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岩清真寺

聖岩清真寺

聖岩清真寺也稱阿克薩(阿拉伯語هو الآن 極遠的)清真寺或遠寺,位於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城耶路撒冷,由於清真寺的圓頂是金色的而得名。地位僅次於麥加聖寺麥地那先知寺。位於耶路撒冷東區舊城東部沙里夫內院的西南角。主體建築高88米,寬35米。阿拉伯語“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相傳為古代先知蘇萊曼所建,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時期(公元705年)重修。

歷史沿革


背景

阿拉伯語“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該名稱來源於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於621年7月一個夜晚由天使吉卜利勒陪同自麥加乘天馬到耶路撒冷登霄夜遊七重天的傳說。
公元636年阿拉伯哈里發歐麥爾攻佔耶路撒冷,他的繼承人馬利克在猶太人聖殿遺址上建立了這座八角形的清真寺。清真寺之所以建在這裡,是因為這裡有被認為是先知穆罕默德有過夢境的那塊岩石,建立清真寺的目的,是把那塊岩石蓋住。

初建

聖岩清真寺於705年由伍麥葉王朝哈里發阿卜杜勒·麥利克·本·麥爾旺主持始建。

修繕重建

聖岩清真寺
聖岩清真寺
後由其子瓦利德於709年建成。該寺建在原聖殿教堂殘存的基牆上,教堂的完好部分也被修建在寺中。 780年毀於地震,後幾經翻修,現保存的大部分建築為10世紀阿拔斯王朝第十九任哈里發戛希爾時代留下的。932年,阿巴斯王朝第19任哈里發嘎希勒斥巨資重建了遠寺,使用方塊條狀石料砌築牆壁,莊重偉岸而堅固,高大厚實,千年不朽。在古代神聖的建築物均是石頭所砌。遠寺實際上就是那麼一座平頂寺殿,與一般教堂無大區別。公元11世紀初增建了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大圓頂,鎦金裝飾,高高矗立於藍天碧空,在耶城的驕陽下熠熠生輝,更是莊嚴輝煌。
1099年,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后,將該寺的一部分改為教堂,另一部分當作神廟及騎士團的營房和武器庫。1187年,埃及阿尤布王朝素丹薩拉丁從十字軍佔領下收復耶路撒冷后,下令修復該寺,用彩石鑲嵌的圖案修飾圓頂,重建凹壁,殿內安裝精製木刻宣教台。寺內還有1座長方形的禮拜殿,內有大小廳堂各1間,大廳稱阿齊茲廳,小廳極華麗,內設凹壁,稱宰凱里雅凹壁。清真寺的北門有1座高大的門廊,系阿尤布王朝素丹伊薩於1217年所建,由7個獨立的拱門組成,每一座拱門又與清真寺大殿的一扇門遙遙相對。寺前有“卡斯”水池,為人們禮拜前作小凈處。1948年以色列當局侵佔耶路撒冷后,不斷拆毀阿克薩周圍的大部分建築。1969年8月21日又放火燒毀了清真寺的主要建築物,名貴文物宣教台化為灰燼,遭到了阿拉伯人民和世界穆斯林的強烈譴責。

規模建制


聖岩清真寺高88米,寬35米,有102根石柱。為伊斯蘭教聖地之一。遠寺改建后,禮拜大殿長90米,高88米約30層樓高,寬36米,殿內聳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撐著屋頂。此前遠寺徠只有東西兩面有門,因是面南禮拜,所以又開了一道北門。遠寺整體建築顯得高大宏偉,氣勢壯觀。大殿可容納5000人禮拜。圓頂和北門為11世紀增建。西方歷史學家稱該寺是“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遺產”。

建築特點


聖岩清真寺
聖岩清真寺
聖寺大院內,還有一些輔助性的伊斯蘭建築,如紀念先知登宵的建築物登宵圓頂亭。標誌聖寺大院中心位置的頂圈圓頂亭,由哈里發麥爾旺建造。麥爾旺殿廊,在寺院的東南角,其中有一段系建於地面以下的拱頂長廊,為節假日禮拜的人提供一條地下通道。遠寺古地道,位於寺的東半部,連接聖寺前庭院和聖寺南牆的雙道門。該地道古代通南邊的伍麥葉王宮,現封閉不開放。大金門建於伍麥葉時代,有兩個拱頂大廳,一個通向聖寺的仁慈大門,一個通向懺悔大門。大學者安薩里(1058—1111)任遠寺伊瑪目期間,曾住在門樓上,完成了巨著《信仰的科學》。

地理交通


聖岩清真寺位於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東區舊城東部沙里夫內院的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