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子鎮

蔭子鎮

徠蔭子鎮,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管轄。

城鎮簡介


蔭子鎮,位於榮成市中西部。東鄰後龍河水庫及崖頭街道,西與文登區大水泊鎮交界,南與城西街道接壤,北與崖西鎮、威海市環翠區毗鄰。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雨山社區,前蔭子夼、前長灣、於家泊、三冢泊、楊家溝、姜家泊、雨夼溝、青峴庄、韓家地、西板石、東板石、南板石、仁村、店子泊、前青頂、后蔭子夼、馬台隋家、馬台柯家、馬台叢家、胡家屯、土城子、立駕山、西夏埠、馬台王家、頂子后、梁子埠、北流水、王管松、上姚家、上岳家、馬家嶺、塘子崖、西苑庄、陳家埠、南岔河崖、東苑庄、后張家、小蘭家莊、蘭村、頭甲、南流水、家堂、東夏埠43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上姚家。
境內地勢北部較高,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屬丘陵區(佔80%)。最高點鳳台頂,主峰海拔219米。主要河流有蔭子西河。榮威公路南北貫穿,距威海機場8千米。境內三冢泊村北有漢墓群和“昌陽嚴”石闕,是威海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蔭子鎮歷史


清末屬朝陽都。民國初期屬第三區。1930年屬第四區。1941年3月屬第五區。1942年2月屬雨山區。1950年9月屬第三區。1955年9月屬雨山區。1957年設立蔭子鄉。1958年9月改設紅光公社,同年12月更名為蔭子公社。1984年4月,改稱蔭子鄉。1993年10月,設立蔭子鎮。1995年,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5673戶、16723人,轄雨山1個居委會和前蔭子夼、馬台隋家、馬台柯家、后蔭子夼、前青頂、青峴庄、雨夼溝、東板石、西板石、姜家泊、楊家溝、於家泊、前長灣、韓家地、南板石、店子泊、仁村、立駕山、東夏埠、西夏埠、小蘭家莊、蘭村、頭甲、家堂、馬台叢家、坓后紡家、頂子后、馬台王家、梁子埠、北流水、南流水、王管松、馬家嶺、西苑庄、陳家埠、東苑庄、南岔河崖、塘子崖、土城子、胡家屯、坓上岳家、坓上姚家等4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前蔭子夼村。

所轄村


前蔭子夼元至正年間,姚姓於蔭子夼南建村,故以夼命名蔭子夼。后村北又建一村,名后蔭子夼,該村遂以方位稱前蔭子夼。501戶。
后蔭子夼明崇禎年間,姚姓於蔭子夼北建村,故以方位稱后蔭子夼。180戶。
前長灣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古長灣寺之前,故名前長灣。253戶。
於家泊明永樂年間,于姓建村,名於家莊。1981年更名於家泊。175戶。
三冢泊清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處泊地,村北有古漢冢三丘,故名三冢泊。120戶。
楊家溝清康熙年間,楊姓徙至溝夼處建村,故名。115戶。
姜家泊明成化年間,姜姓建村,村臨泊地,故名。163戶。
雨夼溝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雨山前的溝夼之地,故名雨夼溝。后簡化為雨夼。1981年復原名。108戶。
青峴庄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古青峴寺,故名青峴庄,78戶。
韓家地明弘治年間,韓姓建村,故名。56戶。
西板石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東有一座板石橋,故以方位稱西板石,與東板石隔西河相望。165戶,以于姓,車姓居多。
東板石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西有一座板石橋,故以方位稱東板石,與西板石隔西河相望,正南為雨山水庫。75戶,以于姓,王姓居多。
南板石1966年,雨山水庫建成后耕種不便,由東板石遷出部分戶於村南又建一村,故名南板石。46戶。
仁村明天啟年間建村,因村臨飲馬槽,故名飲馬槽。后嫌此名不雅,於1940年更名仁村。28戶。
店子泊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泊地,此處有小店遺址,故名店子泊。110戶。
前青頂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位於前青頂山之北,故名前青頂后。后簡化為前青頂。145戶。
馬台隋家元至元年間,隋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馬石山後有四個馬台,故以姓氏冠以馬台稱馬台隋家。83戶。
馬台柯家明天啟年間,柯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馬石山後有四個馬台,故以姓氏冠以馬台稱馬台柯家。94戶。
馬台叢家明嘉靖年間,叢姓徙此建村,因村南馬石山後有四個馬台,故以姓氏冠以馬台稱馬台叢家。87戶。
胡家屯元至正年間,胡姓建村,故名。127戶。
土城子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四周土嶺環抱,形似天然土城,故名土城子。140戶。
立駕山元元貞年間建村,因古時唐王東征在此立駕,故名立駕山。240戶。
東徠夏埠明洪武年間,畢姓徙此分東西建兩村,時值盛夏,搭草鋪居住,故該村稱東夏鋪。后演變為東夏埠。108戶。
西夏埠明洪武年間,畢姓徙此分東西建兩村,時值盛夏,搭草鋪居住,故該村稱西夏鋪。后演變為西夏埠。97戶。
馬台王家明正統年間,姚姓建村,因村南馬石山後有四個馬台,故以姓氏冠以馬台稱馬台姚家。后該村王姓財主收租時常簽“馬台王”三字,該村遂演變為馬台王家。104戶。
頂子后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土頂子之北,故名。103戶。
梁子埠明萬曆年間建村,原名亮子埠。后演變為梁子埠。101戶。
南流水明洪武年間建村,村處古河道,名流水古道。后村北又建一村,故以方位稱南流水古道。后簡化為南流水。295戶。
北流水清順治年間建村,村處古河道。因該村位於流水古道北,故以方位稱北流水古道。后簡化為北流水。185戶。
王管松明洪武年間,王管松建村,故名。94戶。
耩上姚家明正統年間,姚姓徙至土?上建村,稱耩上姚家。116戶。
耩上岳家明萬曆年間,岳姓徙至土?上建村,稱?上岳家。205戶。
馬家嶺清順治年間,馬姓建村,名馬家莊。1981年更名馬家嶺。100戶。
塘子崖元至正年間建村,因村處池塘岸畔,故名。110戶。
西苑庄元至正年間建村,因村東有一古廟苑,取名苑庄。后因修水庫分建三村,以方位稱西苑庄。80戶。
東苑庄元至正年間建村,因村東有一古廟苑,取名苑庄。后因修水庫分建三村,以方位稱東苑庄。123戶。
陳家埠清嘉慶年間,遲姓建村,村前近水,名遲家埠。后陳姓遷此居住,更名陳家埠。100戶。
南岔河崖清嘉慶年間建村,因村處河岔崖畔,故名岔河崖。后因修水庫分遷南北兩村,此村居南,稱南岔河崖。41戶。
小蘭家莊清乾隆年間,藍姓建村,名藍家莊。后演音為蘭家莊。1951年改稱小蘭家莊。58戶。
蘭村明弘治年間建村,因此處多玉蘭花樹,故名蘭村。107戶。
頭甲明萬曆年間,張姓長支建村,命名頭甲。154戶。
耩后張家明萬曆年間,車姓建村,名車家莊。1981年因重名,以村處山?之北,張姓居多,更今名。170戶。
家堂明洪武年間建村,原名?東仲家。后成為文登大水泊於家堂的佃戶,更名家堂。106戶。

