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陳文友的結果 展開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 山東蒼山籍烈士
陳文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陳文友自幼在興寧石馬長大,師承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早年在家鄉加入洪門,欲推翻滿清政府,屢謀起事,未成。后隨叔父去南洋經商,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旋歸香港,參加黃興組織的革命統籌部,負責運輸軍火。1911年4月初,奉嘉應州同盟會之令運槍械至廣州接應黃花崗起義,因事機不密,在惠州大亞灣澳頭登岸時被清巡防營逮捕。被捕后,他向清軍官兵宣傳革命,使部分官兵深受感動,稱他為“革命先生”。后被押至廣州俘虜營,受盡酷刑,雙足殘廢,仍不屈服。4月28日在兩廣總督署門前被殺害。葬於廣州黃花崗。后經審定增立一碑,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辛亥革命策源地——“箭竹頂”
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
那天,先後趕到箭竹頂茶場的還有子淵先生的“拜把子”兄弟——興寧:肖惠長、平遠:姚竹英、梅州:江伯堅等同志……在那次碰頭會上,大家基本敲定籌劃汕頭“黃岡起義”的行動方案,並做了具體分工:由姚竹英繼續保持與潮安人許雪秋的單線聯繫,肖惠長、江伯堅負責聯絡志同道合的革命黨人,何子淵負責經費統籌工作,“光漢茶莊”作為革命黨人聯絡、避風、掩護的秘密據點……
但思想一貫激進的邱逢甲先生,這一次卻異常冷靜,認為條件還未完全成熟,自始至終雖持保留意見,但仍贊成按積極穩妥的原則,加快進度,儘快“起事”。後來也正應了邱逢甲的高見,兩次黃岡起義均因泄密及諸多原因而導致失敗,其中1907年的第二次起義規模空前,參加響應者達5000餘眾,潮梅兩地革命黨人悉數參加,影響巨大,給風雨飄搖的清廷以沉重打擊。
邱逢甲在箭竹頂茶場一共住了兩晚,直至正月十八才下山。期間,特地以何子淵的字:“東漢”為據,為子淵先生題下“光漢茶莊”和“淵廬”兩幅墨寶。
“光漢茶莊”坐落在石馬鎮石馬圩“光記”商店對面,營業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由何子淵的弟弟子韶負責經營,是箭竹頂“白湯茶”在海內外的經銷母店,同時也是革命黨人的地下聯絡點;箭竹頂茶在清朝乾隆年間非常出名,行銷海外、南洋一帶,民國時期,曾以此茶饋贈孫中山、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陳濟堂、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張發奎等名人,均讚不絕口;“淵廬”坐落在“光記”旁邊,建築面積約50多平方米,專供何子淵在石馬中小學上學的子孫寄宿及革命黨人臨時落腳之用。
1904年正月十八,邱逢甲回到興民學堂,當天便接到廣東省政府的調令,不久便奉調廣東學務處任職……
1907年5月,黃岡起義失敗后,何子淵等領導人隨即返回梅州。不久,肖惠長、江伯堅、姚竹英等革命黨人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箭竹頂茶場達半年有餘。其中:姚竹英在箭竹頂茶場住了半年多,肖惠長、江伯堅住了四個多月,邱逢甲為了營救革命黨領導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動方案,於1908年(戊申年)夏初,第二次來到箭竹頂茶場商討對策,肖惠長、江伯堅、姚竹英等革命黨領導人最後在何子淵、邱逢甲、羅幼山等人的疏通、擔保之下得以脫險。
1904年,邱逢甲在箭竹頂茶場策劃“黃岡起義”行動計劃期間,為石馬私塾先生黃彩平題寫的屋名“遷善樓”墨寶,因刻石師父不小心泡了水,缺損了一角,這次子淵先生又在箭竹頂茶場議事廳請邱逢甲即興揮毫重寫了一張,為此,黃彩平還特地減免了何家兩斗谷種的地租以表謝意。
嘉屬革命黨領導人何子淵、蕭惠長、江伯堅等人不甘心“黃岡起義”之失敗,不久又與廣東興寧石馬人氏:同盟會早期領導人何天翰、何天炯等同志積極籌款,購買槍支彈藥,參與籌劃惠州和廣州黃花崗起義。
1911年3月上旬(農曆),特指派石馬刁田村的革命黨人陳文友負責和羅熾揚、嚴德明等人從香港運帶駁殼槍18支、無煙槍17支,還有九響槍和彈藥一批回惠州,擬在惠城起義,商船在大亞灣澳頭靠岸時,遭巡邏清兵搜查,陳文友等人當場被捕,羅熾揚乘機逃脫。身份爆露后,嚴德明用革命大義說服士兵,兵勇們都尊稱他們叫“革命先生”,戒備隨之鬆懈,嚴德明乘夜色逃脫,陳文友被嚴密遞解惠州。
案發後,同黨嚴確廷偕惠州中學學生楊瑞廷馳往營救未遂。駐惠的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憑直覺發現革命黨人起事在即,遂密令捕獲嚴確廷,隨後專船押解陳文友、嚴確廷到廣州,密囚於南海監獄。
1911年3月29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等革命同志圍攻督署事敗,文友聞之,在獄中連聲哀嘆“同胞可憐、同胞可憐……”,獄卒聞之應曰“是誠可謂不畏死者也!”。第二天,遂被斬於監獄門外。
烈士陳文友、嚴確廷遺骸和“三·二九”死難烈士遺骸一同堆放於咨議局門前,後由潘達微收葬於黃花崗。1919年,審定七十二烈士第一批為56人,1922年,審定第二批為16人,1932年,審定陳文友等烈士13人,另立一碑,碑文為胡漢民所書。
陳文友烈士家鄉的 【辛亥遺址】何子淵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