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魔的結果 展開
魔
道教中的用語
魔,道教中的用語。道教經典《靈寶大法》中提到了十種魔。《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道教經典《靈寶大法》中提到了十種魔:
1.天魔——上天試道者
2.地魔——一切災難者
3.人魔——引人入迷者
4.鬼魔——冤魂惡鬼者
5.神魔——貪利養之者
6.陽魔——眷屬阻道者
7.陰魔——夢中亂神者
8.病魔——業病纏身者
9.妖魔——木石禽獸之精者
10.境魔——無定力幻境見神仙者
前言:
何為魔?近代西方通俗文化於網路與媒體的侵浸,以及佛教經典之大力宣揚之下,對於“魔”的觀念與我至道文化的差別甚鉅。《正字通》譯經論曰:“魔,古從石作磨。梁武帝攺從鬼。”磨本來有砥礪試煉之義,改石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說。此者與我道教經典之義有所不同。於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龍漢開圖爾後統御三界,有無數之自然之神靈通過修鍊而登真。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此者正與我道兩儀之說相符。仙帝與魔帝同屬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嚴鎮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
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為代表。《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一:“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丑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游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以此可知其神格與仙帝相同,可達諸天之界。
《上清隱書》玉清神霄王曰:“凡鬼魔巧便變化萬端,或沉或浮,或見或亡,或聚或隱,或藏或形,或氣或死或生,或飛雲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無有常形,如此皆承六天之運,受會於三天,在其度之內故得肆其凶丑。高上亦以後學多巧民心不純,害繁生惡逆滋彰,故容之以威民使協真,以罰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滅其根種也。若使運終數訖則其氣自消,民心自然而純學者自然成仙也。”以此可知在仙帝隨方設教無量度人之時,魔帝及四齣搜捕邪精以衛後學,飛空變幻考驗試煉,可令後學自知清靜之功立身之德所擁幾何。
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十魔試煉之含義:
一、天魔:
《上經大法》:“天魔者,修鍊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雲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於天魔魔之說可謂“著象”所至。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則有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真人老君。神異詭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著,幻滅爾後即證《上經大法》:“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恆之真。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後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二、地魔:
《上經大法》:“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
對於地魔之說可謂“修鍊不足”所至。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後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誡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後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啟。
三、人魔:
《上經大法》:“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嘩穢臭腥膻,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
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嘩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膻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四、鬼魔:
《上經大法》:“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五、神魔:
《上經大法》:“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嘆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祕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
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誡律不嚴”所至。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法。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六、陽魔:
《上經大法》:“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情慾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修鍊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於內者常安於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慾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先命后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
七、陰魔:
《上經大法》:“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祕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即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於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
