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日
正月初八膜拜穀物的春節習俗
穀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穀日的習俗是對寫有穀物名稱的牌位進行膜拜,並不吃煮熟的穀物。這種習俗蘊涵著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稱為“順星節”,是一個可以預知一年運氣的節日,祈求神明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歲歲平安。
穀日
中國民間認為,這一天天氣好,則主這一年稻穀豐收,不好則年歉。
中國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
放生
祭祀用兩張神碼,第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二張前後撂在一起,夾在神紙夾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後方正中受祀。神碼前陳放著用香油浸捻的黃、白二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放入直徑寸許的"燈盞碗",點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黃昏后,以北斗為目標祭祀。祭祀后,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與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金水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中國民間取八字的讀音,將正月初八日演變成了敬八仙節。八仙即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因其不畏強權,藐視富貴,經常深入民間,解危濟困,深受勞動人民喜歡。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備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正月初八敬天公,中國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認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對萬物具有強大的統治力、正是基於這種觀念,皇帝被稱為"天子"。天子也必須順應天意,如果違反了,就喪失天命,就會有一位真命天子來取代他。
無形的"天"同時也被具體化了,稱為玉皇大帝,俗稱天公。每年的正月初九為天公生日。"天公生"是廈門民間一個極為隆重的節日。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糕、。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當"天"擺上八仙桌。沒有庭院的,則擺在窗口邊。隨後擺上十二碗乾鮮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米龜、面乾等。也有些人家供葷菜,那就要雙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敬天公的大紅燭是新的,香爐是專用的,燒的紙錢也是特製的"天公金"。"天公金"較一般紙錢大,正方形,刷金箔,而且必須折成金元寶的樣子。
當所有的供品都擺好后,一家人便開始點香拜夭公。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往往由母親抱著,把點著的香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當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一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
到了深夜11時,子時已到,便是初九天公生日,開始燒"天公金",燃放鞭炮。舊時,你若是正月初八夜在廈門,最好別太早睡,否則,全市此起彼落的鞭炮聲,定會把你吵醒。最苦的當然是那些帶寶寶的媽媽。子夜時分,寶寶怎能不睡?夢中被震耳的鞭炮驚醒,啼哭不止,甚至第二日還得吃幾個"珠珀驚風散",實在懊喪!燒紙錢,放鞭炮,或是擾人清夢,或是引起火災,這種習俗實在應改。好在廈門市一聲令下,已經禁絕鞭炮,移風易俗,此等陋習已不復存在。
穀日
《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在家裡散燈花順星之同時,很多人到白雲觀元辰殿去參加順星祭典。
元辰殿俗稱“星宿殿”或“順星殿”。殿在白雲觀西路。殿中塑有六十年花甲子的六十位星宿神像。
凡到元辰殿順星的人,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果是甲子年生人,就到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的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之後,再到今 年當值的星宿。如果今 年是癸亥年,就再到癸亥太歲盧程大將軍塑像前燒香、磕頭、布施,即可保佑你一年順遂。
順星用的星神碼一共兩張。頭一張印著“星科”、“朱雀”、“玄武”等名目,並分別列出其所屬的星宿名。中間為“八卦”,里圈印著天干、地支字樣,外圍繞圈印著十二屬相的圖案。后一張是“本命延年壽星君”,放在星神碼的後邊,只露上端名號。兩張同時夾在一個神紙夾子上,放於正廳天地桌後邊正中。
星神碼前邊擺上用黃、白兩色燈花紙捻成的燈花,謂之“金銀燈兒”(用香油浸捻),共一百零八盞,有用四十九盞的。也有按所謂《玉匣記》“本命星燈”之數者。通常都放在一個大型金屬盤子里,用小銅錢壓好,祭祀時全部燃點。以三至五碗熟元宵(每碗五個),清茶一杯為供品。前設香爐、蠟扦等供器,蠟扦下分別壓著黃錢、千張、元寶等敬神“錢糧”。祭祀時,由長輩主持,燃燭上香,全宅按尊卑長幼次序行三叩首禮,肅立十分鐘左有。待香燭欲盡,再依次三叩首后,即請香根,將星神碼及錢糧一併置於庭院事先準備好的錢糧盆中與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同時燃放鞭炮。
祭星時,還要在案頭、灶台、門坎、鍋台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予以點燃,謂之“散燈花兒”。有辟除不祥之意。祭星儀式結束后,全家即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穀日節當日,全家離開城市來到鄉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紹基本農業知識,全家觀看各種越冬作物的長勢,讓小孩和大人一起親近農業,幫助孩子樹立尊重農業、農民、愛惜糧食的意識。在體驗的過程中,同時啟發小孩愛護生態環境的觀念。
在大春節期間,來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種很好的休息遠足活動。
返家后,由孩子親手製作一餐穀物晚餐給全家食用。如讓孩子親手和面蒸饅頭、親手製作麵條、親手淘米蒸飯、親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導,而不要代替。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糧食的珍貴,勞動的不易。
城市生活節奏很快,人們難得親近一次自然。建議穀日節,全家赴花卉市場選購一些觀賞作物(市場有售,如“觀賞穀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養護這種“作物”。
穀日節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值得繼承。民俗也是可以發展的,一成不變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在這個早已疏離了大自然、對農作物極其陌生的年代,重過穀日節,感受農業的重要、糧食的意義,對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當代人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
戊子穀日題春
新春逢穀日,喜見艷陽天。
積雪融甘水,熏風醒沃田。
穀日
汗灑糧倉滿,敲詩賦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