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堰鎮

江蘇省常州市轄鎮

雪堰鎮位於常州市東南部,是武進區的“南大門”,東接無錫馬山,南瀕太湖,西臨宜興,擁有常州市唯一7.3公里太湖岸線,現下轄25個行政村、4個社區,常住人口96818人(2017年),轄區面積104.38平方公里,是常州市首批確立的9個中心鎮之一,也是常州市擴權強鎮試點鎮,先後被評為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鎮、全國千強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園林小城鎮、江蘇省電子商務示範鎮、國家園林城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生態文明示範鎮、江蘇省健康鎮。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5.5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6億元,同比增長2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8萬元,增長8.3%。

2018年9月,雪堰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2019年10月,雪堰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歷史沿革


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東南部。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雪堰橋,人口2000。宋名薛堰,明建薛堰橋,后諧音成今名。1949年置雪堰橋鎮,1955年改雪堰鄉。1956年新南鄉併入,1957年新中鄉併入。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0年置鎮。1999年太滆鄉併入。產稻、小麥、油菜籽等。工業有農機、化工、服裝、建材等廠。錫宜公路經此。古迹有闔閭城遺址。

地理環境


雪堰鎮位於常州市武進區東南部,東接無錫馬山,南瀕太湖,西臨宜興,是常州市唯一擁有7.6公里太湖岸線之鎮,是太湖經濟圈中的重鎮和常州市沿太湖發展的“橋頭堡”。

行政區劃


全鎮轄25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96818人(2017年),總面積104.3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佔14.35%,低山丘陵面積佔12.2%。

政治


雪堰鎮區鎮村環境整治工作指揮部從組織領導、集鎮、村莊和家園、道路、河道等5個方面對雪堰鎮環境整治情況進行全面驗收。
整個集鎮區域的綠化帶里沒有一隻廢塑料袋,工業集中區沒有一張“牛皮癬”;村級四通八達的水泥路潔凈無塵,碧波蕩漾的河水清澈見底。
在雪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共同努力下,雪堰鎮以高標準、高質量率先通過了“三清”工程驗收,並獲得較高評價,取得顯著成效。

經濟


第二產業

工業發展
2006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財政收入3.36億元。現有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62家,2006年完成工業銷售62.24億元,入庫稅收2.678億元,逐步形成了紡織、機械、化工、冶金、食品、建材等行業體系,主要生產太陽能、漆包線、銅包鋁、編織機、軸承座、高壓油缸、發電機組、醫藥中間體、食品、各種規格織物和紡織用紗等1000多種拳頭產品。
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已吸引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26個項目入駐工業集中區。
全鎮現有3個工業集中區,面積為11118畝,共有工業企業1225家,其中規上工業101家,累計上市企業3家。全鎮以化工設備、水利裝備、船舶配件、模具等精密機械製造為特色,精密機械產業約佔全鎮工業產值的50%。201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7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112億元,全年外貿進出口預計完成1.97億美元。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林果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約佔全區的40%,太湖銀魚、夏庄葡萄、謝家水蜜桃、城西梨園等四大千畝以上規模基地優勢領先。太湖灣旅遊度假區以及城西農家樂回民風情街、太滆漁家樂一條街、雅浦觀光旅遊市場已經形成。漕橋石材市場、夏庄葡萄市場、雪堰水蜜桃果品市場交易活躍。2014年完成服務業增加值40億元,服務業投入12億元,限額以上批零業銷售額10.5億元。

文化


文化底蘊深厚,春秋闔閭城、宋代龜山書院及南山寺、吳稚暉故居、國家龍舟訓練基地等人文景觀坐落境內。太湖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就坐落在鎮內,動漫嬉戲谷、太湖孝道園坐落境內。農產品豐富,特產有太湖“三白”、水蜜桃、柑橘、楊梅和綠茶等。
古有春秋戰國遺址闔閭城、宋代龜山書院及南山寺、蓼莪寺,近有國民黨元老、漢語拼音發明者吳稚輝故居、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的入黨介紹人董亦湘紀念碑,現有成功破解世紀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的世界知名數學家曹懷東。環境治理

交通


境內主要河道有武進港、太滆運河、錫溧漕河、漕橋河,過境總長度36.8公里,錫宜高速、陸馬高速、新長鐵路與省道232、342過境交通幹線連通滬寧高速呈“井”字型,交通便利。

獲得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雪堰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2月,雪堰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