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轄鄉

兩河鎮位於全州縣境之南,距縣城35公里,是“兩省(廣西、湖南)三縣(全州、灌陽道縣)”交匯之地,省道201線、夏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素有“全州南大門”之稱。兩河鎮於2014年成功撤鄉建鎮,目前下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村,行政區域面積153.7平方千米。2020年常住人口17726人。集鎮規劃面積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92萬畝,旱地面積1.08萬畝。

歷史沿革


清屬恩鄉,民國22年(1933年)屬恩德區的昭義、永寧兩鄉,民國31年始設兩河鄉,轄15個村公所。解放初,設兩河區,包括白寶、東山。1951年9月成立東山瑤族自治區,1953年分為兩河、白寶二區,後為第11、12區,1957年秋屬大田、上安二鄉,1958年成立兩河公社,1961年屬石塘大區,1968年仍為兩河公社,1984年改為兩河鄉,2014年1月2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兩河鄉設立兩河鎮。

地理環境


兩河風景
兩河風景
境內多山,山巒重疊,連綿不絕,地勢自東向西北傾斜。

自然資源


錳、煤、鋅、鎂、砂等礦產資源豐富,儲藏量大、分佈面廣。植被覆蓋率高,無山不綠,全鄉林地面積11.36萬畝,水資源豐富,有中二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2座,山塘217處,主要河流有灌陽河、新富江、璜溪江和灌江。
全鄉有耕地3萬畝,其中水田1.92萬畝,旱地1.08萬畝。

政治


現任鄉長:阮綿綿。

經濟


盛產魚米,紅瓜子、紅辣椒、花生、禾花魚、布朗李揚名於外。1991年至2000年間,農業經濟以紅瓜子、紅辣椒、青棗、花生、油菜為主導產品。2000年後,在鞏固傳統名優產品發展的同時,積極培育布朗李、金槐吊瓜櫻桃鴨、甲魚、生豬、烤煙等新興產業。2013年,布朗李種植面積達10000畝,規模為全縣第一,品種幾經改良,形成蜜思李、黑霸、黑寶石、秋姬等多種系列,熱銷廣西區內外,兩河因此享有“布朗李之鄉”之美譽。
1991年以來,建成兩河新市場和百板洞市場2個農貿市場,經營面積共36000平方米,共有商鋪200餘家、攤位500多個。

旅遊


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大田村進士鄧寧民在村南璜溪之濱,建成全州縣最早的璜溪書院,唐朝吳道子繪的石刻孔子畫像。此外還有上劉地下河、灌江壩首、載福古建築群、美田古村落等眾多勝跡,新富江上游的上劉村山綠水清,鳥語花香,是休閑避暑勝地。

人口


2021年7月,全州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發布,兩河鄉總人口數為177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