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萬登
鍾萬登
鍾萬登,慣性技術專家,中國氣浮和液浮陀螺穩定平台技術的開拓者之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從事“陀螺儀原理”和“自動調節原理”等課程教學工作。從60年代後期起,主持三軸氣浮陀螺穩定平台的前期研製,主持三軸液浮陀螺穩定平台的最終研製,是水下發射固體彈道導彈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得獎人。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部級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26年1月6日 生於四川省資中縣東合鄉向陽村。
1946~1950年 四川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工學學士)。
1950~1951年 空軍第一航校機械師班畢業。
1951~1952年 空軍瀋陽機務學校教員。
1953~1956年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系助教。
1957~1965年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系講師、副教授。
1965~1971年 第七機械工業部一院13所三室主任。
1971~1992年 航天工業部067基地7171廠(16所)研究室主任、總工程師兼副廠長、廠長、科技委主任。
1996年 航天工業總公司067基地7171廠(16所)技術顧問。
鍾萬登,1926年1月6日生於四川省資中縣東合鄉向陽村。195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航空工程系,獲工學士學位。1951年任空軍瀋陽機務學校教員。1953年至1965年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系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 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80年在七機部獲教授職稱。在任教期間,先後擔任“陀螺儀原理”、“自動調節原理”等課程的教材編寫與講授、輔導實驗並指導自動控制專業畢業設計。
1965年5月,為加強我國彈上慣性器件研製力量,他調到七機部13所任平台研究室主任。當時,中國遠程戰略導彈用慣性器件正處於方案論證階段,陀螺靜壓氣浮軸承技術剛有所突破。在全彈控制系統方案論證時,他與同事們一起,充分論證了採用三軸氣浮陀螺穩定平台方案的優越性,力主採用平台方案,該方案為型號採納。平台方案的確立,使我國彈上慣性器件突破了型號已有的單一的捷聯式格局,開創了新的技術途徑。到90年代末,仍為我國後續研製的所有中程、遠程地地導彈及運載火箭採用。到1971年,在他主持下,先後完成了原理模型樣機和初步設計樣機的研製。1971年5月,為加強三線建設,他調入七機部067基地7171廠(16所),任當時廠內惟一的一個研究室主任,該室後來發展成八個室。1979年任總工程師兼副廠長,1981年任廠長,1985年任科技委主任,1996年任技術顧問。在此期間,他主持了潛地及車載地地導彈用三軸液浮陀螺穩定平台研製,從第二套模樣起,一直到定型。作為廠長,除領導型號、預研等技術工作外,還要解決因地處秦嶺深山、企業辦社會所帶來的職工和家屬的生活難題。
他主持研製的三軸液浮陀螺穩定平台1980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他是第二完成人;1985年潛艇水下發射固體導彈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是第七完成人。為表彰他的突出貢獻,1984年航天部授予他一等功,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部級有突出貢獻老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7月光榮出席了黨中央召開的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表彰大會。他有多項社會兼職,1979年任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1991 年任陝西省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1987年任中國慣性技術學會第一屆理事兼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二屆名譽理事;1981 年、1991年任七機部、航空航天部兩屆科技委委員。
鍾萬登主編·液浮慣性器件。北京:宇航出版社,1994
DGLE-5高精度大量程離心機,屬標定加速度計用的大型精密設備之最。該機主機轉臂直徑4米,高2.5米,重4噸,於60年代末,在長春光機所157室完成設計並投產。1972年後各部件先後到廠,在他主持下,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尤其是有關電路、測量部分。經生產、安裝、調試、運行,終於成功。該設備於1984年5月通過由陸元九院士主持的部級鑒定。到現在為止,仍是全國惟一的一台高精度大量程加速度場計量標準。該機於1985年獲重大科技成果部級一等、國家級二等獎。
單液浮陀螺是美國在4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而頂級水平的陀螺,則發展了三浮技術,“三浮”是指在陀螺內,液浮、動壓氣浮、磁懸浮三項技術同時採用,以達到高精度(每小時千分之一度以上)、長壽命(連續工作數年以上)的目標。沒有預研,就沒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1971年,他從任室主任起,就一手抓型號一手抓預研,先將兩浮,后將三浮納入遠景課題研究,分三步走:第一步,單液浮陀螺,作為主目標,供型號用;第二步,將單液浮陀螺電機的滾珠軸承換成動壓空氣軸承,使之成為永不磨損型的兩浮長壽命陀螺;第三步,在兩浮陀螺的寶石軸承浮子上再加裝磁懸浮軸承定中心,成為三浮陀螺。經過二十餘年的艱苦努力,兩浮陀螺於1990年2月通過了由任新民、梁思禮、張履謙等專家主持的部級鑒定。該項成果1991年獲部級一等國家級二等科技進步獎,三浮陀螺在90年代末也研製成功。
1965年至1971年,鍾萬登任七機部13所平台室主任期間,主持並參加三軸氣浮陀螺穩定平台方案論證、模樣和初樣研製。此前,在已有的四個型號中,導彈制導和穩定系統均採用捷聯方案。它是將慣性儀錶(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直接安裝在彈體上,有著簡單的優點,但存在著慣性儀錶直接承受彈體振動、衝擊,工作環境惡劣,不能實現自對準自標定等不足;平台方案,是將慣性儀錶用機械萬向框架將其與彈體隔離,從而克服了捷聯式的不足,也比捷聯式複雜。從該型號起,到90年代末,平台方案一直為我國中程、遠程地地地導彈及運載火箭採用。在三軸氣浮陀螺穩定平台研製中,他主持並參加總體結構、穩定迴路、調平迴路、測試等小系統的方案制定和模樣、初樣研製。首次提出並實現了模數轉換電路的調寬方案、不用減速機構的力矩電機方案及平台動態試驗方案,這些技術,為後續型號研製開闢了新途徑。他為中國三軸氣浮陀螺穩定平台研製成功進行了大量前期開拓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