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昌江的結果 展開
- 鄱陽湖水系河流名
- 海南島的第二大河
昌江
鄱陽湖水系河流名
昌江,長江流域鄱陽湖支流饒河的支流。因流經安徽省昌門(后稱祁門)而名昌江、閶江,上游也有南寧河之稱,下游鄱陽縣俗名北河或鎮河,舊志載:“入鄱陽界者為鄱江,在浮梁者為昌江”。
發源於安徽省祁門縣大洪嶺西南麓。西南向流經祁門縣,過倒湖進入江西省境內,始名昌江,又稱鄱江。經浮梁縣、景德鎮市區、鄱陽縣,過磨刀石在鄱陽縣城以上二公里姚公渡處與樂安河會合,始為饒河。主要支流有楊村河(小北河)、東河、南河、西河、濱田河、游城水等。
昌江姚公渡以上集水面積6220平方公里,其中有1894平方公里屬安徽省,江西省境內集水面積為4326平方公里,主流長度,《江西省志水利志》稱253公里(《浮梁縣誌》稱245公里,《上饒地區志》稱267公里,以江西省志為準)。自邊境倒湖以下至鄱陽縣姚公渡河長168公里,倒湖以上至祁門縣境河長85公里。
中上游為山地丘陵區,進入鄱陽縣境后,水面開闊,為鄱陽湖濱湖水網區。地低易澇,沿河建有大型圩堤。流域內建有佛子嶺、虎形、山田塢、濱田、蟻蚣山、玉田等水庫攔截中上游支流減輕下游洪澇,灌溉流域內耕地。
昌江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91萬千瓦。中上游利用落差建有蘆溪、紅旗、萬石灘、溶口、流源 等水電工程。
景德鎮昌江風光
發源於安徽省祁門縣東北部大洪嶺,西南流經祁門縣城關鎮(古閶門、昌門),先後流經浮梁縣、景德鎮市和鄱陽縣,在鄱陽縣姚公渡匯合樂安河,成為鄱江。
全長267公里(江西省境內182公里),流域面積7036平方公里(江西省境內4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81立方米/秒。
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91萬千瓦。水運以景德鎮市以下河段為主,經1984年航道渠化整治增設2處船閘后,300噸級客貨輪駁及船隊經鄱陽湖可直通長江。魚山、凰崗2處河床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530千瓦。
2006年6月13日-16日,曾因暴雨而洪水暴漲。
祁門段
昌江,上游在安徽省祁門縣境內稱閶江(南寧河),發源於大洪山,向南流經長培、宋溪、楓林街,至沙灣有秀溪自北來會,至肖溪(泗洲灣)有柏溪河自東來會,至雙河口又有和溪(六都河)自北來會,復向南流過祁山至秀墩街,金東河(雙溪)之水自東來會,轉向西流過閶門灘,至路公橋西會陳河,至靈山口南會陽源水,至瓦梘坑口又南匯唐源水,復屈向南流經韓溪口、貴溪口、武溪口,會各小水至於溶口,溶溪水自西來會,至蘆溪查溪水自南來會,復南流至於倒湖,與大北河匯合入江西省境,縣內流長79.8公里。
浮梁段
昌江自祁門縣往西南行,至皖贛邊界倒湖右岸納大北港水(瀝水),過倒湖流入江西省浮梁縣境內,始名昌江。昌江由北向南穿越境內,至景德鎮市昌江區竟成鎮青塘村出境,止於鄱陽縣姚公渡。昌江水起自北界倒湖,西南行至傳芳里,繼而北上至城門,由城門轉向西南行,一路蜿蜒曲折,過張培山、營里、清溪等地,沿途納沂溪、洋溪、英溪諸水,至楊村於右岸會小北港水。自倒湖至楊村間幹流,舊稱大北港,全長37公里。從倒湖至方家塢平均坡降為0.49‰,水面寬70至120米;方家塢至清溪平均坡降0.77‰,水面寬80至140米。幹流繼續南下6公里至明溪口,於昌江西岸納儲田水;流18.14公里至福港,於同側納建溪港水;又下行4公里為石鼓,又2公里為磨刀港並受磨刀港水;再流9公里,經韓坑、周家港、朝天門到日城,於東岸鳳凰嘴納東河水。
