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翅椋鳥
茜草科水團花屬動物
紫翅椋鳥(拉丁學名:Sturnus vulgaris):全長約20-24厘米,是中等體型的椋鳥。體羽新時為矛狀,羽緣銹色而成扇貝形紋和斑紋,舊羽斑紋多消失。閃輝黑、紫、綠色。具不同程度白色點斑。虹膜深褐色;嘴黃色;腳略紅。
叫聲為沙啞的刺耳音及哨音。食性較雜,結小至大群於開闊地取食。冬季集大群遷至其分佈區的南部。棲息於荒漠綠洲的樹叢中,多棲於村落附近的果園、耕地、或開闊多樹的村莊內,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
紫翅椋鳥
具不同程度白色點斑,體羽新時為矛狀,羽緣銹色而成扇貝形紋和斑紋,舊羽斑紋多消失。虹膜深褐色;嘴黃色;腳略紅。
大小量度:體重♂72-78g,♀60-70g;體長♂203-220mm,♀200-215mm;嘴峰♂24-26mm,♀23-24mm;翅♂121-135mm,♀115-132mm;尾63-71mm;跗蹠26-31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荒漠綠洲的樹叢中,多棲於村落附近的果園、耕地、或開闊多樹的村莊內。
數量多,平時結小群活動,遷徙時集大群。有時與粉紅椋鳥(.pastor)混群活動,往往分成小群,聚集在耕地上啄食,每遇騷擾,即飛到附近的樹上。喜棲息於樹梢或較高的樹枝上,在陽光下沐浴、理毛和鳴叫。
雜食性,以黃地老虎、蝗蟲、草地暝等農田害蟲和尺蠖、柳毒蛾、紅松葉蜂等森林害蟲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園中竊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穀。
中國為新疆西北部夏候鳥,遷徙時可見,為台灣冬候鳥。
叫聲為沙啞的刺耳音及哨音。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香港、匈牙利、冰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爾他、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挪威、阿曼、巴勒斯坦地區、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烏茲別克。
4-6月繁殖,往往集群營巢,巢營在村內尾檐下,峭壁裂隙、塔內以及天然的樹洞中。巢以稻草、樹葉、草根、蘆葦、羽毛等編成。每年繁殖一次,每產4-7枚卵,卵色變化很大,呈乳黃色、翠綠或純淺綠藍色。孵卵期12天,親鳥每天育雛95-328次,且有時一次銜數條蟲返巢育雛。
紫翅椋鳥(13亞種) | |||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紫翅椋鳥高加索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caucasicus | Lorenz, 1887 |
2. | 紫翅椋鳥法羅群島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faroensis | Feilden, 1872 |
3. | 紫翅椋鳥亞速爾群島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granti | Hartert, 1903 |
4. | 紫翅椋鳥喜馬拉雅山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humii | Brooks, 1876 |
5. | 紫翅椋鳥巴基斯坦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minor | Hume, 1873 |
6. | 紫翅椋鳥阿富汗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nobilior | Hume, 1879 |
7. | 紫翅椋鳥歐洲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oppenheimi | Neumann, 1915 |
8. | 紫翅椋鳥貝加爾湖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poltaratskyi | Finsch, 1878 |
9. | 紫翅椋鳥準噶爾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porphyronotus | Sharpe, 1888 |
10. | 紫翅椋鳥亞美尼亞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purpurascens | Gould, 1868 |
11. | 紫翅椋鳥小亞細亞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tauricus | Buturlin, 1904 |
12. | 紫翅椋鳥指名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vulgaris | Linnaeus, 1758 |
13. | 紫翅椋鳥設得蘭群島亞種 | Sturnus vulgaris zetlandicus | Hartert, 1918 |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