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仔鎮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下轄鎮
坂仔鎮是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福建省首批科技示範鎮和漳州市22個重點鄉鎮之一。現轄15個村(居)委會,196個自然村,210個村民小組,10759戶,4.5萬人。地處閩南金三角腹地。距廈門市112公里,汕頭市150公里,平和縣城12公里。四面青山環繞,中部一水縱貫,屬於半平原、半丘陵地區。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634畝,山地136439畝,河流水域20130畝。這裡距縣城12公里,距漳州59公里,距廈門112公里。
這裡農業經濟高度發達,有香蕉3.5萬畝,年產量10萬噸,佔全縣總產量的70%,有國家農業部定點的香蕉市場。琯溪蜜柚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上,是出口歐盟的主產基地。平和至漳浦、至詔安兩條省道貫穿全鎮。瀋海高速公路的複線在坂仔鎮有一出口,交通十分便捷。
2017年11月,坂仔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1958年置坂仔公社,1982年改鄉,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3.8萬。
土樓群
坂仔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攝氏度,總積溫7800攝氏度,全年基本無霜。光照充足,年日照總時數2240小時,雨量適中,年均降雨量1340毫米。
2009年,全鎮總戶數為11143戶,總人口43043人。全鎮非農業人口4230人,佔總人口9.8%。全鎮擁有18348個勞動力,佔全鎮42.6%,人口密度298人/平方公里。
鎮政府駐民主村。全鎮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綠城社區、民主村、寶南村、東風村、心田村、東坑村、聯建村、五星村、山邊村、仁山村、西坑村、和平村、梨洋村、峨嵋村、金京洋村。
轄:五星村、聯建村、金京洋村、西坑村、民主村、寶南村、東風村、和平村、心田村、仁山村、山邊村、東坑村、梨洋村、峨嵋村14個村委會。
2009年,全鎮的工農業生產產值達11.51億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8388元。
坂仔的經濟特點是:果盛、林茂、糧豐、商品經濟發達。特別是香蕉生產,年產量達10萬噸。基地成規模,發展上層次,管理上水平,銷售大批量,產品成特色。本地蕉以果品種純正、色質俱佳、香甜可口而聞名內外,成為“拳頭”產品。礦藏資源主要有兩個溫泉,日出水量1000噸,水域覆蓋面積4萬平方米,是大面積發展魚類養殖和健身浴的好場所。這裡還盛產優質高嶺土,可應用於發展高科技方面的各種耐酸、耐熱、耐磨及高級塗料和精瓷製造等,開採量可達5000萬立方米以上。
坂仔人傑地靈,不僅出有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順天皇帝林爽文、農民英雄李志甫,還有帝師蔡新題寫樓聯的七星土樓群,佔地30多畝的原生態榕樹群,日出千噸的天然溫泉等景觀交相輝映。
平和至漳浦、至詔安兩條省道貫穿全鎮。瀋海高速公路的複線在坂仔鎮有一出口,交通十分便捷,是旅遊、投資的最佳選擇。
坂仔鎮地靈人傑,物華天寶。到坂仔旅遊,可以觀賞十里蕉園,可以瞻仰林語堂故居,還可以參觀近年聞名全國的西坑新村。
西坑新村位於十八齒山半山腰,距鎮政府所在地約10公里。林語堂先生曾經在一篇回憶文章中提到它,“北面是峻峭的石缺山,懸崖絕壁,高聳入雲。”汽車從坂仔鎮駛出,一路穿梭在綠油油的香蕉園中。香蕉園像是一幅龐大的青紗帳,一眼望不到邊。當汽車開始爬坡時,眼前的香蕉園逐漸變成蜜柚園,也像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西坑新村不知不覺到了,這時您一定會為西坑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所震懾,一個真正的人間奇迹就發生在您的眼前,這個昔日有名的窮山村,如今一座座別墅小院拔地而起,一派繁花似錦、花果飄香的興旺景象。
西坑新村,有120多套具有現代水準的農民之家,分為幾個小區,依山勢建築,座落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之中,確實壯觀。新村裡的一幢幢樓房亮麗整齊,具有現代氣息,樓與樓之間距離合理,有充足的日照、綠地和活動空間。新村還沒有環村水泥路、停車場、公共閱覽室、升旗台,草坪花台相間有序,排水排污設施完善,環境相當優雅。
