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的五言律詩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寫梅道士邀飲過程,吟詠道士山房中的景物,流露出隱逸情趣,反映了作者失意之餘的離俗之感。詩的前半部分寫作者在賞玩春景時,忽然被邀到梅道士家;後半部分熱情讚歎梅道士的生涯。全詩巧妙運用了與道士有關的術語及典故,涉筆成趣,幽默明快,自然天成。

作品賞析


這首詩描述詩人前往梅道士山房做客的情景,描寫了道士房中的景物,從而展示了道士生活的特色,同時抒發了詩人對恬淡閑適生活的熱愛之情。
首聯“林卧愁春盡,開軒覽物華。”這兩句描寫了詩人的日常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寄情山水,與自然界的每一變化息息相通,恬淡而自然的情懷。“愁春盡”為下文的祈求長生做好鋪墊。
頷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道士派使者來相邀赴宴,詩人喜出望外,愁懷頓釋。這兩句點題,詩人的感情也由愁轉喜,表現出他與梅道士之間的深厚情誼。
頸聯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這兩句才轉入正題,但並沒有對宴飲的具體場面多作描寫,而著意於描繪梅道士居處的環境,景色幽美,仙氣瀰漫,使人流連忘返。
尾聯“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點題中之“宴”字,賓主二人飲得十分歡暢,不時舉杯祝酒,共同祝願彼此青春常在,健康長壽。這兩句既表達了詩人的心愿,又很切合道家中人祈求長生的願望。在梅道士家所經歷的一切都籠罩著一股仙氣,所以詩人浮想聯翩,希望借流霞美酒一醉,與仙家同班,永葆青春,進一步深化了詩歌的意境。
詩人以隱士身份而宴於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仙道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遊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此詩與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風格迥異,它以詼諧浪漫的筆調,巧妙地應用仙家典故和道家術語,涉筆成趣,表現了詩人灑脫的氣度和對梅道士親密友好的感情。雖為一般應酬之作,但語出自然,妙句天成。

創作背景


詩人以隱士身份而宴於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遊仙韻味,流露了向道之意。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后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