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茶小綠葉蟬的結果 展開
- 茶小綠葉蟬
- 小綠葉蟬
茶小綠葉蟬
茶小綠葉蟬
茶小綠葉蟬(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半翅目,葉蟬科Cicadellidae,俗稱浮塵子、葉跳蟲等,發生普遍,全國各產茶省、自治區均有發生。
小綠葉蟬分為茶小綠葉蟬和假眼小綠葉蟬兩種。其中以茶小綠葉蟬發生危害為主,是主要茶葉害蟲之一。此蟲一年發生8-12代左右,且世代交替。嚴重為害夏秋茶,受害茶樹芽葉蜷縮、硬化、葉尖和葉緣紅褐枯焦,芽梢生長緩慢,對茶葉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茶小綠葉蟬又叫浮塵子、葉跳蟬,是我省茶園主要害蟲之一。全省各茶區都普遍發生。其成、若蟲靠吸食茶樹幼嫩芽葉的汁液為生。受害芽葉初期葉脈發紅,繼而邊緣焦枯,芽葉萎縮,生長停滯。
遠看茶蓬似火燒狀,因而我省有的地方又稱“火風”;受害茶園產量降低,干茶味苦澀,品質下降,影響較大。
茶小綠葉蟬一生經卵一若蟲一成蟲三個發育階段。蟲體較小,成蟲長僅3~4毫米,呈黃綠色、善跳;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但無翅。初為白色,漸變為黃綠色。茶小綠葉蟬在我省一年可發生9~11代,以成蟲在茶蓬內或雜草中越冬,生長季節在茶嫩梢上產卵。一年中多代成蟲、卵、若蟲同時存在,呈世代重疊,因而防治也較困難。成蟲和若蟲趨嫩怕光,晨露未乾時,在茶樹新梢和嫩葉背面活動,用12I針刺吸汁液,受驚後向蓬內逃逸。園內雜草也是其棲息地。氣候溫暖高溫,有利於茶小綠葉蟬的發生。我省夏、秋茶季為發生高蜂期。
成蟲:體長3~4毫米,淡綠色至黃綠色,複眼灰褐色,頭、前胸及小盾板常有白色斑點。前翅基部綠色,往外漸淡,至端部近透明,后翅薄,透明有珍珠光澤,足脛節端部以下青綠色,足褐色。
卵:新月形,長約0.8毫米,初產淡綠色,隨即轉乳白色,孵化前可見一對紅色眼點。
若蟲:脫皮四次共五齡,各齡形態如下。齡。體長0.8~0.9毫米,乳白色,頭大,複眼紅色,腹部纖細。
二齡。體長0.9~1.1毫米,淡黃色,體節分明,複眼灰藍色。
三齡。體長1.3~1.6毫米,黃綠色,翅芽初現,複眼灰白色。
四齡。體長1.7~2.0毫米,淡綠色,翅芽達第二、三腹節。
五齡。體長2.0~2.5毫米,綠色,翅芽達第四、五腹節,複眼褐色。
為害狀
以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消耗養分與水分。此外,雌蟲產卵於嫩梢組織內,使芽葉生長受阻。受害后茶樹節間縮短,芽葉萎縮,芽尖、葉尖和葉緣變紅褐焦枯,芽梢;生長緩慢或停止,新芽減少,甚至不能發芽。嚴重時新葉全部焦枯脫落,以後各茶季抽出的芽頭瘦小,新梢細短,葉小而肥厚,從而大大影響產量,同時還影響成茶品質,使得碎片多、有焦末和澀味。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發生嚴重的茶園,可使夏茶無收。小苗、幼株及重修剪或台刈后萌發的新梢更易受害,重則常致枯死。
一年發生9~11代。多以成蟲在茶樹上或冬作物(豆類)、雜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在華南可以以各蟲態越冬。翌年早春轉暖時,成蟲開始取食,補充營養,茶樹發芽后開始產卵繁殖。秋末冬初茶樹芽梢停止生長,成蟲也停止產卵,進入越冬期。成蟲有陸續孕卵和分批產卵習性,尤其越冬代成蟲的產卵期可長達1個月之久。因此世代重疊十分嚴重。小綠葉蟬在全年有兩個發生高峰,第一個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個高峰期在10月至11月上旬。成蟲和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利其發生。成蟲在茶園中多棲息在茶叢葉層,卵一般產在芽下第1~3節嫩梢組織中。每雌產卵量10一30粒。若蟲常棲息在嫩葉背面。
1、清除茶園及附近雜草,減少越冬成蟲和當年蟲口密度,噴葯前清除雜草可提高藥效。
2、及時採摘。分批及時採摘,減少成蟲產卵的場所和有卵嫩梢,抑制蟲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