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街道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下轄街道
三和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距離廈深鐵路惠州南站8公里,距離惠州港18公里,距離惠州平潭機場21公里,距離惠陽城區5公里、距離惠州市區23公里、距離深圳60公里,總規劃控制面積65平方公里。2021年政府官網顯示,三和街道總人口約6.5萬人,戶籍人口1.6萬人。截至2020年6月,三和街道下轄1個社區和5個行政村。
2016年度,三和街道GDP累計23.9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19.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16億元,同比增長1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4.82億元,同比增長12.1%;出口總額累計18.33億元;工商稅收累計完成4.8億元,增幅33.3%(其中國稅累計完成2.89億元,增幅54.9%;地稅累計完成1.91億元,增幅10%);工業用電量累計2.46億千瓦時,增幅11.8,%。
1992年,三和街道(惠陽經濟開發區)籌建。
1997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開發區。
2006年,通過國家審核,名稱由“惠陽三和經濟開發試驗區”變更為“廣東惠州惠陽經濟開發區”。
2014年6月,經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三和街道辦事處,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三和街道,距離廈深鐵路惠州南站8公里,距離惠州港18公里,距離惠州平潭機場21公里,距離惠陽城區5公里、距離惠州市區23公里、距離深圳60公里,總規劃控制面積65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6月,三和街道下轄1個社區(三和社區)和5個行政村(拾圍村、象嶺村、蓮塘面村、全坑村、鐵門扇村)。
2021年政府官網顯示,三和街道總人口約6.5萬人,戶籍人口1.6萬人。
2016年度,三和街道GDP累計23.9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19.4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9.16億元,同比增長1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4.82億元,同比增長12.1%;出口總額累計18.33億元;工商稅收累計完成4.8億元,增幅33.3%(其中國稅累計完成2.89億元,增幅54.9%;地稅累計完成1.91億元,增幅10%);工業用電量累計2.46億千瓦時,增幅11.8,%。
三和一角
2017年,三和街道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318人,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6472人,其中符合享受領取養老金條件1456人,完成總任務數的100%;保障務工人員勞動報酬合法權益,處理勞資糾紛114宗,涉及金額527萬元;對“零就業”家庭實行即時就業援助,轉移農村勞動力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企業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率為100%;加強就業培訓工作,技能提升和崗前培訓達6000多人次,落實公益性崗位就業20人,引導就業6388人,辦理惠民卡234人。
圖片
挺秀書院
挺秀書院,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沙坑葉氏歲進士天波公聚葉氏兄弟39人捐銀所建。最初取名為挺秀書舍。由於書舍辦學成績顯著,乾隆五十年(1785年)擴建為“挺秀書院”。此後,葉氏後人也不斷捐銀進行重修擴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當時的南洋華僑葉邁凡(牛郎徑人)捐銀千餘兩,重修擴建校舍,改建為三進磚瓦樓房,用作講堂、書齋和師生宿舍,面積約1500平方米。到了清光緒九年(1883年),吉隆坡王葉亞來又募捐了一筆錢,對書院進行了一次大修,並新建了圍牆和操場。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書院聘請清代秀才鄧鏡人到學校任教,其長子鄧演存、次子鄧演達也跟隨到書院讀書。這一時期,葉挺和葉文匡等也在書院學習。1925年4月,在黨小組基礎上,中共秋溪黨支部在挺秀書院成立,中共秋溪黨支部是中共在惠陽縣建立的第一個支部,它的建立為秋溪鄉大革命鬥爭起到組織和領導作用,為中共惠陽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和開展革命鬥爭奠定了良好基礎。挺秀書院見證了當地260多年的歷史變遷,培育了許多仁人志士,更在百年前成為惠陽革命搖籃。
挺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