富民工程


科學引導結構調整工程
通過科學規劃,本照因地制宜、循序引導的原則,該鎮以西夏埠、店子泊村為中心,新發展西洋參種植600餘畝,以頂子后等村為中心集中發展三優、煙富三新品種果園300餘畝。以前蔭子、后蔭子、青峴庄為中心,新發展茶園105畝。
科學指導鬱閉園改造工程
為科學改造好果樹鬱閉園,邀請市果茶站的專家在馬家嶺村果農園進行現場指導,現場改造。市果茶站的專家對果園的改造及果園的後期管理進行了科學細緻的講解和指導。通過專家的現場講解,果農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講解,全鎮現在已經改造鬱閉園1200餘畝。
農企對接工程
該鎮以建安集團為主,成立無公害蔬菜種植合作社。一期在南流水村租賃土地200餘畝,主要種植無公害糧菜,從而引導南流水、北流水、耩后張家等村為中心發展無公害糧菜種植,面積達1000餘畝,銷售工作由建安集團進行負責。
農超對接工程
該鎮以北流水為中心,成立無公害蔬菜合作社,輻射周邊的馬台王家、頭甲、前蔭子等村發展無公害蔬菜的種植,300餘畝種植蔬菜,所有產品將由家家悅超市檢測達到無公害的標準后,由家家悅超市進行收購,還有一部分蔬菜被威海客戶直接訂購,現在無公害蔬菜已經達到愁種不愁銷的地步。
環保富民沼氣建設工程
該鎮不以沼氣建設飽和度比較大的因素髮愁,而是一如既往的開展好這項環保富民工程,克服補貼比去年下降200元的困難,該鎮規定每建好一戶沼氣,將獎勵該農戶一套廁具,現在85個任務已經分解到機關幹部,目前已建設沼氣4個,正在施工9個,該鎮沼氣建設工程正在積極建設當中。

鑄鍛之鎮


榮成蔭子鎮鑄鍛企業占居全鎮經濟的半壁江山,但由於缺乏有序管理,各企業之間存在各自為戰,互相排斥,信息封鎖,互挖人才的惡性競爭,導致產業聚集雖具規模,但產業發展的整體品牌和對外競爭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為充分發揮好該鎮鑄鍛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實現由單兵作戰向兵團作戰,由樹立單個品牌向打造整體品牌的發展轉變,蔭子鎮適時成立了由全鎮鑄造、鍛造企業和個人,以及與鑄造、鍛造行業相關的企業和個人自願組成的全鎮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的鑄鍛業協會,協會接受蔭子鎮人民政府和 榮成市民政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協會面向企業,服務企業,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橋樑和紐帶作用。在對企業發展過程中主要起到提升企業管理能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實施市場規範運作、擴大信息交流渠道、完善業內自律機制、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對蔭子整個鑄鍛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