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頭潛鴨

雁形目鴨科動物

鳳頭潛鴨(學名:Aythya fuligula)體長40-47厘米,翼展67-73厘米,體重550-900克,壽命15年。是中等體型矮扁結實的水鴨。頭帶特長羽冠,雄鳥亮黑色,腹部及體側白。雌鳥深褐,兩脅褐而羽冠短。飛行時二級飛羽呈白色帶狀。尾下羽偶為白色。雌鳥有淺色臉頰斑。雛鳥似雌鳥但眼為褐色。頭形較白眼潛鴨頂部平而眉突出。為深水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繁殖期雄鴨協助雌鴨選擇營巢地點,在地面刨出淺坑或集一堆葦草築巢。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養育。在沿海或較大的湖泊越冬。

外形特徵


鳳頭潛鴨
鳳頭潛鴨
鳳頭潛鴨雄鳥頭和頸黑色,具紫色光澤。頭頂有叢生的長形黑色冠羽披於頭后。背、尾上和尾下覆羽均為深黑色;下背、肩和翅上內側覆羽雜有乳白色細小斑點,外側初級飛羽的外側和羽端黑褐色,內側淺褐色;內側初級飛羽的外側近基部白色;外側次級飛羽白色,具寬闊黑色端斑,形成翅上白色翼鏡和後部黑色邊緣;內側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黑褐色,尾羽褐色,腹和兩脅白色。雌鳥頭、頸、胸和整個上體黑褐色,羽冠也為黑褐色,但較雄鳥短,也無光澤。額基有不甚明顯的白斑。上胸淡黑褐色,微雜以白斑;下胸、腹和兩脅灰白色,並帶有不明顯的淡褐色斑,尾下覆羽黑褐色。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頭頸和上體羽色較暗,腹以下淡灰褐色,兩脅具淡色斑紋。
幼鳥羽色也和雌鳥相似,但頭和上體淡褐色,具皮黃色羽緣;頭頂較暗。
虹膜金黃色,嘴藍灰色或鉛灰色,嘴甲黑色,跗蹠鉛灰色,蹼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515—800g,♀550—840g,體長♂374—432mm,♀343—490mm;嘴峰♂37—70mm,♀36—42mm;翅♂185—214mm,♀191一205mm;尾♂38—58mm,♀49—79mm;跗蹠♂30—35mm,♀30—38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水庫、池塘、沼澤、河口等開闊水面。繁殖季節則多選擇在富有岸邊植物的開闊湖泊與河流地區。

生活習性


鳳頭潛鴨是一種遷徙性鳥類。每年3月末4月初從南方越冬地遷徙到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4月中旬到達東北東部長白山和東北北部黑龍江省。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開始南遷;10月末至11月初到達南方越冬地。遷徙時常集成大群。
性喜成群。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期間和越冬期間常集成上百隻的大群。善游泳和潛水,可潛入水下2—3米深。游泳時尾向下垂於水面。常成群在碧波蕩漾的湖中水而上隨波逐流,很少在岸邊淺水處或混濁的水面上活動。起飛時兩翅急速拍打水而,在水上奔跑一段距離才能飛起,顯得笨拙而不靈活,但飛起來以後,飛行卻甚快而有力。
主要在白天覓食.晚上多棲息於湖心島上或近岸的爛泥灘和沙洲上,也有的在離岸不遠的水面漂浮睡覺。覓食方式主要通過潛水,有時也在沼澤或水邊淺水處涉水取食,或將頭扎入水中,尾朝上地在水中覓食。食物主要為蝦、蟹、蛤、水生昆蟲、小魚、蝌蚪等動物性食物,有時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叫聲:冬季常少聲。飛行時發出沙啞、低沉的kur-r-r, kur-r-r叫聲。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加拿大、查德、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德國、希臘、關島、中國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肯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利比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里、茅利塔尼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奈及利亞、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勒斯坦、菲律賓、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南蘇丹、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蘇丹、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中國台灣省、塔吉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干達、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越南、西撒哈拉、葉門。
旅鳥:百慕達汶萊、喀麥隆維德角、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甘比亞直布羅陀、格陵蘭島、馬拉維、馬爾他、馬紹爾群島尼日、獅子山、新加坡、索馬利亞、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
繁殖在冰島、不列顛群島、北歐、中歐、巴爾幹半島、吉爾吉斯平原、貝加爾湖、西伯利亞,一直往東列薩哈林島。越冬在歐亞大陸南部、非洲北部、日本和菲律賓北部等地區。在中國繁殖於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然區。越冬在雲南、貴州、四川、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地區和台灣。遷徙時經過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遼寧等省。

繁殖方式


鳳頭潛鴨伴侶在冬末或初春時交配,沒有既定規則。一些鳥類在遷移前即成雙成對,有些則抵達繁殖場才尋求配偶。在所有情況下都是在嘈雜的簇絨游移的群體中進行,多在第一年冬天即已達性成熟,但多數雌鳥都在第2齡時才參與繁殖,對的結合通常在冬末開始,一直持續到第2年春天在遷徙路上,也有部分種群在到達繁殖地后才形成對。營巢於湖邊或湖心島上草叢中或灌木叢中,一般距水不遠。巢掩藏很好.通常利用自然凹坑或挖掘一個凹坑,再墊以枯草莖和草葉即成,內墊有大量絨羽。繁殖期5-7月。每窩產卵6-13枚,一般8-10枚,卵的顏色為灰綠色或骯橄欖色,大小為53-66×38-77毫米,平均為59×71毫米,重52-61克,平均56克。雌鳥孵卵。孵化期23-25天。雛鳥雌性成性。雛鳥孵出后即能跟隨親鳥活動和覓食。在經過40-50多天的雛鳥期以後,即能飛翔。
鳳頭潛鴨(鴨卵)
鳳頭潛鴨(鴨卵)
鳳頭潛鴨(圖6)
鳳頭潛鴨(圖6)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