如果站在新村的停車場上,會看到一幅絕妙的風景,頭上是藍天白雲,白雲底下是鬱郁蒼蒼的十八齒山,山腳下是一眼望不邊的蜜柚園、香蕉園。身旁的別墅群,猶如仙山瓊閣,如詩如畫。忽然,鴿群從農家屋裡飛了出來,繞了新村一周,又向村后的山間飛去。
西坑新村現在己成為全省新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同時也成為平和縣一個新的風景點。
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1895年10月10日誕生於平和坂仔鎮,並在這裡度過美好的童年時代,這是一個令林語堂先生一生“魂牽夢縈”的地方。如今它已吸引了大批海內外文化界、大眾傳媒界人士前來參觀。相信林語堂故居和即將建成的林語堂圖書館將成為促進海峽兩岸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熱點,也將成為平和旅遊的一大勝地。
從平和縣城到靈通風景區途中,要經過“中國香蕉之鄉”坂仔鎮。坂仔鎮以盛產香蕉聞名於世,同時,它還是現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的誕生地,因而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到這裡參觀遊覽。林語堂故居在坂仔中心小學校園內。校園原址是坂仔禮拜堂。禮拜堂第一任牧師林至誠就是林語堂的父親。禮拜堂原為一座園林式建築物,園中有大小禮拜堂各一,又有聖經樓、執事房等附屬建築,屋宇相連,曲徑通幽,既有西洋建築的特色,又兼有中國庭園之美。禮拜堂年久失修,早己坍塌,但林語堂出生地仍保存完好。
坂仔鎮
這是一座“同”字型的小平房,各間平房相連相通,單層,只有右角的一間有樓房。據傳,林語堂就是在那間樓心裡出生的,時為1895年10月10日。“同”字型房屋中間,有口水井,位置恰好是“同”字中的“口中”字。水井原有鵝卵石圍牆,石板井埕,現己改為抽水井。井邊有一“飲水思源”碑,是紀念林語堂先生的,為坂仔鎮人民政府所立。
“同”字型平房,現己闢為林語堂先生紀念室,內陳列許多有關林先生的照片和資料,都很珍貴,參觀者可以一飽眼福。
林語堂先生是現代著名文學家、學者、翻譯家,一生著述甚多,先後出版《京華煙雲》、《吾國吾民》、《語堂文集》、《我見我聞》、《開明英文讀本》、《新開明語堂英語讀本》、《紅牡丹》、《賴柏英》等30多部作品,1975年被推為國際筆會副會長,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成為國際文壇的名人。坂仔,是林語堂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他曾在《八十自敘》中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得之於閩南坂仔之秀美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用一簡樸的農家弟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位於西坑新村的甘坑別墅群。福建漳州市西坑村過去是福建省聞名遐邇的模範“小康村”,“家家住別墅、人人蓋新樓”的山鄉新景曾引得眾口稱讚。
十八齒山半山腰處有西坑新村。
坂仔鎮
在坂仔之南的下山邊村的山麓之下,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榕樹群,宛如一條巨龍,依山而上,佔地面積約有三十多畝。一棵棵參天榕樹,枝繁葉茂,粗大的樹榦要四五個人才合抱得過。龐大的樹冠足供五十餘人納涼。這是十幾株大榕樹連在了一起而形成罕見的榕樹群,整個榕樹群高約二十米,地面上枝幹千姿百態,樹根暴突盤纏,樹頂枝葉茂密,蔚為壯觀。
據村裡的老人介紹,這片古老的榕樹群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與平和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志甫大有淵源。李志甫又名李勝,生於平和坂仔埔尾農家,元至元三年,由於元朝統治者對漢族的鄙視和政治上的打壓,民不聊生。同年六月李志甫率眾揭竿而起,起義軍先在這一帶山麓,種榕聚集,後轉到九牙山祭旗、宣布正式起義,起義軍浩浩蕩蕩地殺出南勝縣。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漳州城,殺死漳州守將長史晏只哥。朝庭極為震驚,急調江南行省別不花,統領三省部隊進行鎮壓。別不花是個老*巨猾的將領,起用了熟悉當地情況陳君用,組織地方武裝一起夾擊起義軍。至元六年,李志甫在高坑曾嶺烏泥洞被抓,後為元軍所殺。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歷經三年,最後被殘酷地鎮壓下去,但他們當年種植下來的榕樹已蔚然成群,蔚然成林,形成綠城一道亮麗的景觀。
