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鄉

浙江磐安縣雙峰鄉

金華市磐安縣雙峰鄉地處甌江源頭、好溪上游,皿溪(好溪雙峰段)穿村而過,境內干支流總長48公里,其中七個行政村坐落在皿溪畔,4200多人沿溪而居。該鄉位於磐安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40.24平方公里,因境內的雙峰山而得名,諸永高速徠穿境而過,村口設有互通口,南下溫州,北上杭州,交通便捷,大皿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古民居建築特色明顯,大都為明清代建築、婺州山地風格,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和優越的旅遊發展條件。全鄉轄9個行政村,2003戶,5190人,2013年底人均純收入7120元,山林面積5萬畝,耕地面積1543畝,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鄉,也是革命老區鄉。

介紹


磐安縣轄鄉,地處浙江省中部,縣城南側,"群山之祖,諸水之源"的大盤山西面。是甌江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距縣城41公里,以境內著名的雙峰山而得名,鄉政府駐大皿二村。

自然情況


全徠鄉地域面積44.2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人口0.5萬,山林面積51878畝,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鄉,屬革命老區鄉。全鄉平均海拔600米左右,群山環抱,溪清水澈,九曲南去,匯聚好溪。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景觀較多,不僅有古代羊氏祖宗羊喑"食菇成仙"的典故,而且還有唐朝乾符年間羊葯的"進士牌坊"和清朝的"節孝牌坊",特別是抗戰期間,省立寧波中學遷址雙峰大皿,艱苦辦學達三年之久,成為寧中百年校史上一段催人淚下光輝燦爛的歷史。盛產松、杉、毛竹等林業為主,宮燈是該鄉的主導產業之一,九七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天安門廣場上的兩盞最大的宮燈就是"雙峰宮燈"。香菇和野生可食用蔬菜的開發也是該鄉效益農業的主導產品,該鄉建有全縣最大的野菜基地,生產的"清山老農"牌野菜,以其純天然的有機食品而遠銷各地,"1+1"牌野生蕨粉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市場。近年來,通過全鄉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改觀,社會福利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全鄉各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簡易公路、通程式控制電話、通高壓電、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和廣播的五通目標,新建的鄉科技綜合樓和中心校教學樓。以下山脫貧和舊村改造相結合為重點的集鎮建設開始起動,為經濟的再發展提供了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