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野地瓜的結果 展開

野地瓜

桑科榕屬植物

野地瓜(Ficus tikouaBur.)又名地果、地枇杷、滿地青、地瓜藤、地膽紫、地石榴、過山龍、匐地龍等,在分類上屬於桑科(Morus)榕屬(Ficus L.),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是食用、藥用、綠化、觀賞集於一體的多用途植物。

形態特徵


為多年生落葉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6~8cm,寬1~4cm,先端鈍尖,基部近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疏淺波狀鋸齒,上面綠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淺綠色,沿脈被短毛;具三出脈,側脈3~4對。因頭花序,成對或簇生於無葉的短枝上,常埋於土內,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2cm,成熟時淡紅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果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11月。
野地瓜
野地瓜

主要價值


水果價值

野地瓜幼果青綠色,成熟時淡紅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水果,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乾果。有數據顯示,其果實蛋白質含量高於無花果,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組成較為合理,其中3種抗疲勞的支鏈氨基酸含量佔總氨基酸的29%左右,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此外,野地瓜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的含量也比蘋果、櫻桃、柑橘等水果高,不失為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目前,野地瓜每千克價格在40~70元,果實還可以做成果醬、果汁等出售。

園林綠化價值

野地瓜四季長綠,莖匍匐於地表生長,葉片革質,可用於公園或易遭遊人踐踏的場所綠化。野地瓜莖蔓總是縱橫交錯地生長,這樣就會自然“織”成一張“巨型漁網”,能將表面鬆土、沙土牢牢地“網住”,再加上有茂密的葉子長年“封面”,酷似加蓋了一張永久性的綠色地毯,這種防沙固土的特殊功效是其他地被植物所不能及的,堪稱防沙固土的極品,可與經濟林木套種,具有開發成為園林綠化植物的潛在價值。

觀賞價值

可作觀果、觀葉弔掛盆景,或者直接種植在一些園林景區,它的莖蔓翠綠而飄逸,長成後有種“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感覺。

藥用價值

野地瓜全株都能入葯,祛風除溫、通經活絡是它最重要的功效,經常用於氣管炎、風濕骨痛、水腫等疾病的治療。治療時既可煎藥內服,也能直接外用。野地瓜藤熬水可治風熱咳嗽、痢疾、水腫、黃疸、風濕疼痛、痔瘡出血、經閉、帶下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等病症。野地瓜還具有不錯的止血功效,在人們意外受傷出現流血不止時,可以直接把它搗碎,外敷在受傷部位,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

分佈範圍


野地瓜
野地瓜
國內分佈:產湖南張家界(桑植)、湖南常德、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永順)、湖北(南漳、十堰、宜昌以西)、廣西(大苗山)、貴州(黔西縣、黔南州、納雍、遵義,黔東南州、石阡、六盤水)、雲南、西藏(東南部)、重慶、四川(達州、瀘州、遂寧、綿陽、南充、宜賓、巴中、涼山、屏山、樂山、安岳等)、甘肅、陝西南部。
國外分佈:印度東北部(阿薩姆)、越南北部、寮國也有分佈。
海拔:800-2000米
習性:陽生

生長習性


野地瓜性喜溫熱,主要分佈於亞熱帶山區的山坡、田地邊、路旁、溝邊、林邊、灌叢邊開闊地或工程的開挖等各地,從水分條件來講,地瓜喜生於中等濕潤的環境,但它既耐於早,也耐水淹。由於它具匍匐莖,能行營養繁殖,其競爭能力非常強盛,只要有一段已具不定根的莖,在濕潤的環境便能發展成為一大片,單株或數株野地瓜能形成5~20m2純野地瓜斑塊。在肥沃疏鬆土壤上生長特別良好,但在板結的土壤上以至岩石縫裡它也能蔓延生長,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在亞熱帶地區冬季也不枯萎,為四季常青的植物。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遮陰
栽培后是否遮陰要取決於當時的溫度,若溫度高於20℃,連續晴天則需用透光率75%的遮陽網進行遮蔭,野地瓜封行后可以去掉遮陽網。若夏季連續高溫,應適當遮蔭,避免陽光直射。