閩南人尊榕成性,尊榕樹為“樹王”,以為榕樹最具靈氣,最具情感,最能蔭庇鄉人,“榕公”與“成功”諧音,所以才有種榕起義之說。閩南人視榕樹為神樹,視榕樹為神祇,常在樹下燒香許願;孩子難養、高考、祈子、求婚……皆向古榕樹叩拜、掛紅布條;逢年過節,有喝榕樹水,以求長壽;用榕樹水噴灑房間,以驅邪惡……
走進這古老的榕樹群,你會驚嘆地面植被深厚,綠草如茵,更會被它們的干枝拂地,盤根錯節、高大如廈的雄奇所驚異。其中有當地人戲稱為龍、象、虎的三株大榕樹尤其令人稱奇。
在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的故鄉——漳州平和縣坂仔鎮,最近發現了七座土樓,分別是環溪樓、賓陽樓、慶陽樓、熏南樓、五美樓、虎耳樓和貴陽樓,登高遠眺,這七座土樓呈北斗七星之狀排列,點綴在萬畝蕉海之中,無聲地訴說著昔日的輝煌。據文物部門考證,這七座土樓建築時間為清乾隆到嘉慶年間,最大的環溪樓直徑達120米,最小的慶陽樓樓邊長也有70多米,其中五座是三層單元式圓形土樓,而慶陽樓和五美樓為近正方形,十分壯觀。
林語堂的父親林至誠是被派往坂仔禮拜堂的第一任牧師。他出身貧寒,當過小販,24歲入教會神學院學習,后被派至坂仔傳教。坂仔的禮拜堂約建於19世紀80年代,是一組園林式的建築,有西式的大、小禮拜堂、牧師樓、聖經樓、執事房,還有龍眼、柿子樹;格局則是中式的。如今禮拜堂已沒有了,新教堂是另擇地重建的。舊教堂只留下原小禮拜堂左側的五間相連的房屋,平面布局似一“同”字。這就是林至誠的住所,也就是林語堂的故居。這五間相連小屋多為平房,只有右上角的一間帶有小閣樓,面積不到12平方米。林語堂就是在1895年10月10日誕生於這間小閣樓內的。林家院子里有口水井,正是“同”字形的“口”字。
位於東坑小學右側,(東坑小學大門往右約80米)。
坂仔鎮
坂仔鎮景點很多,心田宮是其中之一。心田宮在心田村象鼻山麓,為一座明代建築物。清朝嘉慶元年(1796)重修,后屢毀屢修,以1984年修葺后最為完整。宮室2進,正堂面闊3間。心田宮建築總面積350平方米。保生大帝,民間稱“大道公”。公俗姓吳,宋太平興國(公元979年)3月15日生於龍溪青礁、白礁之間一個鄉村,自幼隨父討海謀生。后因父母生病無錢延醫買葯相繼身亡,遂決心學醫濟世。學成后,浪跡江湖游醫天下,驅邪祛病,濟世救人,不取分文。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閩南一帶瘟疫肆虐,疫區人亡田荒,景象凄慘。他及其徒弟四處奔走。撲滅瘟疫,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因為他既是一位醫德同高尚、醫術高超的醫生,又是一位道行高深的道長,被稱為吳真人。吳真人死後,被尊為有求必應、驅邪祛病、救護眾生的神。奉祀保生大帝的宮廟遍及福建、台灣。
坂仔心田宮是台灣台中市元保宮的母宮。1988年農曆四月和十一月,元保宮由賴煥章、賴坤唐分別率領香客前來心田宮進香和參加心田宮建醮大典,同時捐資修建心田宮戲台。
坂仔又稱“銅壺”,在坂仔鎮附近有座“銅壺宮”是當地林氏的族廟。銅壺宮裡供奉著封神榜里的趙公明的神像,在通往鎮區的大路邊,曾經還有一座“坂庵”,庵門口掛著清朝乾隆五年的進士何子祥題寫的“銅壺滴漏”的木匾,何子祥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薰南樓主子孫們的舅老爺。坂仔別稱“銅壺”是因為“銅壺宮”而來,還是先有“銅壺”別名,再築“銅壺宮”這就不得而知了。
坂仔鎮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且溫泉屬火成岩區溫泉,富含碳酸鈣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適合開發利用的溫泉點主要有三個:
下湯溫泉點
民主下湯溫泉點位於平和縣坂仔鎮民主村,距離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離平和縣縣城13公里。溫泉出水流量13噸/小時,水溫60℃。至今已投資160萬元,完成民主三*路口至鎮區地下管道¢75mm埋設2.7公里,並已辦理採礦許可證。
五星村溫泉點
五星村溫泉點位於平和縣坂仔鎮五星村,距鎮區3.5公里,溫泉出水流量15噸/小時,水溫58.3℃。平和縣松花溪沿溫泉邊流過,距溫泉點不到100米處有清代的一座四方形土樓。溫泉點一邊靠山,一邊靠溪流,周邊毛竹等樹木鬱鬱蔥蔥,適合建別墅、山莊和溫泉賓館等。
