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日本海軍建造的一型新式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本級艦在太平洋戰爭中全部戰沉。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日本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簽訂之前批准了建造2艘7000噸級巡洋艦(即古鷹級)的預算計劃。古鷹級戰艦完成於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級重巡洋艦,為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嚴格地說,他們算是兩個級別的戰艦:古鷹級和青葉級,但設計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觀上也很難分辨出來。

建造列表

本級艦共兩艘,分別是古鷹號和加古號。

時間表

古鷹
名取自位於江田島海兵學校旁的古鷹山(根據舊日本海軍命名規則,一等巡洋艦用山名來命名,後來倫敦海軍條約後分類為重巡洋艦)。古鷹號1922年12月5日開工,建造於三菱長崎造船廠,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完工。1937年4月30日完成現代化改裝。太平洋戰爭中,1942年11月12日,古鷹號被美軍擊沉。
加古
名取自位於兵庫縣的河流加古川。最初是八八艦隊計劃中的川內級輕巡洋艦建造計劃,前三艘完成後,后四艘取消,經費用於建造古鷹級重巡洋艦,沿用“加古”原名(成為少數以河川命名的重巡洋艦,根據日本帝國海軍命名規則,一等巡洋艦用山名來命名,二等巡洋艦用河川名來命名),成為古鷹級的2號艦。加古號1922年11月17日開工,建造於神戶川崎造船廠,1925年4月10日下水,1926年7月20日完工。1937年12月27日完成現代化改裝。太平洋戰爭中,1942年8月10日被美軍潛艇擊沉。

技術特點


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為了凌駕當時列強海軍的輕巡洋艦(即偵察巡洋艦,舊日本海軍等級制定規則歸類為二等巡洋艦),裝備200毫米口徑單裝炮,達到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條約對非主力艦裝備艦炮口徑不得超過八英寸(203毫米)規定的上限。古鷹級建成時炮塔配置極具特色,在艦體的中心線上前、后各三門二十厘米口徑單裝炮,分別呈“品”字形配置在前後部甲板:艦體前部第一、第二炮塔朝前,第三炮塔朝後;艦體後部第四炮塔朝前,第五、第六炮塔朝後。另裝備十二門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在中甲板兩側舷各裝三具雙聯裝固定式發射管。在四號炮塔處安裝一座斜坡狀的滑行軌道,用於起飛艦載飛機。古鷹級採用平甲板船型,為了達到日本海軍要求的高航速古鷹級艦體長寬比較大,艦艏舷弧提高了耐波性。動力裝置採用三菱公司製造的高低壓全齒輪轉動渦輪機,航速達到34.5節。前煙囪向後曲折遠離艦橋,減小排煙對艦橋的影響。在古鷹級的設計中,為了增加防禦效果側舷裝甲採用傾斜布置,日本海軍首次將側舷裝甲設計為艦體結構的一部分,以此來減少重量,另一個的節省重量的嘗試是艦艉炮塔處甲板的呈斜坡設計,類似設計也出現在之後日本海軍建造的大多數條約型重巡洋艦以及後來大和級戰列艦前甲板。古鷹級重巡洋艦在有限的排水量限制下追求火力和航速方面的優勢,裝甲比較薄弱。
在古鷹級的設計中,日海軍第一次將裝甲設計為戰艦結構的一部分,以此來減少戰艦的排水量。另一個縮小排水量的嘗試是艦尾三號炮塔的傾斜設計,這種設計也為這之後許多日本戰艦所通用。大和號艦首的第一號炮塔也能夠看到這種設計。古鷹級艦體相對較小,搭載1-2架水上飛機,裝甲的薄弱也使得他們比較容易被擊沉。
1937年(昭和十二年),古鷹級重巡洋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首先是將主炮口徑由200毫米增大到203毫米,主炮改裝為與其改進型青葉級相同的安裝方式,改用三座雙聯裝炮塔,前部兩座主炮塔朝前,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背負式布置,艦體後部布置一座主炮塔。魚雷發射管減少了四門,艦內固定式則改為上甲板迴旋式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強化對空火力,增加了彈射器以及搭載1-2架水上偵察機。改造了動力系統以及排煙的煙囪。另外改造了艦橋,更新了指揮設備。改裝後排水量增加,航速下降。古鷹級與其改進型青葉級,設計基本是相同的,經過1937年的現代化改裝后在外觀上很相似。