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2月底至3月初的陰天或雨天在野外採集健壯的野地瓜匍匐莖,剪成50cm長的扦條,扦插前可用100ppm的IBA溶液處理,株行距以75cm×60cm開穴,每穴扦插2~3枝,頂端30cm露出土面,填土壓緊,再蓋土與地面平,第1次澆水需澆透。扦插后10天內需要保持土地濕潤。若長時間不下雨,需要可根據實際情況澆水。
2、壓條繁殖。2月底至3月初期間,選擇陰天在野外採挖未萌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野地瓜匍匐莖,順著野地瓜莖藤採集,盡量保持莖原有長度。野地瓜莖的根部用100ppm的IBA溶液處理,將根部插入土中20cm,填土壓緊,挖間距40cm、深15cm的窩,將莖埋入窩中填土壓緊,行間距在40cm。同樣第1次澆水需澆透。扦插后10天內需要保持土地濕潤,後面根據實際情況澆水。在同等條件下壓條繁殖的成活率和結果率都高於扦插繁殖,基本上當年都可以收穫一定的野地瓜果實。
野地瓜
野地瓜

田間管理

1、除草。平時應適當除草,以減少與野地瓜爭肥,同時還可以起到鬆土的作用。禁用化學除草劑。
2、施肥。野地瓜成活后可適當施肥。在營養生長季節,對氮肥和磷肥有較大的需求,可根據其長勢,在雨天撒一些含氮磷較高的尿素、複合肥,促進生長。
3、修剪。野地瓜的抗逆性強,可粗放管理,如果將野地瓜作為綠化植物,種植后無需經常更換和經常性人工修剪。如果為了增加野地瓜果實的產量,需要在每年的12月左右修剪掉長的過密或自立的地瓜藤。

開發利用


市場需求

野地瓜幼果青綠色,成熟淡紅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保健水果,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乾果,一直以來,野地瓜果實只有山區農民和極少數城鎮居民吃過。繁殖非常容易,加之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含量豐富,如果將此果實作為水果栽培,並套栽在果園裡,使傳統的單季果園成為雙季果園,開發利用的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園林用途

由於野地瓜是一種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具有四季長綠莖匍匐於地表生長、葉片橢圓至長橢圓形,革質,可用於公園或易遭遊人踐踏的場所綠化,承受眾多遊人踐踏。還可作觀果、觀葉弔掛盆景,柔韌翠綠的莖蔓瀟灑飄逸,具有“萬條垂下綠絲絛”的美景。

藥用價值

野地瓜作為民間用藥歷史悠久,主要用莖、葉,具有清熱利濕、活血通絡、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肺熱咳嗽、痢疾、水腫、黃疸、小兒消化不良、風濕疼痛、經閉、帶下、跌打損傷、痔瘡出血、無名腫毒等。地瓜果具有清熱解毒、澀精止遺的作用,地瓜根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野地瓜
野地瓜

飲料開發

野地瓜果富含抗衰老的Vc,礦物元素鎂、鋅,人體重要的必須氨基酸色氨酸、亮氨酸。因此野地瓜果實營養成分豐富,而且口感香甜,可開發為保健飲料。

病蟲害防治


相對病蟲害較少,偶爾有蚜蟲、竹蝗、天娥等,需早防治。

採收加工


莖葉採收加工

9-10月採收,洗凈曬乾即可,入葯可切成2~3cm的小段。

果實採收加工

野地瓜果成熟採摘時應盡量避免陰雨天或者露水時間,果面越乾燥存放時間越長,輕輕撥開果實附近的土層,果柄留得越長越好,摘后輕輕去掉果皮上的泥土和雜質,將果柄朝上整齊裝入罐中,用保鮮膜封口,置於陰涼通風處可放一周,或用保鮮盒盛裝,貯藏於溫度為-0.5~1℃,相對濕度為85%~90%的冰箱中,可貯藏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