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溝鄉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下轄鄉

陡溝鄉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西部,地處崗嶺地區。西與沭陽縣接壤,東有叮噹河,南接南崗鄉,北靠龍苴鎮。現與南崗鄉合併。隸屬於南崗鄉。

交通


陡溝鄉面積73.1平方公里,6.8萬畝耕地。陡溝鄉距縣城1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緊鄰寧連高速公路,伊西公路、南新公路貫穿全鄉。全鄉共有18個行政村,全鄉總人口58890人。

農業經濟

陡溝鄉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特色農業,全鄉已形成東部特色蔬菜,中部林經套種,西部優質糧食的農業格局。一是大力發展無公害蘆蒿基地。以董王村1500畝蘆蒿為中心,發展王陡溝鄉范、馬蹄、張興、陳樓等村擴種蘆蒿4000畝,全鄉蘆蒿種植面積達5500畝,畝均收入8000元左右。
陡溝蘆蒿2005年順利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驗收。註冊了“一條嶺”牌商標。並且成立了“一條嶺”蘆蒿生產合作社,真正使蘆蒿成為該鄉主導產業,富民產業。二是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根據崗嶺宜植樹的特點,大力發展綠化造林,全鄉成片林面積已達8000畝,其中調農植林6300畝,河坡馬道植林5200畝,農田林網2.4萬畝,四旁植樹60萬株,植樹存活率、保存率達95%。
三是重抓生豬養殖產業。堅持把培育三元雜交良種豬基地建設緊緊抓在手中,以培育典型大戶帶動千家萬戶。以連雲港地區最大的私人養豬廠盛源生豬有限公司為基礎組建了“富民三元生豬”合作社,帶動全鄉生豬飼養量達10萬頭,全鄉湧現出飼養生豬100頭以上大戶400戶,1000頭以上10戶。
陡溝鄉
陡溝鄉

經濟


2006年,陡溝鄉牢固樹立“有項目就有希望,沒有項目就沒有一切”的理念,把多領域招商引資、招大項目進園區作為加快項目推進的主抓手,走出去、請進來,積極開展招商活動。
全年新陡溝鄉開工項目11個,內聯到位資金13890萬元,比上年增長483.6%,其中四個超兩千萬元落戶於兩大園區。
陡溝鄉境內有豐富的地下礦藏,被譽為“蘇北陶都”。經上世紀九十年代化工部礦山設計院及2005年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第六地質大隊對陡溝鄉陶土資源進行實地勘察,
陡溝鄉地下陶瓷資陡溝鄉源豐富,其中陶土儲量達5480萬噸,瓷礦儲量4000萬噸。且埋藏淺,易開採。由宜興客商投資興建的雲宜陶瓷有限公司已利用陡溝陶土燒制出各種產品,產品供不應求。
1、農業開發潛力巨大陡溝鄉是農業大鄉,農業開發潛力巨大,經過多年的改造調整興修水利,有著雄厚的農業基礎和萬頃良田,陡溝鄉擁有一、二、三級機電排灌站60座,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5%。條件十分優越,若遇金秋時節,登嶺一望,真是“兩盪魚兒肥,滿嶺稻花香”,叫人頓生“何須憶江南”之讚歎。
2、陶瓷土資源豐富陡溝的陶瓷土資源是生產優質琉璃瓦和上等瓷器的寶貝土、且儲量巨大,正與中國宜興陶瓷及有關單位洽談開發事宜,瓷土的樣土化驗及燒制完全符合標準,可行性報告也已經過鑒定,瓷土總量,可供中型陶瓷廠開發100年。
3、花卉蔬菜基地陡溝鄉是全縣聞名蔬菜大鄉,在著多年的種菜歷史,近幾年發展勢頭強駁勁,現有蔬菜面積一萬多畝,大中朋2000餘個,小弓棚星羅棋布、蔬菜品種達30多種,基本上囊括了大江南北市場面市的蔬菜種類,其中以王范村引進的柴背天葵、香港百花芥蘭、日本甜瓜、塔萊寫10多個保健型蔬菜最具特色,產品遠銷各大中城市。王范村還是連雲港市花卉生產基地,以生產臘月鮮花為重點,發展為韓國式的“觀光型”農業為目標,擁有“玫瑰”、“百合”、“腎菊”等14個花卉園圃,總投資300多萬元,年生產鮮切花25萬枝。
4、生豬基地:陡漢鄉是灌雲縣生豬養殖的大基地,飼養方式以規模型豬場和農戶分散型圈養為主,生豬品種以二元、三元雜交豬為主,品種改良率已達87.3%,生豬瘦肉率達62.4%,且肉質細嫩、深受各地客戶好評,主要供應南京、廣泛、杭州等大中城市。
5、其它土特產品有:優質紅薯、花生、粉絲粉皮、豆製品等,其中紅薯年產量1.6萬餘噸,花生年產250噸。

政治


2006年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加快實施“項目興縣、環境立縣、富民強縣”的發展戰略,始終堅持上項目、強財政、富民眾、促發展總體目標不動搖。結合陡溝鄉的實際,全方位實施“抓招商引資、加快項目推進;抓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抓財政增收、增強綜合實力”的發展戰略。
確保陡溝鄉在年內完成1000萬元項目3個,3000-5000萬元項目1-2個以上。新建大規模生豬養殖場3個,擴種蘆蒿5000畝以上,總面積達到10000畝以上。

社會


2005年全鄉完成16.6公里鄉村水泥路建設,基本實現了全鄉水泥路貫通,完成張薛、許相、董王等村10公里砂石路建設;全鄉4.7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80%以上。
全年共完成草危房改造任務1524戶,全面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省長助理陳寶田兩次來陡溝視察,並作為全省草危房改造現場會接受檢查。

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裡和確定的區域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亦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這也正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實現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包括的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沃土工程等土地治理項目。
陡漢鄉黨委、政府將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做到以沼氣為切入點,抓整體建設,走以“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做大做強橄欖產業,把其發展成為前鋒鎮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奔康至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為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雙抗工作

陡溝鄉在“雙抗”(抗非典型肺炎、抗洪澇災害)期間,圓滿完成上級要求,確保陡溝鄉社會穩定。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陡溝鄉立即組織鎮三套班子成員和機關職工120餘人深入全鄉村(居)場,開展SARS防治工作。同時成立了1個體檢站、2個留驗站、1個檢查站和924人組成的村級服務隊。先後對2000餘名外來人員進行體檢、檢查,下發防治宣傳材料8000餘份。
通過有效地工作,陡溝鄉無一人被SARS病毒傳染。陡溝鄉遭遇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陡溝鄉干群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災工作中。集中力量對王橋圩、金大圩和武小圩3個圩區進行重點防護。鄉里組建102人的抗洪搶險突擊隊。各村也組建了抗洪搶險突擊隊動員滯洪區17米高程以下居民全部撤離,落實了8個集中安置點。
對全鄉14個村(場)、47個小組、1270戶、5400人進行撤離並安置。抗洪期間,陡溝鄉籌集編織袋9萬多條、鐵絲1000公斤、土工布400米、木樁2萬根,動用機械22台套,調集民工22000人,對全鄉圩區大堤進行嚴防死守,搶做險工險段14公里,完成土方8萬立方米,排除內澇180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