性能數據


改裝前改裝后
標準排水量7950噸8700噸
航速34.5節33節
主火力6門200毫米6門203毫米
副火力4門76毫米高射炮4門120毫米高射炮
魚雷發射管12具610毫米8具610毫米
艦載機一架水上偵察機兩架水上偵察機

服役事件


古鷹

古鷹號1922年12月5日開工,建造於三菱長崎造船廠,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完工。1937年4月30日完成現代化改裝,改為三座連發炮塔,魚雷發射管自12門縮減為8門,並加強對空武器和偵察機。
古鷹級服役后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第二艦隊第5戰隊。開戰前,古鷹級組成第6戰隊,擔任第1艦隊的戰列艦護衛任務。開戰後被派到第4艦隊,參加關島攻防戰及第二次威克島攻略作戰,負責對岸射擊和警戒。
太平洋戰爭初期,古鷹級屬於進藤信竹中將率領的南洋部隊,隸屬第四艦隊,參加進攻關島及威克島的作戰。1942年1月隨艦隊轉戰索羅門群島作戰,1942年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6月編為中途島作戰的支持部隊。
中途島海戰後,1942年7月成立了用於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支援作戰的第8艦隊,古鷹級編入屬於三川軍一中將率領的第八艦隊中,第6戰隊為其中主力部隊。1942年8月7日,美軍登陸瓜達卡納爾島,包括古鷹、加古在內的第八艦隊計劃炮擊美軍登陸場,第8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率由鳥海、古鷹、加古、衣笠、青葉、天龍、夕張、夕風組成的特混艦隊偷襲隆加角(Lunga Point)的美澳艦隊。8月8日午夜,以鳥海受輕傷的代價擊沉美澳軍阿斯圖裡亞號(Astoria,CA-34)、昆西號(Quincy,CA-39)、文森斯號(Vincennes,CA-44)和澳大利亞重巡洋艦堪培拉號(HMAS Canberra,D33),芝加哥號(Chicago,CL/CA-29)受重創,可謂完勝。但次日加古被美軍潛艇擊沉。
但古鷹級火力薄弱的特點在後來的戰鬥中逐漸暴露出來,並付出了慘重代價。1942年11月11日午夜,兩軍在薩沃島海域再次交鋒,日本艦隊計劃趁夜炮擊瓜達卡納爾島上美軍機場,三天後的11月14日,炮擊瓜島機場后,在薩沃島附近海域,美軍艦隊依靠雷達方面的優勢集中炮擊日艦,古鷹號遭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艦載機和海軍陸戰隊戰機多次命中,艦上起火,完全失去戰鬥和航行能力,在12日凌晨0:40分沉沒。

加古

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
加古號1922年11月17日開工,較古鷹號動工提早半個月左右,工程期間由於起重機事故而延遲竣工,古鷹號得以首先竣工。建造於神戶川崎造船廠,1925年4月10日下水,1926年7月20日完工,為古鷹級2號艦,也是大正時代最後完成的軍艦。
1徠937年12月27日完成現代化改裝,改為三座連發炮塔,發射管更改為上甲板迴旋式,並加強對空武器和偵察機。
開戰前,古鷹級組成第6戰隊,擔任第1艦隊的戰列艦護衛任務。開戰後被派到第4艦隊,參加戰爭初期的關島攻防戰及第二次威克島攻略作戰,負責對岸射擊和警戒。1942年1月隨艦隊轉戰索羅門群島作戰,1942年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6月編為中途島作戰的支持部隊。
1942年7月成立了用於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支援作戰的第8艦隊,第6戰隊為其中主力部隊。美軍在瓜島登陸后,第8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率由鳥海、古鷹、加古、衣笠、青葉、天龍、夕張、夕風組成的特混艦隊偷襲倫加島的美澳艦隊。8月8日午夜,以鳥海受輕傷的代價擊沉美澳軍阿斯圖裡亞號(Astoria,CA-34)、昆西號(Quincy,CA-39)、文森斯號(Vincennes,CA-44)和堪培拉號(HMAS Canberra,D33),芝加哥號(Chicago,CL/CA-29)受重創,可謂完勝。
1942年8月10日,加古號在返回基地途中,在新愛爾蘭島北方遭被美國潛艇“S-44”號擊沉。它是同級艦中第一艘以及日本巡洋艦中僅次於“三隈”號損失的第二艘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