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小條鰍

美麗小條鰍

美麗小條鰍,拉丁學名Micronemacheilus pulcher (Nichols et Pope,1927),是脊椎動物亞門、輻鰭亞綱、鰍科小條鰍屬的一種魚類。

概述


種學名:Micronemacheilus pulcher
生活習性:多生活於緩流和靜水的多水草河段。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島。
分佈區域:分佈於元江、珠江、韓江、九龍江、珠江水系分佈於西江、北江和東江等。

識別特徵


背鰭條iii-iv-9~l3(主要是11、12);臀鰭條iii一5-6(個別是6);胸鰭條i-10~12:腹鰭條i-6~7;尾鰭分枝鰭條15~16,第一細弓內側鰓耙11~14。脊椎骨(17尾標本):4十29~30。體長為體高的3.8~5.2倍,為頭長的4.0~4.7倍,為尾柄長的5.7~8.0倍。頭長為吻長的2.2~2.8低為眼徑的3.8~5.7倍,為眼間距的2.6-3.4倍。眼間距為眼徑的1.3~1.8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0.9-1.3倍。身體略呈紡錘形,側扁,尾柄短。頭稍平扁,頭寬等於或稍小於頭高。吻部較長,吻長等於或稍短於眼後頭長。眼較大,側上位。前鼻孔與后鼻孔緊相鄰,前鼻孔在一短的管狀突起中,后鼻孔橢圓形,有些標本(包括雌、雄魚)在鼻孔四周有些小的乳頭狀突起。口亞下位,口裂小。唇厚,唇面多乳頭狀突起,上層乳實有1~4行,前緣的1行較大,呈流蘇狀;下唇中部有數個較大的乳頭狀突路上頜中部有一齒形突起;下頜匙狀。須較長,外吻須伸達眼中心和眼后緣之間的下方;頜須伸達眼後續之下或稍超過,少數可伸達主鰓蓋骨之下。身體(包括胸、腹部)披有小鱗,覆瓦狀排列,側線鱗106~116,側線上鱗22~26,下鱗18~20。皮膚光滑,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長,背鰭背緣平截或略呈圓弧形,背鰭基部起點至吻端的距離為體長的47%~50%。胸鰭側位,其長約為胸、腹鰭基部起點之間距離的3/5。腹鰭基部起點與背鰭的第一或第二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劉,末端不伸達肛門(其間距為0.5至2倍眼徑)或達到肛門(常為小個體),腹鰭基部有一腋鱗狀的鰭瓣。尾鰭后緣淺凹入。生活時基包淺紅色,背部和體側多紅褐色斑塊,沿側線有一行呈孔雀綠的橫斑條,並有亮藍色閃光,各鰭均為橘紅巴,尾鰭從其基部向兩葉方向各有一條褐包紋,尾鰭基部有一深褐色圓斑。用甲酸溶液浸泡后,基色淺褐色,斑紋均曼褐色或探褐色,各鰭鰭條呈淺褐色,膜透明。第二性徵(繁殖季節):雄性胸鰭的不分枝鰭條和7~9根分枝鰭條背面散布有珠星,雌性和雄性的頭部也將珠足。鰾的后室發達,是一長卵圓形的膜質室,遊離於腹腔中,其末端達到相當於胸鰭末端至背鰭起點之間的範圍。腸自“u”字形的胃發出向後幾乎呈一條直管通向肛門。

地理分佈


分佈於珠江水系和海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