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1月20至30日在廣州召開

中國國民黨於1924年1月20~30日在廣州召開的對黨進行全面改組、實現國共合作的會議。

由於辛亥革命和以後歷次鬥爭的失敗,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認真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經驗教訓,決定學習俄國革命的經驗和方法,改組國民黨,以振興國民黨進而振興國家。

原因


由於辛亥革命和以後歷次鬥爭的失敗,孫中山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認真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經驗教訓,決定學習俄國革命的經驗和方法,改組國民黨,以振興國民黨進而振興國家。從1922年8月起,他採取一系列具體步驟進行準備。1923年10月指派廖仲愷李大釗、汪精衛等五人為改組委員,並設立國民黨臨時中央委員會,籌備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代表以地方黨部推選和孫中山指派相結合的方法產生,海內外代表共兩百人,出席開幕式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代表中有共產黨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林祖涵(林伯渠)、瞿秋白、譚平山等二十四人。

內容


孫中山致開幕詞
孫中山致開幕詞
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擔任大會主席,並指定胡漢民、汪精衛、林森、謝持、李大釗組成大會主席團,蘇聯顧問鮑羅廷也出席了大會。孫中山在報告中,闡明大會主旨是改組國民黨成為有力量的政黨,以此去改造國家,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黨為國,爭取革命成功。他總結了國民黨的歷史經驗,提出改組的組織原則是淘汰不純分子,吸取革命分子。大會聽取了譚平山代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扣柏文蔚所作的軍事報告;通過了《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出版及宣傳問題案》等議案;選出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在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四十一人中,有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毛澤東、瞿秋白、林祖涵等十人,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大會通過了改組國民黨使之革命化的具體辦法,在保留總理的名義下,強調“國民黨之組織原則,當為民主主義的集中制度”。領導機構採取委員制。大會還通過了接受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定。大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主張“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對帝國主義,“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廢除國內的民族壓迫;民權主義主張“把政權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實行民主政治;民生主義主張平均地權,節制資本,反對“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反對私有資本“操縱國計民生”。

結果


經過此次大會,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成為國民黨的基本政策。大會通過了國民黨的施政綱領,提出了對內對外的基本政策和實行新三民主義的具體方針。對外政策包括廢除清政府及軍閥政府同帝國主義訂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攫取的特權,爭取國家獨立自主等。對內政策規定各項政治經濟制度,以反對封建主義保障民權民生主義的實施,規定“實行普通選舉制,廢除以資產為標準之階級選舉”;“改良農村組織,增進農人生活”;“制定勞工法”,“改良勞動者之生活狀況,保障勞工團體,並扶助其發展”等等。這次大會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改組后的國民黨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這次大會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新的革命高潮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