清溪至廣明堂河段平均坡降0.51‰,水面寬90至180米;廣明堂至新平間河段平均坡降0.40‰,水面寬100~200米。舊城以上地形陡峭,峽谷盆地相間,落差較大,水淺多灘,流域內多古老變質岩區。昌江自舊城流15公里至景德鎮市城區。境內昌江河段平均縱坡降為0.369%,河道彎曲係數為1.45。其上游地區群山高聳,森林茂密,中游地帶多小平原,主產糧食,進入鄱陽縣境后,水面開闊,為濱湖水網區。
景德鎮段
昌江由浮梁縣境流經昌江區境的竟成、呂蒙、魷魚山、麗陽出境。在境內河段長37公里,流域面積8.88平方公里。根據地形的變化,昌江河分為三段:浮梁縣舊城鄉以上屬山區河流,特別是祁門境內山高河迥,水流湍急,河床呈U形,河面寬80米一150米,只能季節性通航小木船;舊城鄉至凰崗為丘陵平原地區河流,河床多呈V形,淺灘深潭呈階梯形相間,河面寬100米~250米。
鄱陽段
昌江經址德鎖、呂蒙、鯰負山入鄱陽縣(曾稱波陽)境,自東向西,橫貫凰崗、太陽娜、古縣渡、古南、昌洲、磨刀石、三廟前等鄉,在縣城附近姚公渡與樂安河匯合入饒河。主河道流經縣境7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211平方公里。有利陽河、上蘭河、濱田河、浦汀港等4大支流,另有小支流3條。
1950~1985年,渡峰坑站以上流域測得1956~1985年多年年平均徑流深為933.5毫米,多年年平均徑流量為43.52億立米(其中市區徑流為30.65億立米,過境客水為46.79立米),徑流係數0.5301954年實測最大年徑流量為101億立米,1963年最小年徑流量為18.19億立米,徑流變差係數(Cv)0.39。不同保證率(%)徑流量為:P=20%(豐水年)為61.86億立米,P=50%(平水年)44.86億立米,P=75%(偏枯年)為34.00億立米,P=95%(特枯年)為21.72億立米。
昌江歷史洪水據1958年調查:在近百年以來清光緒10年(1884年)為最大,渡峰坑站洪峰水位在吳淞基面以上36.67米,推估流量14480立方米/秒。其次是民國5年大水,洪水位高達35.65米,推估流量11000秒立方米方。1942年水位34.9米,推估流量10000秒/米,建國后實測最高水位33.85米(1955年6月2日),洪峰流量8500立米/秒。
大北河(瀝水河),源於祁門、石台兩縣邊界的歷山,向南流至歷口,彭龍河、古溪河各水自北來會,轉向西南流至西塘,有一小水自西北來注,復曲折西南流經大北埠、石潭、渚口、清溪、奇口諸地,會各小水至倒湖左岸與閶江會,入江西省境。
新安洲水,上游安徽省祁門縣稱新安河,源出仰天湖南、祁門縣西端仙窩嶺(新安鄉良禾嶺)煉丹石,自北南流,過新安達淪溪注入勒功街水,景德鎮滄溪入小北港河,河長37公里。
文閃河,發源於祁門縣北部東至縣界仙窩嶺南側箬坑鄉櫸根嶺,會源於西峰山、九峰山各水,過箬坑、閃里、高亭嶺、坑口、大江村達沽潭入小北港河(北河、楊春河、楊村河),河長60公里。
金東河,又名雙溪,為縣境東水的總名。源自楠木嶺,向西流至新設鋪,有水發源於石鐘山自東來會,復曲折西流至雙溪流,石坑水自東南來會,至華橋會源自武亭山以西之水,至縣城祁山鎮秀墩街入閶江。
明溪河,昌江較大支流,又名儲田水或梅湖水,河長28公里,流域面積105.6平方公里。儲田至明溪口17公里。水出西坳府李家,流2公里於金家塢會另一藤溪嶺水,流向東南,過紗帽石至儲田橋納柳溪水,經曲阿里、梅湖,至明溪口入昌江。
建溪河,舊稱建師港,為昌江較大支流,流域面積215.1平方公里。源出景德鎮轄區西北香坑嶺,經楊家緞、興化過蛟潭與另一支出自安仁嶺、流經胡宅的水會合,然後至廣明堂河口流入昌江。蛟潭以上兩支河水大致平行,自西北向東南流,河長約為32公里,蛟潭至福港河長11公里。
