突出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工程製圖、計算機技術基礎、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學、安全檢測與監控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從事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管理,職業安全與衛生狀況的監察、檢測與監控,安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安全科學理論的研究,工廠、礦山、地面與地下建築工程的通風、空調與安全技術設計、檢測、評價、監察、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從事安全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
消防工程專業
該專業培養掌握火災科學基該理論、消防技術與方法、消防政策法規等,能夠從事消防安全技術研究、設計、監測、管理和火災安全評估、控制及火災事故調查分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
物理化學、計算機技術基礎、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消防燃燒學、火災化學、房屋建築學、建築結構與防火設計、火災風險評價、水滅火工程、火災煙氣控制、火災探測與監控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以在消防行政管理部門、武警消防部隊、建築設計院、消防技術與工程研究部門、消防產品生產企業、消防工程建設單位、大型企業、機場、港口等從事消防技術及工程研究、設計、評價、監測、施工、管理、監察、教育和培訓,以及消防裝備、器材的研究、設計、與製造工作。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86人,教授21人,副教授3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6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優秀獎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河南省優秀專家4人,校一級太行學者1人、三級太行學者2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61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2個。
張鐵崗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安全技術及工程
張鐵崗(1945.9.24-)安全技術及工程專家,教授級高工。出生於河南省許昌縣,原籍河南省許昌縣人。1966年畢業於焦作礦業學院(現河南理工大學)採煤系。曾任平煤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先後被評為全國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科技創新“十佳”人才,並榮獲孫越崎能源獎等多項大獎。2002年被國務院聘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礦業組副組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河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南省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
博導
景國勛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安全技術及工程
景國勛,1963年生,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河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函評專家,國家煤炭行業“653工程”安全管理首席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安全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安全技術專家組成員,中國職業安全與健康協會理事,礦業高等院校採礦、安全學科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河南省安全生產專家綜合組組長,河南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專家,河南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專家,《國際職業安全與人機工程雜誌(JOSE)》編委,《安全與環境學報》編委,《安全與環境工程學報》編委,《科技導報》編委。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及企業委託等課題30餘項,出版國家規劃教材及學術著作7部,發表論文120餘篇。曾獲中國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煤炭工業企業現代化管理部級優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南省安全生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另有18篇論文獲中國優秀科技論文獎、河南省優秀論文獎等,論文被EI、ISTP收錄近20篇。先後榮獲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優秀青年科技獎”,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及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創新人才,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青年科技創新傑出獎,河南省教學名師獎,中國青年科技創新優秀獎,中國煤炭工業技術創新優秀人才,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
高建良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礦井通風理論與技術、礦山熱環境理論與技術、瓦斯防治理論與技術
1982年7月畢業於東北大學採礦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5年4月研究生畢業於焦作工學院採礦系,獲中國礦業大學碩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3年10月榮獲“中英友好獎學金”在英國Nottingham大學礦物資源工程系留學。1998年10月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赴日本九州大學工學部留學,2002年3月獲日本九州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長期以來一直從事通風理論與技術、瓦斯防治、礦井降溫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際自然科學基金、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省高校創新人才基金、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及大型企業委託項目40餘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安全生產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煤炭工業十大科學技術成果獎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出版教材、專著7部,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5篇。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的研究工作、主持安全工程國家名牌特色專業、安全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安全工程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等質量工程的建設工作。曾獲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省高校創新人才、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煤炭系統優秀教師、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
張子敏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
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委會常務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安全生產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煤礦瓦斯治理和利用總體方案》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全國十一五煤層氣規劃”編製組專家,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河南省第一層次重點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帶頭人,河南理工大學瓦斯地質研究所所長
王兆豐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導/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研究員
研究方向:安全技術及工程、煤礦瓦斯防治理論及技術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瓦斯防治技術及裝備研究所所長/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理工大學博導/研究員。
劉明舉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瓦斯地質、瓦斯災害預測與防治
1964年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7月焦作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畢業,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參與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4項,其中高級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基金1項,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教育部留學基金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國際留學基金1項,人事部留學基金1項,有8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出版專著2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6篇被EI、SCI、ISTP收錄或檢索。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會議。
餘明高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消防工程、礦井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
餘明高,男,1963.05,教授,博導,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能源化工組秘書長、中國消防學會會員、中國煤炭工業勞保學會火災防治專業委員會及通風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研究,具體包括地下工程火災、地面建築及重大工業危險源火災防治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其特點是:根據地下工程、地面建築及重大工業危險源火災發生的特徵,從火災防治的三大環節,即可燃材料阻燃(阻化)、火災探測、滅火入手,以火災成災機理研究為基礎,以火災探測及滅火技術研究與開發為手段,以成果轉化並服務社會為宗旨,實現產、學、研的良性循環發展。
承擔或參加了:國家“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題項目五項原則;中國科學院創新工程方向性研究項目一項;省部級“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傑出人才創新基金等項目三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次。發表30餘篇有關火災防治技術的論文,出版專著二部。
崔洪慶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瓦斯地質理論及應用、礦井地質、工程地質
崔洪慶,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安全生產專家。1958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主要教學和科研領域:構造地質、礦井地質(瓦斯地質)、工程地質與工程物探、GIS應用。曾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完成科研課題17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7部,獲兩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魏建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礦井通風與安全、瓦斯災害防治
魏建平,博士,教授,博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受聘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現任河南省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及煤礦災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職副主任、安全工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常務副主任。主持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專題、河南省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等國家、省部級課題十餘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張玉貴教授、博導
研究方向:瓦斯地質、煤田地質、煤化學
張玉貴,(1965-)中共黨員,博士,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身患強直性脊柱炎,他與病魔整整抗爭了十多年,在這十多年時間裡,張玉貴以頑強的毅力攻讀完博士學位,完成省部級以上項目20多項,承擔著3項國家級項目,先後榮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焦作市優秀青年專家等稱號。
牛國慶教授
牛國慶,男,河南安陽人,1968年8月生,副教授,博士,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負責學院本科教學及財務管理工作。
主要從事礦井通風、安全系統工程、建築消防等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發表論文30餘篇,8篇被EI、ISTP收錄。參編教材4部,其中《安全工程學》獲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參加了國家863項目、“十五”攻關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餘項科研與教學項目的研究。獲得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河南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河南省煤炭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焦作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河南理工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
曾獲“河南省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焦作市新長征突擊手標兵”、“河南理工大學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袁東升教授
副教授,博士生,碩士研究生導師、安全學院副院長、安全工程專業首席指導教師、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安全工程
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教學方面,先後主講了本科生、研究生近二十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兩項教改項目通過省級鑒定;多教學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一等獎2項,省級2等獎1項;發表教改論文五篇。科學研究方面,先後參與完成了包括國家“973”、國家“863”、國家十五攻關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在內的十餘項科研課題,多項研究成果獲獎或經同行專家鑒定為在國內居於領先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在《煤炭學報》、《煤炭科學技術》《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等國內多家核心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其中有10篇被ISTP、EI收錄,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另外,主、參編學術著作共六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一部,行業規劃教材兩部,專著三部。
魏建平教授
魏建平,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全學院院長,“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國家973子課題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2項,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張瑞林教授
張瑞林,男,博士,教授。一直致力於煤礦瓦斯災害的防治和治理、地理信息系統在煤礦中的應用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安徽省科技項目“淮北礦區突出礦井瓦斯地質規律及其信息化技術研究”,該項目經安徽省科技廳組織同行專家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主持完成“煤礦瓦斯信息綜合決策支持系統研製”項目,鑒定為國內先進;主持完成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項目“煤礦瓦斯災害信息管理及可視化系統研究”。正主持實施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特徵的數字化辨識機制與應用技術”、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突出礦井瓦斯地質圖管理系統及其信息化技術研究”及多項企業委託技術開發工作。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二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煤炭工業十大科學技術成果獎、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科技進步三等獎等。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2006年度(第十五屆)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04年度焦作市十大傑出青年科技工作者。

