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口

漢語詞語

聲口,讀音是shēng kǒu,漢語詞語,意思是口氣,口吻;指說話的口音、語調。

引證解釋


⒈口音,方音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先生聲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處?”
《快心編三集》第十回:“相公生長北方,何以竟似此間聲口?”
⒉猶口氣。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知縣聲口有些向了毛烈,陳祈發起極來,在知縣面前指神罰咒。”
蔣士銓 《冬青樹·遇婢》:“看青裙蟬鬢低垂,滿面塵沙,髮似蓬飛,做不出當壚舉止,賣漿聲口,倚市容儀。是吾家針箱小婢,今做了箕帚民妻。”
王西彥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每次聽到兒子這副聲口,福元佬的心就一沉。”
⒊指詩歌或歌曲的音韻格調。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上》:“蘇州五言古,優入盛唐,近體婉約有致,然自是大曆聲口,與王孟稍不同。”
李漁 《憐香伴·女校》:“這是蘇州山歌的聲口,不入雅音,不取。”
⒋猶風言風語。
《金瓶梅詞話》第十六回:“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蝨子頭上撓。”
⒌指言語。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之三:“頻頻達聲口,努力學農桑。”
《快心編三集》第十一回:“且叫王忠來問他,看他聲口便知端的。”
⒍指(說話的)聲音。
王統照 《鬼影》:“他倒似乎是熟人一般,不住聲口地敘說他的事業,擺弄著他在洋場中替外國人辦事的闊綽,以及這次到 北京 來飲食男女的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