西坑村溫泉點
西坑村溫泉點位於平和縣坂仔鎮西坑村,距鎮區4.2公里,溫泉出水流量17噸/小時,水溫69.3℃。目前已完成溫泉點征地工作(周邊已征地5畝)並建成浴室2間,游泳池1個,可供50人同時使用。
李志甫
坂仔的民性比較強悍,富有進取心,元代就出現過李志甫領導的抗元起義。李志甫是坂仔埔尾村人。元代末期,由於統治者的民族歧視、官員的貪污與盤剝更加厲害,引起了各地的起義。至元三年(1337年),首先是畲民黃二使在南勝(今平和縣南勝鎮,當時南勝縣包含今南靖、平和縣境)發難,被元郡兵攻破。李志甫收集其餘部,舉起義旗堅守南勝,元郡兵無法取勝。農民軍發展更加旺盛,進圍郡城(1338年),萬戶張哇哇、守將搠思監與戰,俱不利。這使元朝廷非常恐慌,昭命江浙平章別不花調動浙、閩、贛、粵四省官兵來鎮壓。李志甫義軍以一隅之軍力敵四省元軍,周旋四載,堪稱豪傑。李志甫的起義失敗了,然而其意義在於,它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起於江淮流域的紅巾軍起義的先聲。
順天皇帝林爽文
在坂仔,我們還能讀到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發生的台灣天地會起義的歷史。台灣天地會起義領導人林爽文(1757—1788年)是平和坂仔火燒樓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隨父遷往台灣彰化大里杙村(杙yì),初充縣役,后以耕田、趕車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入天地會,一說是乾隆五十年入會,成為彰化、諸羅(今嘉義)等地天地會首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秋,因清兵搜捕天地會眾,焚燒村莊,他以“安民心、保家園”為號召,率眾起義,連克彰化、諸羅、淡水。不久在彰化建大盟主府,建元天運(后改順天)。他又與響應的庄大田義軍合攻台灣府城(今台南)。乾隆五十二年,朝廷命福康安增援鎮壓,十二月戰於大里杙(杙yì),他兵敗被俘,后在北京就義。
地氣是人傑的母親,好的地氣才能孕育出人中俊傑,坂仔青山綠水,神韻不凡,在清朝竟出了個皇帝,他就是備受台灣人民敬仰的順天皇帝-----林爽文。他於1757年出生於坂仔火燒樓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以耕田、趕牛為業。據說有一次家裡向同村的大富人家租了一頭健牛耕田,沒想到天降暴雨,這頭犍牛因雷受驚,落荒而逃,不知去向。年僅十六歲的林爽文與父親林勤不得不避債,移居台灣,居彰化大里代庄。乾隆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乾隆中葉,台灣吏治腐敗,貪官橫行,廣大人民對清王朝的統治日益不滿,隨著天地會人數的不斷增加,引起清政府的恐慌。在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會,台灣貪官污吏更是藉機燒殺搶掠。生性豪邁的林爽文不顧林姓宗親反對,率眾揭竿起義。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眾襲擊大墩,全殲清軍,殺知縣俞嶺,游擊耿世文等。二十九日,義軍攻出彰化,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創建農民革命政權。眾推林爽文為皇帝,建元順天。分授文武官職,起草起義綱要,發布“誅殺貪官,以安百姓”的檄文。檄文中申明無論“閩、粵、民、畲”一視同仁,共舉大業。起義軍的迅速發展,引起清王朝的驚恐,連續三次派兵鎮壓,直至乾隆五十三年,派陝甘總督福康安為平台大將軍,率兵九千進台討伐。清軍擁有大量槍炮,而且訓練有素,義軍不敵。林爽文在大里被捕,與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在北京英勇就義,年僅三十二歲。在北京故宮的歷史長廊浮雕中,用十二組浮雕清楚地記載他從起義到英勇就義的經過。林爽文的起義前後經歷一年零三個月,參加人數達幾十萬人,是台灣歷史上規摸最大的農民起義。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能在歷史紀念表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也不過幾百人,而林文爽也能排到這個專供帝王排序的坐席上。不能不說是坂仔的一份特殊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