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芒棒鄉的結果 展開

芒棒鄉

芒棒鄉

芒棒鄉位於騰衝縣城東南部,高黎貢山北麓,龍川江兩岸的河谷地帶,東臨隆陽區潞江鄉,南與五合鄉相連,西同騰越鎮接壤,北與曲石、北海相毗鄰,屬騰衝東大門。龍川江由北向南從中流過,將全鄉分為東西兩部份。

基本概況


一角
一角
芒棒鄉歷來是騰衝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騰衝東南部的交通要道。早在數千年前,中原商賈就是沿這條古絲綢之路自永昌,翻越高黎貢山,過芒棒經騰衝,到緬甸、泰國乃至印度再轉至西亞各國,境內有完好的絲綢古道遺址。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是東部的天然屏障,素有“天然的植物園”和“物種基因庫”之稱。有回、傣、傈僳等11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團結互助、和睦相處,民族文化獨具特色,自然人文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多山地河谷,最高海拔3374.3米,最低海拔1200米,高海拔與低緯度相結合的特點,帶來了立體氣候的明顯性和植物分佈的差異性,年平均氣溫16.5℃,年降雨量1450毫米—1800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6—10月,約佔年降雨量的80%。鄉政府所在地為芒棒村芒棒街子,距縣城36公里,道路為彈石路4公里,柏油路32公里,交通較為便利。全鄉轄17個村委會,分為江西、江東兩個片區,其中江西片區含上營、鄭山、馬場、大水塘、趙營、馬家村、張家村、芒棒、曼乃、城河、紅豆樹11個村,江東含坪田、坪地、竄龍、大田坡、橋街、老橋頭6個村,共有221個村民小組。

教育狀況


芒棒鄉建有中、小學36所,校舍建築面積85060平方米,擁有教師286人,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6711人,其中小學生人數4500人,中學生人數2211人。

經濟概貌


茶園
茶園
芒棒鄉2008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0562.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88.93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9.7%;畜牧業收入2010.97萬元,占農村總收入的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7213頭,肉牛4986頭,出欄肉羊4510隻);漁業收入73.99萬元,佔總收入的0.7%;林業收入935.56萬元,佔總收入的8.85%;二、三產業收入1728.85萬元,占農村總收入的16.4%;外出務工收入813.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6.3元。

特色產業


芒棒鄉的高黎貢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在芒棒轄區內建有趙營、上營、城河三個分場。雲麗江山茶葉有限公司在竄龍村建立了普洱茶基地。現在芒棒鄉正在發展的特色產業主要有茶葉、烤煙、甘蔗、核桃、草果、林業、畜牧等。

基礎設施


教學樓
教學樓
芒棒鄉已實現五通(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的村委會有17個。共有6413戶通自來水,2695戶還在飲用井水,740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963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971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5617 戶。
芒棒鄉通往縣城的道路為硬化路面,鄉內通往馬家村、大水塘村、趙營村、上營村的主幹道為彈石路,通往城河村和紅豆樹村的主幹道為瀝青路面,其餘的是未硬化路面。全鄉共有1105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105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為360戶;農業灌溉主要依託山間流淌來的溝河水,上營、鄭山、趙營三村的農業灌溉來自甘露寺水庫。乾渠18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0831.75畝,高穩產農田的面積16075.3 畝。

資源條件


芒棒鄉國土面積300.9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3465畝,其中水田24081畝,旱地9384畝,人均耕地0.8畝,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典型的立體農業鄉,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煙、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面積26769.67畝,森林覆蓋率達65%,經濟林果面積14666.47畝,主要種植的經濟林果為核桃、草果。有水田面積8836.16畝,草地面積4335.37畝,待開發的荒山荒地24543.24畝。主要礦產有煤、硅藻土高嶺土

歷史文化


古絲綢之路
古絲綢之路
芒棒是老二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歷史上就是騰衝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通道,也是騰衝東南部的交通要道。古絲綢路南線自永昌翻越高黎貢山過芒棒經騰衝到緬甸、泰國乃至印度,再轉至西亞各國。幾千年的文化碰撞與交流在這裡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目前境內仍有完好的絲綢古道遺址和文化遺產,如響水灣石器人類文化遺址、龍川江古弔橋、太平鋪峰火台、滇西民眾抗清遺址等。是全縣伊斯蘭文化傳承相對完美的地區,馬家寨清真寺氣勢輝宏,堪稱滇西清真寺的一朵奇葩。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與我鄉山水相依,有“天然動植物王國”的美譽。中國與荷蘭合作的森林保護與社區發展項目(FCCD)世界環境基金社區環境教育項目(JEF)已在芒棒實施,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民族人口


芒棒鄉以漢族、回族傈僳族傣族為主,是多民族雜居地,有鄉村人口43513人,其中漢族39339人,佔90.4%,其他少數民族4174人,佔9.6%。其中回族2572人,佔5.82%;傈僳族857人,佔1.94%。

民族風情


河流
河流
芒棒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共居住著11個民族,其中回族、傣族、傈僳族是主要的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7%。民族文化獨具特色,民風民俗獨領風騷,每逢重大喜慶節日或貴客來訪傈僳族同胞就身著民族服飾,擺上自製的小米酒,在熊熊大火旁跳起傈僳族舞蹈;傣家人民則在潑水節敲起象腳鼓,跳起嘎光、嘎秧舞共慶佳節,而傣家婦女織布的動作是那麼敏捷優美,是又一道亮麗的風景;回族油香舞獨具魅力,帶有頗深的文化底蘊;臘鵝和乾巴是當地人們禮尚往來的時尚禮品,更是當地回族飲食文化的代表。

農村市場


芒棒鄉境內有八條集市,分別是:芒棒集市、上營集市、橋街集市、坪田集市、紅豆樹集市、馬場集市、草皮集市、城子門集市。實行五天一街制,農副產品交易頻繁,芒棒集市是滇西南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之一,各方商賈雲集,農村集市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