東河,又名番源水,位於境內東部,河長53公里,流域面積617.7平方公里,發源於皖贛邊界分水嶺內緣。水源有兩支,北支源於白石塔,南支分別源於瑤里虎頭崗和境內最高山五股尖。源頭山高坡陡,多瀑布,眾多澗流融合匯聚,匯成涓涓小溪。南支流至梅嶺漸寬,至繞南以下1公里處與北支合流,自東北向西南行,經瑤里、南泊、東埠、鵝湖,至午家巷會橋溪水。自三墩至午家巷,河長19公里。橋溪水舊稱橫搓港水,有二源:一出金竹山曹村之南,水流自北向南,由蛾眉山瀑布而下5公里,經錦溪水庫、錦溪、金村,於橋溪會小源水。小源水出桃嶺、大和嶺之南,經小源、風形、入虎形水庫調蓄,出庫后至橋溪,流程5公里。水流繼續南下5公里,至午家巷會番源水,繼而匯天保水。天保水一出鄭村塢之北,一出三花尖之西,經小麥塢水庫、潘村至程村合流,由東南往西北流8公里,經天保、柳溪至楊港會番源水,諸水合流始稱東河。東河流3.5公里,於臧灣納府前水。府前水又名江家山水,由北向南流,源出鹿角尖之南,流5公里經大舟入洋樂橋水庫,出庫后流經倉下、施村。至高橋會另一源出雞籠尖、梅樹塢之水,至府前又納大背塢水,南流1公里至臧灣,於北岸入東河。東河流2.5公里至馬墩口,於東岸納壽溪水。壽溪水出仙姑廟、銅錢尖之北,自東南向西北流,長10公里。流經苗竹林、大坑塢、徐家、羅塢,於馬墩口入東河,合流17.5公里。東河水出鳳凰嘴入昌江。
南河,也稱歷降水,位於境內南部、昌江東岸。源出婺源縣西北五花尖之南麓。婺源境內河道彎曲,坡陡水急,流徑長溪、港頭,過車田始入境內,又經北安,與北來長源水會於玉田水庫,出水庫過蘭田在湘湖街會鯉魚橋水。鯉魚橋水出婺源高鶴尖之東南程坑,長12公里。流經虎溪,於界首樟樹亭入境內,又過鯉魚橋在灣陂會黃壇水,境內流程5公里。橫塘水流0.5公里滲入山岩,伏行2.5公里復出水龍口,流2公里至江村,再至彎陂與鯉魚橋水合流而行,4公里至榔村橋,又3公里到湘湖街,會歷降水為南河。南河曲折流向西南,經塘下至黃泥頭納柳家灣水。柳家灣水出壽安鴻興的塘江,長19公里,流經豐旺、朱溪,至柳家灣折向北去,過月山下、半路港、鐵鎖橋,於黃泥頭入南河。南河又下行21公里至景德鎮市區小港嘴,於東岸注入昌江。南河全長76公里,流域面積566平方公里,境內流域面積460平方公里。
西河,又稱大演水,發源於皖贛邊界三縣尖分水嶺西側的鄱陽縣蓮花山,澗過清溪又2公里入境內,水自北向南流,經東港、港口、黃壇、南溪、蘆田,至三龍會興溪橋水(江山水)。自蓮花山至三龍水長40公里,福風以上坡度陡峻,港口村至福風村間10公里,落差達55米,比降高達5.56‰。興溪橋水位於西河東側,源出江山萬壽寺,長22.5公里,流經內蔣、興溪橋、盤溪口、麥園村,於三龍會大演水為西河。西河南下10公里,至羅家灘納洗馬橋水。洗馬橋水出焦家嶺、大嶺背,溪流過塘頭入西沖水庫,出庫過洗馬橋至善人橋,納來自畫溪塢水,二水合流2.5公里又納桂花橋水。桂花橋水出界首,流3.5公里會善人橋水,又3公里至羅家灘入西河。西河東流5公里,在景德鎮市區三間廟南側西港口匯入昌江。港口以下河床寬40至90米,沙洲、沙灘多,岸堤不穩。三龍至西港口河長20公里,平均坡降1.26‰,西河全長66公里,流域面積499平方公里。
南河,又稱歷降水,源出婺源縣西北五花尖南麓,河道過車田入景德鎮市轄境,過湘湖街先後受鯉魚橋水、柳家灣水,景德鎮官莊入昌江,主河長68公里。
北河,也稱小北港、楊春河、楊村河,位於昌江上游東側。在沽潭以上有東西二支。主河西支源出祁門、東至、景德鎮市三縣市之交雞冠石南側江家塢。自北而南與數支小溪流會於太湖,南流至港口與西來桃墅店水會合至坑口,又與西來經公橋水相會。東流過勒功街到滄溪,有來自北方的新安洲水匯入。諸水合流后,南流至沽潭,與東支文閃河會合南下楊村入昌江,為北河。沽潭以上,江家塢來水河長60公里,沽潭以下河長14公里,景德鎮楊村入昌江。主河全長74公里。
良禾嶺水,長10公里,過株林於高陂會東源水南下,到高塘又1.5公里入境內,再經白茅港、滄溪注入北河。
江村水,長35公里,境內長10公里,源出祁門褚公嶺,南流25公里入境內鄭村,又過浩峰、江村,經中洲后入北河。
