鐸舞

鐸舞

語出:唐 代鐸舞列入清商樂中。《三國志·魏志·鮮卑傳》:“其舞,數十人俱起相隨,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節奏有似鐸舞。”《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鐸舞歌》解題:“《唐書·樂志》曰:‘《鐸舞》,漢 曲也。’《古今樂録》曰:‘鐸,舞者所持也。木鐸製法度以號令天下,故取以為名……’《隋書·樂志》曰:‘《鐸舞》,傅玄 代 魏 辭雲“振鐸鳴金”是也。梁 三朝樂第十八設《鐸舞》。’”

正文


中古早期舞蹈。用於宴享。舞者持鐸而舞。鐸,大鈴。《樂府詩集》所載古鐸舞歌詩《聖人制禮樂》,辭、調夾雜,不可理解。晉傅玄《鐸舞曲·雲門篇》云:“振鐸鳴金,近《大武》。……身不虛動,手不徒舉,應節合度,周其敘時。”《樂記》賓牟賈解說《大武》:“夾振之而駟(四)伐”,鄭玄註:“夾振之者,王與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為節也。……每奏四伐,一擊一刺為一伐。”隋代將《鐸舞》與《鞞舞》等合稱“四舞”,但舞者已不執鐸。唐代將《鐸舞》列入清商樂中。宋陳b42c《樂書》提及古馬韓國之《馬韓舞》類似鐸舞,眾人“踏地低昂以手足相應為節”。

簡介


鐸舞指持鐸而舞,鐸是古代傳樂的樂器,文事振木鐸,武事振金鐸。鐸舞漢曲有古詞《聖人制禮樂》篇,因聲辭雜寫,已難解讀。晉傅玄所作鐸舞曲《雲門篇》說明了鐸舞內容以及動作和音樂節奏。鐸舞一直流傳至唐,清商樂第63曲中的《鐸舞》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