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天賦的結果 展開

張天賦

明朝湖南瀏陽縣丞(興寧籍)

張天賦(1481~1547年),廣東興寧福興鎮人。他少負才名,早年考取秀才。后拜太司成(國子監的儒學訓導)湛甘泉為師,精研文史,深得興寧縣令祝枝山器重,並親自寫信聘請他到縣衙署,參與編修《興寧縣誌》。

個人簡介


張天賦(1481~1547年),廣東興寧福興鎮人。他少負才名,早年考取秀才。后拜太司成(國子監的儒學訓導)湛甘泉為師,精研文史,深得興寧縣令祝枝山器重,親自寫信聘請他到縣衙署,參與編修《興寧縣誌》。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選貢。少負才名,好吟詩,喜研宋明理學,師事理學家湛甘泉,信奉程朱學派所宣揚的天理,認為封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日夕談講,深得其要旨,且以所學體現為孝行。平日供養父母,無微不至。及父母亡故,哀毀骨立,盡禮守孝。大司成呂涇野書贈“永慕雙親”四字,以示表彰,並以慰情。
天賦為邑庠生時,與縣令祝枝山友善。祝令對他的學識才華,極為敬重,請他參與編修正德《興寧縣誌》。別後仍與天賦通信,稚譽他“淵淳虛自似黃叔度(東漢黃憲),英秀朗察似揚德祖(三國楊修)。”暮年,仍有《懷知詩》寄天賦,把他當作“平生共歲寒十八人之一”。
正德十六年(1521年),魏庄渠督學粵中,賞識天賦才學,聘至祟正書院講學,而天賦力贊其毀淫祠、興社學數事,益得庄渠愛重。嗣後督學林次涯又聘天賦參與編修廣東通志。興寧縣令吳悌、方述,分別於嘉靖九年(1530年)、十七年續修興寧縣誌,也都聘天賦參加。天賦一生除三次參修縣誌,一次修廣東通志外,還被邀南京參與編修《武宗實錄》。凡他所參與編修的志書,都有明確的體例法則,足見他在方誌學方面造詣之深。
天賦參加鄉試多次,屢困科場。晚年任湖南瀏陽縣丞。任內捐俸修學宮、置浮橋、敦士氣,勤政愛民,揚善抑惡,卓有政績,瀏民敬服。后因病退休回家,行李蕭然。途次作《舟中寫懷》詩,以淡泊明其志:“會昌城外山蒼蒼,會昌城下水茫茫。天風送我東歸航,蕭然圖書何物長?收拾清風做一囊,收拾明月做一箱。風月滿載歸葉岡,白雲堆里閑徜徉。”歸家后,不久逝世。
遺《葉岡詩集》四卷,其影印本輯錄於《興寧先賢叢書》。

歷史記載


明嘉靖九年(1531),興寧縣令吳悌主修《興寧縣誌》,張天賦被邀請參加,剛告完成,廣東督學林次涯得悉張天賦的才華,又把他調到省城去參加編修《廣東通志》。嘉靖十七年(1539),興寧縣令方述主修《興寧縣誌》,因張天賦有一套頗為完備的編修志書的體例法則,他又被邀請參加縣誌編修工作。完成後,又到南京參加編修《武宗實錄》(武宗即明正德皇帝朱厚照)。這期間他留在南京國子監繼續鑽研學業,後來家中父母雙亡,張天賦悲痛萬分,不願出任官職。唯因族內父老再三規勸,才出任湖南瀏陽縣丞。抵任后,他勤政愛民,生活儉樸,把節餘的薪金捐獻出來修建學宮,以培養當地人才。他為官清正,揚善抑惡,案無停滯,獄無循情,人心敬服。不久,張天賦因病退休回家,歸家時囊篋蕭然,歸家不久病逝,終年67歲,瀏陽士民莫不痛惜。
張天賦一生勤奮力學,才華出眾。祝枝山稱讚他淵博、淳厚、謙虛、清白,象東漢時的黃憲(字叔度);英明、俊秀、開朗、精細,象三國時的楊修。當時,朝廷派魏庄渠擔任學台到廣東主持鄉試,為張天賦的過人才華感到驚奇,曾徵召他到崇正書院講學。張天賦平生著述頗多,因遭世亂,多散失,僅存《葉岡詩集》4卷,羅香林把它編入《興寧先賢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