濱田河,又名濱田港。昌江下游支流。位於鄱陽中部。發源於鄱陽中部老鴉尖南麓,南流經濱田水庫至張家玲匯入昌江。長30公里,流域面積17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億立方米。濱田水庫以下汛期可通20噸以下船隻。
浦汀港,饒河水系,常流河。位於古縣渡鄉西部。全長20公里,寬30米。源於游城鄉,流經站前。四十里街鄉,在古縣渡鄉程家渡匯入昌江。
游城水,又名浦汀港。昌江下游支流。位於鄱陽縣中部。源出遊城徐家,南流經游城至渡頭程家入昌江。長28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約1.6億立方米。不通航。
佛子嶺水庫,位於胥嶺鄉六都村六都河上游,距縣城12公里。1976年2月動工,1981年11月建成。該水庫集雨面積為17.2平方公里,總庫容為132.2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88.2萬方立米,防洪庫容31萬立方米,防洪標準按10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溢洪道為側槽式,最大溢洪能力為482立方米/秒,工程投資56萬元,設計灌溉面積4697畝,其中胥嶺鄉2137畝,燈塔鄉2410畝,祁山鎮150畝。
虎形水庫,位於浮梁鵝湖鄉京山村,攔截金竹山小源河而成,流域面積23.8平方公里。1958年冬動工,1964年竣工。自1977年加固整修大壩;1979年又加高1米;1980年汛期,溢洪道邊牆塌方,當年冬進行整修;1981年,重建輸水管;1983年冬,拓寬溢洪道並加固。壩長252米,壩高18米,頂寬3米,總庫容428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5000畝,實際達到4350畝。
山田塢水庫,位於浮梁壽安鄉寧廠村和豐旺村境內。集雨面積5.28平方公里,壩內集雨面積5.28平方公里,壩頂長117米,壩高27米,頂寬9米,總庫容566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06萬立方米,可養魚水面160畝,已養水面130畝。1958年8月動工興建。次年春,完成大壩高12米。1965年加固,增強防洪能力,提高蓄水位;1966年冬,大壩加高到20米,1976年冬,大壩加高到27米。
濱田水庫,位於鄱陽縣城東北42公里為昌江支流濱田河上游,為本縣一座以蓄水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利用,庫內水水面14700畝,總庫容101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790方米,死庫容580萬立方米,現實灌溉面積106000畝,養魚水而8000畝,年產鮮魚15萬斤左右。1958年10月日破土動工,1960年月竣工由主壩、副壩、溢洪道、放水閘、乾渠、支渠、電站組成。
蟻蚣山水庫,位於鄱陽縣古南鄉,1960年11月興建,集雨面積25.6平方公里,壩頂高程25.4米,總庫容242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65萬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16000畝。
