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直孺

胡直孺

胡直孺,生卒年不詳。字少汲,晚號西山老人,奉新(今屬江西)人,胡仲堯曾孫。紹聖四年進士,靖康間,知南京,為金所執,不屈,久而得歸。高宗朝,擢龍圖閣學士,知隆興府,進兵部尚書。其詩為黃庭堅所賞,著有《西山老人集》,已佚。

胡直孺生年不詳,但卒年在史書我查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九 (宋 李心傳 撰 )記載:紹興元年十有一月甲午朔...... 兵部尚書兼侍讀胡直孺卒特贈端明殿學士官給葬事.....”。可得知卒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年1131年)十一月元。

人物生平


胡直孺的胞兄胡僧孺任河北西路提督,屬江西名士。胡直孺於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中進士,曾任《九域志》編修官時,為營解元祐黨人,四處奔跑呼號。後來遷任監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擢江湖淮浙發運使,入為戶部侍郎。當時正值金兵大舉南侵,他出謀獻策,初戰告捷。遷工部尚書、龍圖閣學士、知南京兼東京道總管。金兵再犯京師,他又被召勤王,勇敢作戰,斬敵千餘名。第二年,金人燃起更大戰火,形成大兵壓境之勢,而朝中主和派卻從中搗鬼,胡直孺所部孤軍作戰,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圍中,直孺不幸被虜。在敵營中,他保持了民族氣節,過了很久才得到機會回朝。
宋徽、欽兩帝被俘后,宋室南渡,高宗即位。建炎二年(1128年),胡直孺任洪州帥兼知府,冒著政治風險,沖開當時“士子不得挾蘇黃稿”的禁令,為詩人黃庭堅徵集遺稿。紹興初,遷刑部尚書兼侍讀,在朝論奏十事,高宗非常欣賞,在白團扇上御書杜甫:“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的詩句送他。同時又賜田租八百石,以示對他的倚重。隨後又調他做兵部尚書兼擢吏部。可惜的是,他擢升兵部不久就去世了,卒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諭葬雲門白水塘。
著有《生還錄》一卷,《西山老人文集》二十四卷,現已失傳。胡直孺生有十一個兒子,其次子相,字作仲,因守墓就家於里溪。明正統、景泰間,其十一世有分遷上馮、尉村、后塢。十二世有分遷越城禹跡寺前、橫路、妙家橋。

華林胡氏


華林胡氏在胡直孺手裡經歷了由最鼎盛而致離散的時期。胡直孺曾將聚居山下的家族搬到浮雲山上的華林書院,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座“迢遙半市”的宅第。在此聚成的胡氏子孫達五百餘口。為便於管理,吃飯分為男、女餐廳。一日三餐,以擊鼓為號,鼓聲一響,吃飯的人都雲集各自的餐廳,一點都不會混亂。華林胡氏自此達到了最輝煌的鼎盛時期。此後,隨著胡氏子孫仕途各異,家族逐漸分散開來,最後不得不將山上的財產交給浮雲宮管理。
整個宋朝,華林胡氏曾走出了五十五名進士。宋端拱二年(989),胡克順、胡用之叔侄同榜進士及第,成為當時的美談。有詩讚曰:“四海二雄今絕少,一門雙第古無多。”宋景德二年(1005),胡用時、胡順之、胡用禮兄弟三人又同榜及第。看來胡家的應試教育做得不錯,科舉佳話自此享譽天下。
在胡氏家族眾多人物中,載入《宋史》的人物有胡仲堯、胡仲容、胡克順、胡用庄、胡用舟、胡直孺等。這裡面最有才能、最受朝廷器重的人物是胡直孺。

人物墓葬


傳說中,胡址孺有兩處墓穴,一處在浙江紹興,一處在奉新的會埠。一個人為何會有兩個墓?哪個是真墓,哪個是假墓?紹興是大宋皇陵所在地,胡直孺在朝為官,官至尚書,深得皇上寵幸,死後敕葬皇陵邊上,也算是一種恩寵。紹興之墓為敕葬,自然假不了。那麼會埠的墓自然不是真墓,那是一個“招魂葬”。所謂的“招魂葬”,乃古時人死後,家人不得其屍,便以死者衣冠埋葬以招其魂。死後能夠敕葬皇陵,胡直孺的名望和影響由此可見。

代表詩作


【同官倡和用山字韻】
章句飄飄續小山,古風蕭瑟筆追還。
海鵬共擊三千里,鐵馬同歸十二閑。
功業會看鐘鼎上,聲華已在縉紳間。
他年記憶憐衰老,為報西川引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