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郇雨

周郇雨

周郇雨,男,1850年出生,字叔篔, 號黍香, 臨海人,清朝後期科學家,代表作品有《新法炮台議》、《晷儀記》,譯著《鍍金書》、《製造巴得蘭水泥理書》等。

簡介


周郇雨(1850~1882)是清代後期很突出的一位科學家。郇雨一名郇, 字叔篔, 號黍香, 臨海人。同治九年(1870)舉人,會試考取為國史館謄錄,任滿后議敘知縣。他年青時初習訓詁音韻之學,為俞樾所稱賞。繼習詞章之學,有文名,曾館於四明蔡氏墨澥樓,得以博覽其家中的大量藏書。后習天文算數,轉而研習西學,對物理、化學、醫藥、機電、壙冶、火器製造等無所不通,因被聘為江南廣方言館翻譯。其間又究心於洋務。他認為,要辦洋務,“必先知中國理法人情,必周知外國政教風氣,又必兼知中外交涉時勢情形,然後可以從事。”他還認為,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為此,他專門作《治原策》與《富強策》。江蘇督學黃體芳讀後大加讚賞,上疏推薦於朝廷,奉旨交總理衙門記名。郇雨對中國當時落後挨打的局面非常痛心,於是又專門親歷各處海口進行實地考察。經過考察,他看到沿海隘口“炮台之拙,炮位之少”,很難與外國的堅船利炮相抗衡,於是著《新法炮台議》一書。他在《新法炮台議》中指出:當時各炮台所採用的都是平擊法,而平擊法無論是射擊距離和準確度都遠遠不如懸擊法,應儘快更正。他對炮台和炮位的設置,都考慮得非常科學。指出炮台要“識線平基,高下曲折,隨地布置。”而“設炮之法,首推算各炮軸心與水面號線各交點之相距尺寸,既得各準點距數,即依以定各炮高偏度數及彈藥磅數。”同時,他還設計了炮台了敵房,“房上作斜坡,以避(敵方)炮彈,頂角有天窗,窗安照物鏡,房中有收影鏡,鏡上畫經緯線,與水面號線一一符合,敵船入號線內,可傳意各炮台整備齊擊。”另外,再設號表、號鍾,敵船進到某一炮擊點,即指揮某炮射擊,以保證各炮的準確度。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時時操演,試炮位以驗其差否,練炮兵以察其能否,”在實戰中更要考慮到潮水的漲落,天氣的陰晴,即使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也要保證誤差“不出二丈以外”。提督周廷珪對周郇雨的研究成果非常讚賞,即延請他指揮造築,不料因病去世而未果。

著作


他的著作有詩文集二卷,科技著作除《新法炮台議》外,又有《晷儀記》一卷,以及譯著《鍍金書》、《製造巴得蘭水泥理書》、《電學綱目》、《作寶砂輪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