玉田水庫,原名躍進水庫(因興建於“大躍進”年代,故名),位於湘湖鄉腴田埠村,離城區21公里,水庫攔截昌江支流南河水,控制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水庫始建於1958年10月,1959年4月初步建成發揮部分效益。此後,多次進行續建加固,至1983年冬水庫全部竣工,壩高224米,總庫容19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00萬立方米,大壩安全達部頒標準。1982年,壩后電站開工興建,同年8月完工,裝機2台,235千瓦,10月發電,年底完成上國家電網輸電工程。玉田水庫風光秀美,有獅子山、溶洞、孤島、古墓、仙人橋、人工湖等景觀,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山田水庫,位於景德鎮市魚山鄉程家村,水庫集雨面積76.8平方公里,總庫容1760萬立方米,最大壩高17.9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殖的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1958年10月,由鄱陽縣主持興建,站魚山公社負責施工,1959年春完工。
陳田堨,位於歷口鄉陳田村大北河支流葉村河上,築有5公里長的沿山渠道,為西塘村灌溉水田300畝。
永樂堨,位於歷口鄉三洪村,距陳田堨約1公里,築有條4.5公里長的沿山渠道。該堨建於明永樂年間,1973年被洪水沖毀,當年修復,可灌溉水田300畝。
尚田堨,位於蘆溪鄉查灣村尚田查灣河上,可灌溉農田410畝。
浮梁虎形水庫乾渠,長達8公里,渡槽2座,灌區實現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總庫容667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87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已達0.37萬畝。始建於1958年8月,1959月完成大壩高10.6米。1971年冬續建,大壩加高到20.6米,增設內徑為0.7米的鋼筋混凝土輸水管。1976年冬,對大壩進行防滲處理,內坡鋪蓋4米厚粘土斜牆,並加高大壩4米。1973年,開始渠系配套建設,完成自輸水管出口到萬家隧洞渠道及2座渡槽(最長的冷水塢渡槽,高13米,長152米),4座隧洞(總長278米)。1977年,延伸渠道到洪源村的後山壟水庫(小二型)。1980年,配套延伸到槐樹壟,連接方家村的黃泥壩水庫,從而把沿線的陸家、後山壟、塘塢、喬麥灣、火燒甲、黃泥壩聯為一體,有效地解決了上下游在旱季爭水的矛盾。
浮梁山田塢水庫渠道,1966年冬開挖渠道3公里,寧廠和朱溪兩個大隊的1000畝耕地受益。1976加長到10公里,灌溉面積擴大到2740畝。
濱田水庫總乾渠長46公里,支渠:共86條,長370公里。支渠以下,斗渠、農渠萬千成網,連接周1450多公里範圍內的水墉、水庫、溪流、水溝。干架上節制閘、泄洪閘、溢洪涵、交通橋、分水閘等建築物共230處。支渠建水電站一座,裝機28千瓦。
玉田水庫水庫乾渠總長17.6公里,附屬建築物有:渡槽8座、倒虹管2座、過山涵4座、泄洪閘5座、便橋1座,有效灌溉面積逐步擴大到7300畝。1983年,全面投入運行。
蘆溪水電站,位於祁門縣蘆溪村,1970年由蘆溪公社投資興建,為社辦獨立核算工業企業。電站大壩長112米,壩體系干砌塊石壩體,水泥砂漿構縫結構。大壩左沿築有長1050米的渠道,發電水頭3.5米,水流量4.2立方米/秒。1971年土建工程完成,安裝1台30千瓦的舊發電機,向春光、奇口大隊部分農戶輸送照明電。1977年底,改用125千瓦的發電機,架設10千伏輸電線路22公里,安裝1台180千伏安的主變壓器和8台共240千伏安的配電變壓器,年發電量18萬多度。
紅旗水電站,位於祁門縣箬坑鄉內察坑,引用紅旗水庫和右側溪流水源。1980年11月動工,1982年5月第一期工程建成發電。發電水頭110米,水流量0.56立方米/秒,安裝2台100千瓦發電機。1983年,第二期工程竣工后,裝機容量增至450千瓦,架設10千伏輸電線路91公里,安裝500千伏安主變壓器1台,配電變壓器49台,計1815千伏安,是閃里、歷口區小水電網的骨幹工程,由縣水電局主辦,年發電量60多萬度。
