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蓬水碓

三寶蓬水碓

在制瓷原料加工機械化的同時,景德鎮還保留了古老的瓷石加工作坊——水碓。三寶蓬水碓建於宋代,最初由風車作動力,後來利用那裡的水流,改風車為水車,每個車輪可帶數個碓。作坊工人從礦山運來礦石,用手錘敲成不規則的小塊,放入碓臼粉碎,再淘洗濾渣,沉澱,風乾製成長方形泥木,成為可塑性強的優質制瓷原料。古代這裡製成的原料,即送往湖田窯使用。

內容簡介


景德鎮三寶蓬水碓
景德鎮三寶蓬水碓
景德鎮附近有三條河:東河、西河南河,都流入昌江。除此之外,還有小北河、梅湖河、建溪河,加上河的上游有很多溪流,春夏兩季,水流急f,落差大,都是設立水輪車和水碓的理想之地。中國從漢代開始就出現了水碓,在西漢的一些文獻中也曾有記載,一般是用來舂米。而 從漢唐開始,景德鎮就開始利用水碓來粉碎瓷石和釉石了。在溪流的岸邊設立水碓,一隻水輪,視水量的大小,可以帶動兩隻或四隻木槌,據說水量大時,一晝夜,一槌一臼可舂碎瓷石1 50 0斤。
沿南河朝上走,有一道山谷,叫三寶,有一座村,叫三寶蓬。三寶蓬的村民至今仍以開採瓷石和製作瓷泥為副業,他們的主要工具,仍是水碓。古老的水碓的確已老了。無論是鼓車,還是下腳龍(水流從上面衝擊輪翼帶動碓支的叫鼓車;水流從下部衝擊輪翼帶動碓支的叫下腳龍),葉片最後一次置換都不知是在哪個朝代了,上面布滿了苔蘚,就像幾百年的石拱橋縫一樣。建有沉漿池的碓棚也破敗了,只有石鑿的臼,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早已凹陷,卻依然還有足夠的厚度,承擔著槌杵晝夜不停的舂搗,這就是景德鎮三寶蓬水碓!
在制瓷原料加工機械化的同時,景德鎮還保留了古老的瓷石加工作坊——水碓。三寶蓬水碓建於宋代,最初由風車作動力,後來利用那裡的水流,改風車為水車,每個車輪可帶數個碓。作坊工人從礦山運來礦石,用手錘敲成不規則的小塊,放入碓臼粉碎,再淘洗濾渣,沉澱,風乾製成長方形泥木,成為可塑性強的優質制瓷原料。古代這裡製成的原料,即送往湖田窯使用。

工序

瓷石舂細后,瓷工將瓷石粉鏟入淘洗池中攪拌淘洗。淘洗后的泥漿再順著水道進入沉澱池中沉澱。經過一段時間后,瓷工才能將沉澱池中的漿體舀入稠化池進一步沉澱濃縮,讓它們逐漸成為泥狀。舂細的瓷粉是不能直接用作制瓷原料的,它們必須經過這樣一種淘洗、沉澱的過程,才能撈起攤在碓棚空地的泥床上。經過自然乾燥后,人們會用統一規格的木模將瓷粉做成形似磚狀的泥塊,當地叫白不(念盹音)子。窯戶們和白土行就用白不子配製出制瓷的原料。平時,水碓的主人除了定期來清換水碓中的石料和淘洗泥料外,用不著看管碓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