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基礎
1990年周小燕所著的書籍
為更好地適應我國中學教師培訓的要求,1990年和1991年國家教委師範司對1983年由原教育部制定的中學教師進修高等師範專科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今後中學教師學歷培訓全部執行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按新的教學大綱,本書是聲樂課教材。使用時,可根據新大綱規定的教學參考曲目,選擇或調整曲目。
聲樂基礎
病聲大致分為二類,第一類是以前訓練方法不得當,破壞了嗓音機能。常見的情況是:1)喉頭開得過大,聲帶閉合不好;2)過分擠壓喉頭,發出擠音、卡音。第二類是到二三年級以後,突然發生音唱不準。這種現象往往伴隨著曲目難度的提高而愈來愈頻繁。
無論是喉頭開得過大,還是擠壓喉頭,說到底都是氣息不好造成的。由於氣息不好,找不到正確的支點,就只能用嗓子著力。在訓練中如果不注意氣息,開也罷,閉也罷,最終只能舍本求末,越練越錯以至不能自拔,呼吸作為動力,氣息衝擊聲帶發出聲音,經過共鳴腔體擴大和美化形成動聽歌聲——任何一個受過聲樂訓練的人都懂這些基本聲樂理論。
但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理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的是加強氣息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
保持在吸氣的狀態下唱歌:氣息吸在腰帶的周圍,要練習保持氣息、控制吸氣的速度,簡言之:全身放鬆,口鼻同時緩緩吸氣,稍稍保持一會兒,均勻地呼出,然後再放鬆。這些說起來簡單,學生要經常練習,反覆體會、實踐,最終成為他們的下意識動作。其次,用u母音開始練聲。使用u母音的好處是它容易使氣束集中,便於協調氣息和共鳴腔體之間的關係。在u母音練習好的基礎上再開發其它母音,這樣使得學生易於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在練聲中,開始用三度或五度的練聲曲,由淺入深,逐步使學生在學習發聲技巧的同時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起歌唱的信心。還可以開始用半聲方法練聲,讓每一個聲音都控制在氣息的狀態下發聲,由於這些學生歌唱機能都受過不同程度的腋壞,如放聲歌唱的話,勢必難於擺脫以前錯誤的發聲方法,實際上,半聲與全聲的區別只是氣息量大小的問題,發聲方法是一樣的。半聲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對聲音控制和學習演唱高難度技巧的曲目也有十分的好處。1997年5月,美國馬里蘭大學藝術系主任B.Carmen教授在中國音樂學院講學時介紹了她的練聲方法,他的練聲法就是半聲練聲法。按上面談到的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去掉了開喉頭和擠喉頭的錯誤發聲方法,學會了正確地歌唱。有個聲音只剩下三個半音的學生,曾經被一些聲樂名家判了“死刑”。經過二年的訓練后,就能夠演唱較難曲目並順利畢業。
上編
(一) 中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二) 歌唱著的“樂器”
呼吸器官
發聲器官
共鳴器官
吐字器官
(三) 歌唱的呼吸
(四) 呼吸的類型
1.上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3.胸腹式聯合呼吸
(五) 喉頭位置和打開喉嚨
(六) 歌唱著的姿態
(七) 人生分類、聲部及其特徵
(八) 確定聲部的依據
(九) 歌唱著的聲區
(十) 訓練聲區的步驟
中聲區
換聲區
高聲區
(十一) 咬文吐字
(十二) 音樂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