萬石灘水電站,位於祁門縣平里鄉新源村,由縣水電局與平里鄉聯辦,1982年8月動工。攔河大壩由漿砌塊石構成,壩高3米,溢流段壩長80米,並設垂直木筏道,道口寬11米,斜長40米。1985年8月,安裝2台套計32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投入運行。平里鄉境內架10千伏輸電線路22公里,安裝主變壓器1台,計4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21台,計820千伏安。電站工程總投資55萬元,設計年發電量25萬度以上。
溶口水電站,位於祁門縣溶口鄉的小公硤,縣水電局與溶口鄉聯辦。1984年8月動工,樞紐工程有50號漿砌塊石欄河壩1座,壩長97米,其中溢流壩長87米,壩高6.5米;80號漿砌塊石引水渠一條,長40米,過水斷面2.8×3.5米,發電水頭5.5米,水流量13.2立方米/秒。安裝3套160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總容量480千瓦。1986年1月建成發電,年發電量45萬度。1987年,與萬石灘水電站聯網,供平里、蘆溪、溶口鄉用電。
流源水電站,位於祁門縣箬坑鄉流源村,距縣城50公里。1984年經省計委批准,該工程列入省小水電基建項目。1985年7月工程動工,工程設計由大壩、引水工程、發電廠房和輸變電工程組成。水庫集雨面積13平方公里,庫容700萬立方米。壩高32.4米,長115米。隧洞全長2521米,主洞2200米。發電水頭243米,總裝機2500千瓦,兩台機組,年發電量800萬度,架設35千伏高壓線42.5公里。工程概算700萬元,預定1987年試車發電。
三墩水電站,位於浮梁縣瑤里鄉的三墩村。這座電站是東河流域梯級開發的主要工程之一,整個工程均由市水電局技術人員設計和施工。電站設計裝機4台,總容量1000千瓦,年發電量580多萬千瓦時。工程從1978年11月始,1981年3月完成第一期工程,裝有2座機組共500千瓦,主渠長4.49公里。引梅嶺、白石塔、羅源三條支流,集雨面積96.3平方公里,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支渠1.98公里,引長明集雨面積23.15平方公里的來水,引用流量0.9立方米/秒,總集雨面積119.45平方公里,超引用流量4立方米/秒。廠房設有4台機組,從進水到出口共分4條管道,水頭落差30米。
大洲水電工程,位於浮梁黃壇鄉境內。水庫欄截西河幹流水,電站設計裝機2台800千瓦。1966年開始勘測,1969年9月完成設計,10月開工,1970年3月,完成水庫大壩大部分土方任務,水電裝機等工程尚未進行,工程停工。1977年,黃壇鄉在此改建,1979月竣工投產。設計3台機組,分別為75千瓦機組1台,160千瓦機組2台,總裝機容量395千瓦,年發電量150萬千瓦時。第一台75千瓦機組,1979年7月日投產運行;2台160千瓦機組,1980年10月2日投產運行。
玉田水電站,座落在浮梁縣南河支流的玉田水庫壩后。由市水電局興辦,設計裝機325千瓦。有75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的壩后式電站,利用水庫水頭髮電,發電涵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2米,出口分3個叉管,1個用於灌溉,2個用於發電。裝機2台,一台125千瓦,一台200千瓦,1978年11月始建,1982年9月併入國家電網。1983年起開始實行承包責任制,電站有職工9人。至1985年,累計發電量230萬千瓦時。
