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將軍碑

廣武將軍碑

徠《廣武將軍碑》是刊刻於前秦建元四年(368年)的一方碑刻,全稱為“立界山石祠碑”,又稱“廣武將軍□產碑”“苻秦建元四年產碑”“張產碑”等,無撰書者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廣武將軍碑》是一方界碑,碑高1.83米,寬0.67米,碑額書“立界山石祠”四字,碑文內容為前秦時期渭北疆域的劃分、部族的分佈、職官的設置、碑主所統治的吏民數目等。書法上線條高古,書寫自由,不拘一格,古樸稚拙,天趣渾成,上承漢隸之平正大氣,下啟北魏之古拙生動。

碑陽


(碑徠額)立界山石祠
廣武將軍碑
廣武將軍碑
維大秦建元四秊,歲在丙辰,十月一日,廣武將軍節□□□□□□□□□□┘使持節、冠軍將軍、益州刾史、上黨公之元孫,三代侍中,右□□□□□□□□□┘卿、建忠將軍、撫夷護軍、扶凨太守,遷壽匡侯之胤子諱產,字君□□□□□□□。┘君秉德□玄,高韻絕流。文柔武烈,令問孔修。崈拱□□□聲特挺□□□□□□。┘匡毗㱅主,忠訓殊異。宰政■沖,顯授池陽令。稱揚德□□□□□□□□□□□┘和戎翟,綏懷□聚。即授征西大將軍、左司馬。敷教殊方,西□□□□□□□□□┘茂著乃業,屋□蕭張,□□於今也。君臨此城,漸舟累紀。□□□□□□□□□□□┘順序稼□□□□□□□□□而至□□惠和導□□萬□□□□□□□□□□□□┘職□高□□□□□□□□□□□□□職於當□垂□□□□□□□□□┘君當列封□□□□司馬即□□。廣武司馬孟臣□□□□□□□□□□□□┘節將軍董□,建□□軍楊□,建□□軍□□□□□□□□□□□□□□□□┘□郎,建武將軍王柴,鷹揚將軍□□□□□□□□□□董槃□□□□□□□┘躬臨南界,與馮翊護軍苟輔,參分所□。刊石□□□□山為□□□□□□□□┘方,西至洛水,東齊定陽,南北七百,東西二百。□□□□□□□□□□□□□□┘□水,統戶三萬,領吏千人,大將三□。┘赫赫皇秦,誕鍾應靈。臨有萬邦,威暢八𥦕。┘九域攸同,□□□□□□□□□□□明。徽音㳅訓,朞秊有成。政修正足,旹道□□。刊石□□,□□□□。┘

碑陰

上列
□□□□法曹京兆解盾
□□左尉始平胡性
軍監始平駱岐
蕇督馮翊相訓
參軍南安王准
參軍扶風歷靜
參軍京兆陳暢
司馬京兆杜孟臣
司馬京兆石安即默歆
建威司馬略陽杜基
參軍天水蘇哉
將軍馮翊王買
將軍馮翊胡鈞
將軍馮翊維敘
揚威將軍酋大白安 
下列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
立節將軍……………………………………
建節將軍楊□…………………………□□□將軍〔秦國〕□大秦熙
廣威將軍楊參……………………徯部大王卯多里……蜀……
建威將軍韓雙部……………………帛初部大樊良奴田……
建威將軍董平奴都統……………………帛大谷部大董白…………
廣威將軍楊山多建威將軍楊朐………………王稠兒部大楊小方部……
建威將軍梁帝傒酋大王何酋…………孫良酋大王臈部大張…………
錄事董廣寺門李浮行事秦黃…………雷蹉屠立義將軍夫蒙…………
錄事楊頭寺門楊丑錄事井琕……□曹夫蒙頭寧遠將軍夫蒙□□……
行事董遠戶曹王興錄事秦平租曹□□戶曹夫蒙彭娥部大揭赤平……
行事白𠎘兵曹董耇主簿秦國賊曹□宜錄事夫蒙護部大王先多秦……
主簿司馬穆賊曹楊沙主簿秦棃金曹王江錄事夫蒙大毛部大爪黑平部……
主簿白國賊曹梁□主簿郭𨹧兵曹秦烏行事夫蒙傷大部大秦度地部部……金漢慶
功曹楊豪金曹王周主簿胡逸戶曹霍千主簿夫蒙大祁部大韓秉世……去秦□
功曹董愹行事王滑功曹秦漢書佐秦翟功曹夫蒙進部大秦道成……
參事楊安書佐徐雙參事秦屬書佐諱索……■兵曹夫蒙犁部……
參事楊生書佐梁胡參事韓崇寺門爪胡參……租曹夫蒙大傷將……
斡梁生□陽翟干□□深干聿□ 

碑右側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八列
部大張廣平部大王崇丁議韓友生丁議楊□部大李山多部大王安張平
部大司馬柱部大楊秀世□□□石■部大楊光香丁議董成章部大李任奴部大李賢顧楊洛正
部大王□挍部大王□,□□□方丁議秦晉■部大張愛郎部大張■月王成 

碑左側

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第八列第九列第十列
里禁秦羽將軍張□成大人白平君□□□酋大夫蒙木犁酋大夫蒙博知酋大夫蒙□寄酋大夫蒙丘供酋大夫蒙彌暢酋大夫蒙□娥酋大同蹄弱譴
酋大夫蒙私卑酋大雷株戽里禁夫蒙□□酋大同蹄夫遮娥酋大蒙萬丘酋大儁蒙陞𢙄酋大夫蒙阿諓酋大夫蒙阿㦿酋大夫扷蜀……
酋大雷上■酋大雷丘耳酋大儁蒙扷娥□□揚威將軍儁蒙桂祁將軍同蹄怖地酋大夫蒙大娥酋大儁蒙帝暢酋大夫蒙剔娥酋大夫錯述
將軍夫蒙扷和將軍夫蒙傑暢將軍夫蒙…… 
(說明:加粗表示異體;□表示缺一字;……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分行。)

