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普渡的結果 展開

普渡

起源於漢代的民間風俗

普渡是鬼魂崇拜的主要表現形式,應該說是一種民風民俗。“普渡”原是佛教的術語,意為廣施法力,使眾生遍得解脫。早在漢代之前,中國就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個節日,中元在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西漢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迅速發展,佛教中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傳播開來。由於目連救母的傳說與中國傳統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謀而合,故很快被人們所接受。經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以目連救母故事為中心的佛教盂蘭盆會與中元節合而為一,並逐漸取而代之。乾隆版《泉州府志》載:“中元祀先,寺觀作盂蘭會,俗名普渡。南國風俗,中元夜,家戶各具齋供,羅於門外或垌衢,祝祀傷亡野鬼”。

來歷


福建普渡閩南最甚,何時形成史志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肯定明清時期已成為普遍的習俗,至於普渡的來歷,閩南地區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種說目連救母時,打開地獄的枉死城門,許多孤魂野鬼趁機溜出,遊盪在人間作祟。為了不讓這些孤魂野鬼加害於人,目連與閻王商定,讓陽間百姓在每年7月份祭祀鬼魂,讓它們大吃大喝一個月,待它們酒足飯飽醉熏熏之後,再騙回枉死城關押。另一種說清初強制漢人剃髮,許多不願剃者被殺,泉州城裡也死了不少人。有一天,8個仍留頭髮的年老明代遺民從深山下來,連袂進入泉州城,因不願剃髮而被守城清兵殺害。死後,這8人化為厲鬼,每逢凄風苦雨之夜,哀哭不止,聲聞遠近。泉州百姓遂在城西北進賢宮裡為他們設下8個神位供奉,每年中元節,有許多人前來祭祀。後來,傳說這8個鬼神十分顯應,故在中元節前來祭拜者雲集,常因爭搶神前香案而生爭執。乾隆年間(1736~1796年),一些縉紳倡導各家分別在自己門口設宴遙祭,並經公議商定,每年從七月初一起,各個鋪境按日輪流舉行普渡,祭祀這8位亡魂及一切無主孤魂。這些說法雖無史實根據,但許多群眾卻深信不疑。

種類


閩南區普渡“普”“私普”二,“普”即元祭,各村落寺廟舉祭典,各,半七旬。舊普,寺院豎燈篙、放水燈、設祭壇孤棚、誦經拜懺,普渡孤魂游鬼。
“私普”庭單祭祀,各村,般七初始七束,延續,縣連續搞。七初俗稱“鬼”,冥府鬼,孤魂涌,故午,各各戶須供奉祭品,燒紙錢,揭普渡序幕。七俗稱“鬼”,初陽孤魂游鬼,酒足飯飽收歸冥府,各各戶祭拜番,普渡宣束。早,閩南區普渡舉,游,糾紛甚引宗族械鬥。,協商議,各街衢巷村落輪流普渡,泉州城按鋪境,輪流,各村落輪普渡,形慣例。輪流普渡雖程避免宗族村落糾紛,產競尚奢侈、酗酒滋、聚眾賭博陋習。鋪境村落競攀,誰客,誰辦酒席豐盛,誰演戲台,誰祭典禮隆。,擺桌甚百桌宴席,鋪浪費極驚。晉江有些鄉村在普渡時,不管來客是否受邀請,平時是否認識,來者不拒,多多益善,以此炫耀人多勢眾,向仇家示威,或藉此機會聯宗會盟。而一些人忙於趕宴,今天這一鄉,明日那一村,你吃我家的,我吃你家的,吃來吃去,宴飲經旬,既傷害腸胃,又耽誤生產,弊端顯而易見。

後續發展


普渡發展到後代,變本加厲,除了七月的所謂“正普”外,逢閏七月還要來一次,有些地方八月份還要“重普”一次,濱海地區8年還要舉行一次“水普”。晉江、同安等地,“普渡”一直延續到農曆九月底,為害更大。一些有識之士對閩南的普渡活動早有非議並予以抨擊,清末泉州吳增寫詩道:“流俗多喜怪,不怕天誅怕鬼害,七月竟作盂蘭會。盂蘭會,年年忙,紙滿筐,酒滿觴,刳魚鱉,宰豬羊,僧拜懺,戲登場,煙花徹夜光。小鄉錢用數百萬,大鄉錢用千萬強。何不將此款,移做鄉中蒙學堂。”(《泉俗激剌篇·盂蘭盆》)由於此習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加上巫婆、神漢推波助瀾,普渡之風愈演愈烈,百姓不勝負擔,有為此借高利貸者,賣兒鬻女者,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但因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又不得不屈服於傳統習慣的巨大壓力。
福州地區也有普渡活動。俗傳兩個僧人向民間借屋室念經,普渡陰間亡魂,一日兩僧忽然消失,眾人驚異以為神,遂相襲做“普渡”。福州普渡與閩南不同,不是各個地區年年皆有,而是間隔數年或數十年做一次,且在寺廟中進行,如瓜山、于山每60年一次,洪塘10年一次,白馬橋6年一次。其主要活動以念經拜懺為主,經壇有時多達數十場。念經時間長短不一,最短7晝夜,最長達49晝夜。
1949年之後,在人民政府的教育和引導下,閩南各市縣發動群眾訂立村規民約,不做普渡,不互相請客,不大吃大喝,不酗酒鬧事。各級幹部還深入鄉村,進行檢查、督促,普渡之風大為收斂,其間,雖有反覆,但其場面已遠不如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