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市鎮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下轄鎮

白地市鎮,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下轄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風石堰鎮,南接靈官鎮,西鄰石亭子鎮,北抵馬杜橋鄉,行政區域面積96.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白地市鎮戶籍人口有73901人。

截至2020年6月,白地市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52年,為白地市鄉,屬祁東縣第七區。
1956年6月,屬縣直管鄉。
1958年10月,為白地市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
1961年8月,地市鄉成立人民公社
1984年,復稱白地市鄉,同年撤鄉建鎮,為縣直管鎮。
1995年4月,撤區並鄉,元里坪、萬福嶺、楓樹山3鄉划入白地市鎮。
白地市鎮
白地市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地市鎮下轄3個社區:遼望街、上遊街、亭村,49個行政村:香花塘、六角井、坪和塘、鳧鴨塘、彭家灣、燕子窩、石頭山、瑤塘、老白地、楓樹山、灣龍町、雙鳳、蒼江橋、栗山、烏山沖、珍珠塘、徐家、洪塘沖、松林橋、鐵塘橋、七寶山、玉峰山、油草塘、石灣、流泉町、錦華、灌渡橋、東風、元木沖、禾沖、上岸塘、茶葉塘、毛田灣、柏松亭、楊柳嶺、雙泉井、萬福嶺、茶亭、東方紅、鐵鋪、岔塘口、元里坪、楊家堰、七丫町、花竹、雙峰、小河塘、大沖、盤塘等,下設49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地市鎮下轄3個社區
序號名稱
1嘹望街
2上遊街
3亭村街
4柏松亭村
5元里坪村
6烏山沖村
7蒼江橋村
8流泉町村
9萬福嶺村
10楓樹山村
11黃花場村
12楊田村
13金盤山村
14城東村
15白地市村
16香錦坪村
17響鼓嶺村
18華龍村
19鐵塘橋村
20大泉井村
21黃土嶺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白地市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風石堰鎮,南接靈官鎮,西鄰石亭子鎮,北抵馬杜橋鄉,行政區域面積96.87平方千米。
白地市鎮
白地市鎮

土地資源

2011年,白地市鎮有耕地面積3.8萬畝,林地面積5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4000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白地市鎮轄區總人口7354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000人,城鎮化率31%。總人口中男性39295人,佔53.4%;女性34254人,佔46.6%;14歲以下16021人,佔21.8%;15—64歲45044人,佔61.2%;65歲以上12484人,佔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長率9.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1人。
2017年末,白地市鎮常住人口有74960人。
截至2018年末,白地市鎮戶籍人口有7390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地市鎮的財政收入3200萬元,比上年增加13%。
2018年,白地市鎮有工業企業40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0個。

農業

白地市鎮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萬噸,人均526千克,其中水稻近29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蔬菜。烤煙。2011年,種植面積2600畝,產量45噸;蔬菜種植面積7000畝,產量7000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大蒜、蔥。
白地市鎮的畜牧業以生豬、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0.8萬頭,山羊飼養量4.7萬頭,家禽飼養量220萬羽;生產肉17349噸,其中豬肉1.53萬噸,羊肉700噸。畜牧業總產值6.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58%。2011年,造林2.2萬畝,其中防護林2112畝,經濟林6280畝,竹林8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7.5萬株,林木覆蓋率53%,活立木蓄積量2.4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5%。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10噸,主要品種有冬棗、葡萄、中華壽桃、枇杷。漁業以草魚、鯉魚、鱅魚為主,2011年,養殖面積7590畝,產量2277噸。漁業總產值227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6%。2011年,擁有農業機械5212台。名優農產品有中華壽桃、黃花菜、冬棗。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056元。

工業

2005年,白地市鎮的工業總產值已達11億元,年均增長13.6%,是祁東縣主要的工業重鎮之一。
2011年,白地市鎮的工業總產值7.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21%。有工業企業22家。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地市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80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12所,在校生4820人,專任教師2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2630人,專任教師173,小學升初中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80人,專任教師5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白地市鎮有藝術表演團體25個,演職人員173人,年演出320場次。文化專業戶12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49個,藏書13萬冊。1992年6月,建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45米,覆蓋半徑12千米。1998年8月,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開通78個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用戶563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7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地市鎮有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52個,醫療床位160張,執業醫師252人,註冊護士3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5.2萬人,參保率90.2%。孕產婦、嬰兒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

社會保障

2011年,白地市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485戶,960人,支出145萬元,月人均180元,城市醫療救助53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14人次,共支出15.6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人次,支出50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2224戶,2377人,支出172萬元,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戶供養485人,支出82.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48人次,農村臨時救濟875人次,共支出35.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2人。
2011年,白地市鎮新增就業人員283人,18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1400元,比上年增加2160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9600元,比上年增加1200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地市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線單程總長度560千米,投遞點5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4500戶,普及率19.2%;行動電話用戶12382戶,普及率18%。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白地市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9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5%。
● 供電
2011年末,白地市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3台,總容量10.6兆伏安。年售電累計完成860萬千瓦時。
● 燃氣
2011年末,白地市鎮有供氣站2個,煤氣用戶2100戶。
● 園林綠化
2011年,白地市鎮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390公頃,園林綠化面積840公頃,綠化覆蓋率20%,人均綠地面積16平方米。

交通


白地市鎮境內有S317、G322公路穿過。
白地市鎮
白地市鎮

文化


● 地名由來
相傳當地百姓為紀念一位忠烈人士興建雙忠祠,在開挖地基時發現一片白地,人們以為十分吉祥,“白地”便成了十鄉八村的交彙集市,'‘白地市”由此得名。湘桂鐵路特在此建白地市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