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鳥
義縣鳥
義縣鳥(學名Yixianornis)是白堊紀早期的一種鳥類。其遺骸是在中國朝陽的九佛堂組發現,屬於阿普第階。其下只有一個物種,就是葛氏義縣鳥,種小名是為紀念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Amadeus William Grabau)。
![義縣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3/mf389a71626e1b298a2643c5ea704ee07.jpg)
義縣鳥
義縣鳥發達的肩帶骨骼為前肢作為主要的運動器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義縣鳥的前肢形態也表明它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有向更進步的鳥類發展的趨勢。發現於遼寧省的新的中生代今鳥亞綱的鳥類化石:葛氏義縣鳥(Yixianornis grabaui gen. et sp. nov.),它代表了今鳥亞綱在早白堊世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記錄。在形態特徵上,這種鳥類較今鳥亞綱的遼寧鳥進步,與另外兩種今鳥朝陽鳥和松嶺鳥比較接近。與早白堊世的其他鳥類,如孔子鳥、遼西鳥和始反鳥等相比,這兩種新鳥具有顯著進步的特點,具備和現代鳥類相似的、很強的飛行能力。與義縣鳥和朝陽鳥相比,燕鳥個體較大,頭骨顯著伸長;它還具有相對較長的前肢。今鳥亞綱化石新的發現表明,在早白堊世,無論是與現代鳥類關係較遠的反鳥亞綱,還是包括現代鳥類共同祖先在內的今鳥亞綱的輻射和分異都已十分顯著。與始祖鳥、孔子鳥和反鳥亞綱不同,燕鳥與義縣鳥在飛行結構上和現生鳥類已沒有明顯的區別;儘管如此,在其他一些結構上,這兩種鳥類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徵,如上、下頜骨具有牙齒,較發育的指爪,以及恥骨的遠端聯合等,這表明現生鳥類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還要在更晚的時期才開始出現.。
![義縣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8/ma8befd80c421aa3b739426c4fea27a08.jpg)
義縣鳥
義縣鳥較其他燕鳥目算是中等大小,約有20厘米長,翼展約長40厘米。外觀主要像近親的燕鳥及松嶺鳥。它們擁有牙齒,但顎端沒有牙齒,只有小坑及溝,有可能就是喙。它們的牙齒細小及像椿,沒有鋸齒。下顎很幼及精巧。
胸骨上有龍骨,以連接用來飛行的肌肉。胸骨上也有明顯的開孔,是燕鳥目獨有的特徵。上肢及下肢一樣長。它們的手掌高度融合,很多腕骨連接在一起。
臀部及後肢有較為原始的特徵,支持了現今鳥類是在懂得飛行后才演化出其他運動的適應性。拇趾向後。
義縣鳥只在細微的骨骼特徵上與相關的鳥類有所不同。例如其下顎牙齒只佔較少的位置、叉骨較窄、肩胛骨較短等。
義縣鳥的飛羽保存完好。每隻翼上有5條主羽,最長的約長6.7厘米。其羽毛不像基群般在尖端較窄,而非常闊及圓。它們共有8條尾羽,達9.2厘米長,像現今鳥類般連接在尾綜骨之上。
![義縣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3/m83acff8808c77c9b2134c36139ec3ca2.jpg)
義縣鳥
這種適應性在中新世鳥類中是很罕有的。尾羽囊及尾綜骨是扇尾亞綱的獨有特徵,而義縣鳥更是已知最古老的之一。義縣鳥似乎喜歡棲息在密林之中。
義縣鳥是燕鳥的近親,連同松嶺鳥組成一個初期鳥類的分支。義縣鳥是最原始的鳥類擁有尾綜骨及把尾羽張開成扇狀。後來的扇尾鳥也有扇狀的尾巴,但應該是獨立於現今鳥類自行演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