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正真生氣不用雜炁。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鍊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八、病魔:
《上經大法》:“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飢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濕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
九、妖魔:
《上經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鍊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艷以求宿食,或歌艷麗詩詞以現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
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於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梁公,狄人傑)。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十、境魔:
《上經大法》:“夫境魔者,行持之際或於道路別室之中,見一物而一念起貪嗔之心,目視非色耳聽惡聲,或入室中見諸氣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試也。”
對於境魔之說法可謂“清靜不足”所至,學道修真之士營生於外見諸色形聲財貨奇物,可同求不可同貪。入室瞑目靜心見諸祥瑞內景,不可著幻。《清靜》:“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但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入境滅境乃得常寂。心能常寂此乃道同。
《上清隱書》高上消魔王曰:凡上真已成真人猶凶魔所試,何況凡學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試者,皆是九天制魔保舉,故魔宜先試其邪正也。得魔保舉便白日升天,豈可為咎魔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十六,玄師曰:凡學士行持洞視,多致群魔所惱,遂乃退敗功力。如見美貌靈妃,不可熟視,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過。亦有清靈善爽魔軍變化故來惑人。或作鬼怪變現百種魔試,欲人大功不成。及內人親戚間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廢。
道教所言之魔者並非全然為邪惡之類,本有正邪之分。而內魔之患遠多於外魔之擾,當知心若純正絲魔不生,形端氣正邪精驚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奧之中,但看個人日常之心行舉止如何。
八方大魔王
亦稱“八帝大魔王”。“魔王”之說彷彿教而來。《玉清隱書》:“東方青帝大魔王姓迫落諱萬形,頭戴橫天之冠,衣青羽之裘;住在東方安大堂鄉納善之世,常以春分之日,乘青輪羽車,飛行雲中,游宴五嶽,試敗學仙之人。西方白帝大魔王姓鄧諱兒呼,頭戴橫天素冠,衣白羽之裘;住在西極福堂州盛行之世,常以秋分之日,乘白輪羽車,飛行雲中,游宴五嶽,試敗學仙之人。南方赤帝大魔王姓赭諱上柏,頭戴橫天朱冠,衣青羽之襲;住在宛梨城境棄賢之世,常以夏至之日,乘赤輪羽車,飛行雲中,游宴五嶽,試敗學仙之人。北方黑帝大魔王姓梟諱搖公丨,頭戴橫天玄冠,衣玄羽之裘;住在郁亶野清靜之世,常以冬至之日,乘黑輪羽車。西北方浩帝大魔王姓光明諱法明,頭戴橫天紫冠,衣紫羽之裘;住在西北福德之野延賢之世,常以立冬之日,乘紫輪羽車。東南方吳帝大魔王姓方生諱災展,頭戴橫天黃冠,衣黃羽之裘;住在東南元福田用賢之世,常以立夏之日,乘黃輪羽車。東北方倉帝大魔王姓邵諱無量,頭戴橫天青冠,衣青羽之裘;住在福集都長安之世,常以立春之日,乘蒼輪羽車。西南方黃帝大魔王姓五鳥盈諱通勃,頭戴橫天綠冠,衣綠羽之裘;住在西官延福鄉仁靜之世,常以立秋之日乘綠輪羽車……”
五天大魔王
“五天大魔王為:東方青天魔王諱巴元字丑伯,又姓斌,諱齒成巴,主領天魔,每耗人肝氣,令人喜怒不常;南方赤天魔王諱負天字擔石,又姓佛(拂),名由(白)肅,主領地魔,勢能揭天,力能傾山,每耗人心氣,令人狂暴;西方白天魔諱反山字六月,又姓(黃)赤,名張市,一頭六目,主領金石山川之魔,能破山反石,每耗人肺氣,令人貪愛;北方黑天魔王諱監丑字朗馥,又姓徐諱直事,主領四海九江川澤之魔,為性凶丑而好殺害,每耗人腎氣,令人多欲;中央黃天魔王諱橫天字擔力,又姓天門,諱波狂,主領四方魔精,每耗人脾氣,令人好貪飲食,多生疾病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卷二,《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卷中,《上清眾經諸真聖秘》卷五)又“出符圖七千章,神咒四千首付諸真人及諸天帝救苦真人,三天大魔王,五天大魔王分佈世間,救護一切。”(《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卷六)。
五帝大魔王
“五帝大魔王”據南宋陳春熒考證:此既非五帝,又非五天魔王,乃五帝之下別有大魔。“青帝魔王姓迫落諱萬刑,赤帝魔王姓赭諱上柏,白帝魔王姓鄧諱吁兒,黑帝魔王姓梟諱公孫,黃帝魔王姓宛躬諱產生,其職主領三界功等諸天為鬼神之宗也。一曰五帝各有御魔總真靈符,分衛五方,青帝符吏名啟華,赤帝符吏名明真,白帝符吏名茂成,黑帝符吏名守元,黃帝符吏名叔真,各領神兵守衛靈文,以御魔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卷中)又《玉清隱書》云:五帝大魔王,領官屬與天同生,惱亂學人不欲成道,又自種與諸天上帝齊其聖功,后因龍漢開圖乃服元始之化。故《步虛》頌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由是而言,若學土堅持素志,功績行著,則魔王敬奉反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二)。
亦稱“北帝大魔王”。《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隱書》:“北台金玄洞微玉清消魔大王,生乎始劫之中.二儀分判,三象植靈,天地翳莽,幽幽冥冥,正誕於北漠廣寒之庭。平丘中域,寒谷之賓,元為我父,玄為我母,始結我身以三氣為字。高上玉皇授以《金真玉光紫文》、丹章、玉空、鳳函命、魔靈幅、封掌九玄,總領五嶽,撿攝北酆,匡正三五、馘斬六天,受任上官,咸制萬靈。消魔大王治天北廣寒七宮,下領北羅酆山,北帝大魔王即住在山上紂絕陰天宮中,有大魔王姓宛躬,諱產生(后演變為五帝之黃帝大魔王的隱諱)官屬三萬八千人名,悉隸屬於消魔大王。凡後學成仙,消魔大王皆使大魔王保舉列言,然後用乃得飛行上清。
註:道教的魔王與一般我們熟悉的魔王不同,是元始天尊創造的,用以代表道法的另一面,雖然也為惡,但其實是奉元始的命令試探學道者的黑臉角色。
所以,不單魔王座下各種小魔小怪騷擾你,誘惑你,折磨你,魔王本身作為無處不在的大道的“陰暗”也無時不刻不在考驗你。成仙與長生只是小成,一旦你歷遍酒氣財色,嘗盡世間苦樂,領悟了無分善惡正邪的大道,就會得到魔王接引,升入上清,成就修仙的終極目標,常伴至真妙道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