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溶

張國溶

光緒三十四年(1908),張回國返鄂,任漢口商業學堂學監(校長)。宣統元年(1909),湖北省咨議乙成立,湯化龍議長,張國溶和夏壽康任副議長。 1912年張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政事堂參議、禮制館評議員。

人物介紹


張國溶,1879-1943,字海若,號月波,別號萬善樓主,湖北人,幼年間隨父親寓居安徽蕪湖。。光緒二十八年(1902),與兄國淦同科中舉。三十年(1904)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奉旨留學日本。當時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日本宣傳推翻帝制,復興中華,留日學生思想非常活躍,張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率先剪掉了辮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張回國返鄂,任漢口商業學堂學監(校長)。宣統元年(1909),湖北省咨議乙成立,湯化龍任議長,張國溶和夏壽康任副議長。不久,張與湯、夏發起成立“漢口憲政同志會”,仍由湯、張、夏分任正副會長,並聯絡各省君主立憲派士紳赴京向清政府請願。要求早口實行君主立憲。三次請願失敗后,張思想受到很大震動,深感改良主義在中國行不通。因而同情革命,並投身於民主革命的洪流中。武昌起義前夕,張等以咨議局作為革命的秘密據點,與革命黨人在此共商革命大計。辛亥首義成功,湖北軍政府成立,張任政事部編製局局長。後晉局為部,張任部長。
1912年張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政事堂參議、禮制館評議員。民國4年張任北京政府眾議院議員、參事堂參事,后又任國務院參議、陸軍第15師20旅旅長。1916年10月受北洋政府麥穗勳章。“五四”運動后,張結束政治生涯,離開政界,開始以書畫、拓片為主的隱居生活。
1937年,北平淪陷,侵華日軍曾慕名以重金禮聘張出來做官,張裝死在報紙上發訃告和死亡照片,以此回擊。1943年病逝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