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海默的結果 展開
- 代表作《中國城市批判》劇作家、小說家
- 張海默
海默
代表作《中國城市批判》劇作家、小說家
原名張澤藩、張一凡,筆名海默,當代電影劇作家、小說家。海默勤奮創作,不計個人名利。建國后他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國,豐富了創作素材。他寫得快,寫得多,寫得及時,人們稱他為“多產和快產的作家”。
海默(Hai Mo) 1923年5月生於山東黃縣(今龍口市)江格庄一個貧民家庭。11歲喪母,隨父去北京,先後在五斗齋小學、北師大附屬平民小學、北京育英中學等校學習,接受過抗日的愛國思想教育。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海默和同學一起上街遊行示威,用石塊還擊鎮壓學生的保安隊,積極參加學生運動。
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
1944年入延安魯藝學習。曾任冀中區軍火線劇團演員,並擔任過教導二旅政治宣傳科幹事。不久隨部隊去延安,轉為魯藝文工團團員。此間,他和洛丁合作發表處女作——《糧食》(劇本),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後任冀察熱遼聯合大學教員、天津市文工團創作部主任。
1945年10月,海默調冀察熱遼文工團創作室。
在解放戰爭期間參加了武裝鬥爭。他白天行軍,夜晚挑燈寫作,時常寫到深夜。他和安波創作的歌劇《兵》受到部隊嘉獎,立了甲等功。他自己創作了歌劇《十五的月亮》。同時又參加了《白毛女》、《糧食》、《王三保翻身》、《歡迎八路軍》等歌劇、話劇的演出。
1950年後任中南文工團工作任創作部主任,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
1951年到抗美援朝戰場慰問,負傷后回國。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劇,
1967年,海默被打成“黑幫分子”、“黑編劇”。他凜然抗爭,他曾拿著一本30年代出版的刊載著江青照片的畫報說:“讓這個人奪了黨的權,會把我們黨帶到哪裡去?反正我鐵了心,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會給他們低頭。”
1968年6月14日,海默被“四人幫殘害致死,時年45歲。
1978年北影製片廠為他徹底平反昭雪。
張一凡作品圖片。
創作改編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母親》、《紅旗譜》(與人合編)、《洞簫橫吹》、《春城無處不飛花》、《早霞》、《深山裡的菊花》、《糧食》、《春風吹到諾敏河》、《染血的哈達》等。
《礦山的主人》、《火》、《故鄉》
《棄暗投明》、《秋收歌舞》、《米》
《突破臨津江》
著名評論家馮牧稱海默是“具有熾烈的革命熱情、旺盛的創作潛力、敏捷的藝術才思”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