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陽村

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成安鎮下轄村

北陽村,位於成安縣城南偏東,距鎮政府駐地東南2.5公里處。漳河流經北陽時在隋朝(或更早一些),故建村時間當在隋朝以前。全村總戶數945戶,總人口3779人(2010年),耕地面積4438畝。

歷史沿革


春秋末期為晉地。
戰國時期,屬魏國。
秦朝時期,為邯鄲郡(今邯鄲市)地。
西漢初為斥丘懿侯封地,屬冀州魏郡斥丘縣(治在今成安縣東南三十里)。
王莽新朝時,屬冀州魏郡利丘縣(莽改斥丘為利丘)。
東漢復屬斥丘縣(劉秀改利丘仍為斥丘)。
三國時期入魏國,屬冀州魏郡斥丘縣,后改為司州魏郡斥丘縣;兩晉依然。
南北朝北魏時、
東魏天平初(534年),屬司州魏郡臨漳縣。
北齊天寶年間(550年一559年),屬司州清都尹成安縣。
隋朝屬相州(今安陽市)成安縣
唐初屬河北道磁州(今磁縣)。貞觀初(627年),改屬相州,三年(906年),改屬魏州斥丘縣。
五代後唐時,復改斥丘縣為成安縣,仍屬魏州成安縣。
北宋時期,屬河北西路大名府(治今大名縣城東)。
南宋時期,屬金國河北西路大名府洺州(治在永年縣廣府鎮)。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屬廣平路(治今永年縣廣府鎮)磁州滏陽縣(今磁縣,時成安縣併入滏陽縣)。
明洪武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於直隸廣平府成安縣城南漳河北岸建村,取“水北為陽”之意,稱陽村。
嘉靖年間,北陽村屬成安縣南陽社。
清康熙年間,北陽村屬直隸廣平府成安縣鄭家莊堡南陽社。
清嘉慶年間,屬直隸廣平府成安縣南陽社。
清光緒年間,撤社設區,北陽村屬直隸廣平府成安縣中區(駐城內)。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改道。三年,屬直隸省大名道(治今大名縣城)成安縣中區(駐城內)。
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河北省,撤大名道,北陽村屬河北省大名道成安縣第一區(駐城內)。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磁東縣(今磁縣東部)與成安縣合併為成磁縣,北陽村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三專區成磁縣第一區(駐城內)。
1949年10月,成磁縣改稱成安縣,北陽村屬河北省邯鄲專區成安縣第一區(駐城內)。
1953年5月,區下設鄉,屬成安縣第第一區(駐城內)張庄鄉。
1957年10月,撤區並鄉,劃歸成安縣南劉庄鄉(駐南劉庄)。
1958年12月,實行人民公社化,下設管理區,北陽村屬城關公社城關鎮管理區(駐城內);次年,成安、臨漳、磁縣合併為磁縣,合併管理區,改屬邯鄲專區磁縣成安鎮公社城關鎮管理區。
1961年5月,恢復成安縣建置,管理區改稱公社,北陽村屬成安縣城關公社(駐城內)。
1970年,邯鄲專區改稱邯鄲地區,北陽村屬邯鄲地區成安縣城關公社。
成安縣北陽村衛星地圖
成安縣北陽村衛星地圖
1984年4月,撤社改鄉設鎮,北陽村屬成安縣城關鎮。
1989年,城關鎮更名成安鎮,北陽村屬成安縣成安鎮(駐縣城東大街)。
1993年7月,邯鄲地市合併為邯鄲市,屬邯鄲市成安縣成安鎮。
1996年1月,並鄉擴鎮,林里堡鄉併入成安鎮,北陽村仍屬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成安鎮(駐林里堡66號)。

村名由來


《成安縣地名志》記載: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時,此村建於漳河北岸,取“水北為陽”之意,稱陽村。后發展成多村,因此村在北,故名北陽。

地理位置


北陽村地處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南部,成安縣南部新區。這裡地處古漳河故道,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北陽村位於城南曙光東路(南環路)南側,北距縣城僅1公里。

經濟概述


成安縣北陽村建有騰龍紡織有限公司、恆泰紡紗廠、正泰紡紗廠、鴻源紡紗廠、北陽割絨漿紗廠、北陽棉油加工廠和3家拔絲廠、6家織布廠、6家棉花加工廠。主要經濟來源靠糧棉種植、務工和個體企業。年人均純收入6734元。

社會事業


北陽村有一所小學、一所幼兒園、5個醫療點、10個代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