港口水電站,位於浮梁縣經公橋鎮的港口村。屬港口村民委員會辦。引用西湖、源港兩條支流的來水,集雨面積209.99平方公里。1983年10月25日始建,1984年元月竣工。建有漿砌塊石滾水壩一座,壩頂長66米,壩高4米,引水渠1條,長75米,利用發電水頭5.5米,裝機2X150千瓦,投資34萬元,供全村350多戶用電。
蛇形水電站,位於浮梁縣金竹山小源村的山谷中,引用桃嶺水,集雨面積為3.38平方公里。金竹山鄉政府興辦。1979年3月開工,建有漿砌石滾水壩2座,東主壩頂長25米,壩高5.5米,引水渠道1條,長320米,西壩壩頂長8米,壩高1.5米,引水渠、條長110米,兩條渠匯合處建有前池1口,調蓄水量45立方米,引用流量0.24立方米/秒。從前池到機房的水頭落差69.69米,壓力管採用鋼板焊接結構,管徑400毫米,長140米,出口分2個叉管,裝機2台,共110千瓦,投資9萬元。1985年年發電量10.5萬千瓦時。
大港水電站,位於景德鎮市經公橋鄉的大港村。屬鄉辦電站。1969年冬動工興建,有混凝土漿砌石壩1座。採用非真空溢流堰壩型,平均壩長65米,壩高5.5米。引水渠寬3.2米,長340米。攔西湖、桃墅、坑口三河水,集雨面積272.24平方公里,引用流量502立方米/秒。設計水頭4.6米。為逕流式電站,裝機2台,共175千瓦。1979年1月投入運行。送經公橋鄉機關、鄉辦企業和經公橋大港等村照明與動力用電,工程總投資2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萬元,銀行貸款6萬元,鄉自籌6萬元。1985年電站職工7人,年發電量15萬千瓦時。
玉田水電站,座落在景德鎮市南河支流的玉田水庫壩后。由市水電局直接興辦。設計裝機325干瓦。有75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的壩后式電站。利用水庫水頭髮電。發電涵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徑2米,出口分3個叉管,1個用於灌溉,2個用於發電。裝機2台一台125千瓦,一台200干瓦。1978年始建,1982年9月併入國家電網。至1985年,累計發電量230萬千瓦時。
港口水電站港,位於景德鎮市經公橋鄉的港門村,引用西湖、源港兩條支流的來水。集雨面積209.99平方公里,1983年10月25口始建,1981年竣工。建有漿砌塊石滾水壩一座。壩頂長66米,壩高1米。利用發電水頭5.5米,已裝機2台150千瓦。投資34萬元,供全村350多戶用電。
大洲水電工程,位於景德鎮市黃壇鄉境內,距景德鎮市城區50公里,水庫攔截西河幹流水,電站設計裝機2台800千瓦。1966年開始勘測,1969年9月完成設計,10月開工,1970年3月完成水庫大壩大部分土方任務,水電裝機等工程尚未進行,工程停工。1977年,黃壇鄉在此改建,1979年7月竣工投產。設計3台機組,分別為75千瓦機組1台,160千瓦機組2台。總裝機容量395千瓦,年發電量150萬千瓦時。第一台75千瓦機組,1979年7月9日投產運行;2台160千瓦機組,1980年10月12日投產運行。
三墩水電站位於景德鎮市瑤里鄉的三墩村,屬鵝湖區辦電站,這座電站是東河流域梯級開發的主要工程之一,整個工程均山市水電局技術人員設計和施工,電站設計裝機4台,總容量1000千瓦,年發電量580多萬千瓦時,工程從1978年始建,1981年3月完成第一期工程。裝有2座機組共500千瓦。投資147萬元,主渠長4.49公里。引梅嶺、白石塔、羅源三條支流。集雨面積96.3平方公里。
梅嶺水電站,位於景德鎮市瑤里鄉汪湖村境內。屬鄉辦電站,有集雨面積10.5平方公里的1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設計裝機容量900千瓦。分兩級開發,一級站屬壩后式電站,利用水庫135米水頭落差,1969年建,1978年1月竣工。置有2台機組,裝機容量4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為172萬千瓦時。1978年10月始建,1981年8月竣工,設計水頭107米,置有2台機組,裝機容量500千瓦。年發電量219萬千瓦時。