學科體系

學院建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和礦業工程2個博士后流動站,設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減災防災工程及防護工程2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安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權,設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個本科專業,已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校本科生1239名,碩士研究生247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站博士后16人。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學院建成河南省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煤礦災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煤礦災害預防與搶險救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煤礦瓦斯及火災防治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安全技術及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煤礦瓦斯地質與瓦斯災害防治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瓦斯地質與瓦斯防治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煤礦災害預防與搶險救災院士工作站等10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學院近5年來承擔和完成了100餘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累計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80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0餘項,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獎勵30餘項。
學院具有較高的教學與科研水平。礦業工程為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減災防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均為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學院建有“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教育部“煤礦災害預防與搶險救災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煤礦災害防治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河南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河南省煤礦瓦斯與火災防治重點實驗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煤礦瓦斯地質與瓦斯災害防治”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安全技術及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等8個高水平科研平台。中國煤炭學會瓦斯地質專委會、河南省煤炭學會通風安全、河南省煤炭學會防治瓦斯突出專業委員會均掛靠學院;同時學院還擁有國家甲級檢測檢驗機構。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學院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國家973課題2項,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2項、、教育部博士學科點科研專項基金、教育部留學基金、河南省科研創新人才基金、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基金、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大型企業委託等科研項目300餘項,年均科研總經費超過8000萬元。近幾年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20餘部,獲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兩項,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

學術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印度理工學院、澳大利亞卧龍崗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日本室蘭工業大學等多所大學建立了穩定的校際合作關係並簽署學生互換交流協議,每年均可選派優秀學生公費赴國外高校短期交流或攻讀學位,每年邀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來學院講學。5年來,主(協)辦國際學術會議6次,全國性學術會議8次。

獲得榮譽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安全科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肯定,學院被評為“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南省科技系統先進集體”、被團中央授予“國家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等榮譽稱號,原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顯政,河南省委副書記陳全國等領導曾參觀成果和視察工作。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
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