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
漢字
柿(Persimmon),學 名: Diospyros kaki,屬於柿樹科(Ebenaceae),別 名:朱果、猴棗,高大落葉喬木,原產中國。栽培歷史在2500年以上。北魏《齊民要術》中已有以君遷子為砧木,用嫁接方法繁殖柿的記載。自明代以來,柿產區多以柿餅代糧備荒。
【釋名】李時珍說:柿,樹高葉大,圓而有光澤。四月開黃白色小花。結的果實為青綠色,**月才成熟。生柿收藏后自行變紅的,叫烘柿;曬乾的叫白柿,用火熏乾的叫烏柿;水泡儲藏的叫酸柿。柿有核呈扁狀,像木鱉子仁而堅硬。柿根很牢固,叫做柿盤。
部首:木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SYMH
五筆98:SYMH
倉頡:DYLB
![柿](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7/mb77b27525d4f865854d43b002b8b43ce.jpg)
柿
四角號碼:409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7FF
異體字:枾
漢字首尾分解:木市
漢字部件分解:木市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點橫豎橫折鉤豎
漢字首尾分解: 木市
漢字部件分解: 木亠巾
筆順編號: 123441252
筆順讀寫: 橫豎撇捺捺橫豎折豎
1.落葉喬木,果實為扁圓形或圓椎形漿果,黃或橙紅色,可食:~子。~餅。~霜。
〈名〉
1.柿樹 [persimmon]
3.這種植物的果實。如:柿糕(用糯米和干柿製成的一種食品)
1.柿餅 shìbǐng [dired persimmon] 柿子晾乾壓扁而成的餅狀食品
2.柿子 shìzi [persimmon] 柿樹結的果實
《正字通》同。○按世俗作果名,音士者,非。
【卷六】【木部】柿
赤實果。從木市聲。鉏里切
(拔)擢也。從手。犮聲。蒲八切。十五部。
![柿的書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1/m1188f48fc18d7c58e2a4824ad369155a.jpg)
柿的書法
◎ 柿 persimmon
◎ 粵語:ci2 ci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ii5 se2 [東莞腔] se2 [海陸豐腔] shi6 [ki6] sai3 se2 [梅州腔] sai3 se1 se2 se5 [寶安腔] se2 [客語拼音字彙] ci4 se2 si4 [台灣四縣腔] si5 [ki5] sai3 se2
◎ 潮州話:sai6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柿 | 秭 | 之 | 士 | zrɯʔ | 見禮記,柹字注俗作柿(手冊直代柹列)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拔 | 伐 | 房越 | 並 | 月合 | 月 | 入聲 | 三等 | 合口 | 元 | 臻 | 入十月 | bʱi̯wɐt | bĭwɐt | biuɐt | biuɐt | bʉɐt | bʷiɐt | buat | fa2 | byat | bvat | 爾雅雲拔龍葛也似葛蔓生葉細莖赤也 |
拔 | 跋 | 蒲撥 | 並 | 末 | 末 | 入聲 | 一等 | 合口 | 桓 | 山 | 入十三末 | bʱuɑt | buɑt | buɑt | buɑt | buɑt | bʷɑt | bwat | bo2 | buat | buat | 回拔又虜複姓三氏後魏有都督拔略昶出賀拔勝傳又有夏州剌史拔也惡蚝官氏志有柯拔氏又虜三字姓後魏書拔列蘭氏 |
拔 | 拔 | 蒲八 | 並 | 鎋開 | 鎋 | 入聲 | 二等 | 開口 | 山 | 山 | 入十五鎋 | bʱat | bæt | bɛt | bæt | bɣɛt | bɯæt | bəɨt | ba2 | bret | baet | 拔擢又盡也蒲八切又蒲撥切三 |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柿 | ꡄꡜꡞ | cʰi | dʐʅ | 上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柿 | 是 | 審 | 支思開 | 支思 | 去聲 | 開口呼 | ʂɿ |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柿 | 侍 | 時吏 | 二寘 | 支 | 去聲 |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拔 | 拔 | 幫 | 發 |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 陽入 | 抽也擢次而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