祁門段
閶江(南寧河),發源於大洪嶺,流經縣城與金東河(雙溪)匯合,向南流經塔坊、程村碣、溶口、蘆溪,在倒湖與大北河匯合,入江西省昌江,境內河道長65公里。據蘆溪水文站資料,閶江水系多年平均徑流深1011.9毫米。解放前可通木帆船,解放后,由於鐵路、公路運輸的發展,閶江枯水期水淺,1990年代后已不再通航。
浮梁段
昌江流經浮梁縣境80餘公里。起自大小北河匯合處,經峙灘、福港、舊城至景德鎮市區,沿途有大北港河、楊村河、梅湖河、建溪河、東河、西河、南河等支流匯入。昌江上游稱大北港河或北河,或浮祁河,屬山區河段,水位落差較大,水淺多灘。舊城以下,水深流緩。上游航道常水位水深0.36米,中洪水位深2米,枯水位深0.170.26米。受季節影響,降水的季節變化幅度很大,4~6月份,降雨時間長而頻繁,流量大,水位高。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景德鎮市航運部門多次對昌江上游航道進行整治、疏竣,水位條件有所改善。1971年,鐵路部門在城門、峙灘、楊村3處河段建橋時,將橋墩建在航道上,影第十三篇交通郵電357響船隻安全航行。
昌江區段
昌江自東北向西南貫穿昌江區境,境內幹流起自竟成鎮青塘村,至景德鎮城區為上游航道,城區至鯰魚山鎮關山村為下游航道,全長37公里。平均縱坡降為0.369‰,水位落差懸殊,每年的5~7月份多洪水,暴漲暴落,最大落差達13米。昌江在境內的城區河段河床多被瓷片、匣片、渣餅覆蓋,平水時水平如鏡,清晰可見,五光十色,獨成美景。繼流南下1公里至鄱陽縣皇崗為丘陵地區河段,航道長22公里,河床多呈V型。中洪水期水面寬200米~300米,枯水期水面寬50米~200米,部分淺灘水面寬約10米。航線內淺灘呈階梯形,淺灘比降約8.8‰,流速約1.8米/秒,水深僅0.4米,由於河岸多經洪水衝擊,部分河岸倒塌,泥沙淤積航道。城區至呂蒙河段沙灘向江中延展10多米,平均坡降0.21‰,水面寬117米~230米,水深0.4米~0.5米;呂蒙至麗陽兩岸台地高出枯水面10米左右,地勢平坦,水流緩慢。流域內古老變質岩堅硬,侵蝕較輕,河岸,河床較穩定,平均坡降小於0.18‰,水面寬130米~320米,平均水深0.56米。
境內水位受鄱陽湖水位頂托的影響,高水位時一般回水到麗陽,最高可至鯰魚山,通常情況回水只到麗陽以下的皇崗。因而麗陽以上和麗陽以下航行條件有明顯差別。景德鎮至麗陽河段共有淺灘13處,其中:沙咀頭灘、馬家塹上灘、馬家塹下灘、麗陽灘4處為礁石灘;花園灘、鵝頸灘、官莊上灘、橫灘、老虎灘、呂蒙灘、梁山樹灘、五里流灘、魚占魚山灘9處為沙灘。防礙船隻航行的主要淺灘有6處鵝頸灘,官莊下灘、五里流灘、沙咀頭灘、馬家塹上灘和馬家塹下灘。逆水行舟,拉縴而行;順水行船,只需用櫓控制船向。枯水時船頭用篙,洪水放船要由悉知航道的船民把舵。
主要支流有楊村河(小北河)、東河、南河、西河、濱田河、游城水等。在安徽與江西交界處,水類為II類水(2009-10-09數據)。
濱田河
又名濱田港。昌江下游支流。位於鄱陽縣中部。發源於鄱陽縣中部老鴉尖南麓,南流經濱田水庫至張家玲匯入昌江。長30公里,流域面積17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億立方米。濱田水庫以下汛期可通20噸以下船隻。
游城水
又名浦汀港。昌江下游支流。位於鄱陽縣中部。源出遊城徐家,南流經游城至渡頭程家入昌江。長28公里,流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約1.6億立方米。不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