創作背景


《廣武將軍碑》刻於前秦建元四年(368年,東晉太和三年)。根據碑陽十四行“西至石水東齊定陽,南北七百,東西二百等語句來判斷,此碑可能是由廣武將軍主持“定界”以後所立的碑石。
廣武將軍碑
廣武將軍碑

藝術鑒賞


結體

結體上,此碑屬隸書,但不儘是傳統隸書面貌,字形大膽突破了傳統隸書蠶頭雁尾以扁為主的形體,出現了有扁有方,如“谷”字、“部”字中“口”的用筆,“廣”字、“令”字、“秦”字、“黨”字、“買”字和“黑”字等取長形的組合,結體有緊有舒、有斂有縱、有大有小。同時,此碑在個別字的處理上打破了字的原有結構,予以一定的變形和增損,如“廣”字的點畫省略,“憑”字上部與下部的減筆,“孟”字和“年”字的異體結構。通篇不強求一律而又不見雜亂無章,顯得比較和諧一致。

筆法

用筆上,此碑的橫畫起筆多用逆鋒運行,首尾略高,中間凹下去,形成一條弧形曲線;有的橫畫不作波尾,有的略呈波意,有的波筆上翹,但也不似一般隸書波筆那樣明顯、典型規範;有的橫畫甚至首先出鋒,以增加其隨意感和多樣化,給人以新變的造型美。在處理右拋鉤上,有的順其筆勢頓挫向上提,如“代”字和“變”字;有的則順鋒上提,如“元”字、“爪”字和“光”字。豎畫起筆直落,多呈斜勢,如“千”字、“門”字、“胡”字和“生”字。有的字略加變形,或上寬下窄,或下寬上窄,或長或短,用筆著眼於表現出童稚天真之態、自然純真之美。

作品評價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北碑近新出土以此為古雅第一。《關中金石志》名為《廣武將軍》,則非也。乃廣武將軍曾孫產耳。惟碑為苻秦建元四年,去王右軍《蘭亭》僅十二年,故字多隸體,實開《靈廟碑》之先淵。茂且過之,應與《好大王碑》並駈爭先。此搨有碑額、碑陰,尤為完美。碑陰字似流沙墜簡,古逸至矣。吾擬名此碑曰《秦建元四年產碑》。此碑立陝,亦為關中楷隸冠。(《中國書法全集(第78卷)》)
廣武將軍碑
廣武將軍碑
近代篆刻家、藏書家姚華:於《爨寶子碑》見古隸之結局,於《張產碑》見今隸之開宗,古今書法變遷關鍵於此。(《中華書法篆刻大辭典》)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謝無量:近人書法源流論稱《好大王》與《廣武將軍》,如雙峰並峙,吾友夏竺生云:“《好大王》本籀,有定法,有定勢。《廣武將軍》本籀,縱筆為之,變更部位,錯落天然,其妙不可方物,擬之為草篆。”此碑在民國九年開始發現於秦中白水縣史官山麓倉聖廟前,極不易得。新出本鋒利鋒利,始悟從前皆覆刻偽本。碑中多西羌部落之名。或完以大王,可補史之缺。(《懷念國學大師謝無量先生——謝無量先生文集序》)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楊震方:此碑書體奇態橫生,不可名狀,極使轉之盡顯,盡筆意之變化。前秦石刻除極少,《鄧太尉祠碑》外,僅有此碑,故為人所珍視。(《碑帖敘錄·廣武將軍□產碑》)

歷史傳承


對於《廣武將軍碑》原立於何地,自清代畢沅《關中金石記》卷一謂“石在宜君”,王昶 《金石萃編》卷二十五、孫星衍《寰宇訪碑錄》卷二、民國方若《校碑隨筆》等金石著錄皆因之。李根源《景遂堂題跋》卷一、顧燮光《夢碧簃石言》卷一等則記載為“史官村山麓倉聖廟中”。馬長壽則據李子春《陝西碑碣》認為原石應在白水縣東北三十里之縱目鎮。
同治年間,吳大澂視察陝甘時,曾到宜君縣尋訪而不得。民國九年(1920年),雷召卿於白水縣史官村倉聖廟中尋訪得原石。黨晴梵則認為原石的發現於民國七年(1918年),而非民國九年(1920年),並且發現此碑者既非李春堂,也非雷召卿,而是謝秀峰。(《華雲雜記》云:“民國七年發現此碑者,乃西安帖賈謝秀峰,赴澄城欲拓《暉福寺碑》而 不得,於史官村倉聖廟見此碑,乃背人偷拓數十份而歸。”且自云:“余篋中藏有民國七年拓本一,則第五路司令高峰五君所贈者。”)之後,趙子建將原石移到縱目小學。 (據馬子云回憶:“有雷召卿者,在白水縣史官村倉頡廟內發現此碑,為本縣縱目鎮匪趙老九(子建),將其運至家,覓拓工拓若干份。此為發現之初拓本。以後趙與村民辦一小學校,又將此碑移至此校。”1950年4月西北文化部文物處成立后,對西北古迹文物進行調查時,原石仍在白水縣縱目小學內。 )1971年,原石移存西安碑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