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薩清真寺
伊斯蘭第三大聖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第三大聖寺。地位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位於耶路撒冷老城的聖殿山(穆斯林稱“尊貴禁地”)同為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聖地,主體建築高88米,寬35米。阿拉伯語“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相傳為古代先知蘇萊曼(所羅門)所建,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時期(公元705年)重修。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外景
公元780年遠寺毀於地震,後幾經翻修,現保存的大部分建築為公元10世紀阿拔斯王朝第19任哈里發嘎希勒時代所遺留。
灰頂清真寺為阿克薩清真寺
公元11世紀初,遠寺在原建築基礎上增建了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大圓頂,鎦金裝飾,高高矗立於藍天碧空,在耶城的驕陽下熠熠生輝,顯得莊嚴輝煌。改建后,禮拜大殿長90米,高88米,約30層樓高,寬35米,殿內聳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撐著屋頂。先前只有東西兩面有門,因是面南禮拜,所以又開了一道北門。這時的“遠寺”整體高大宏偉,氣勢壯觀。大殿可容5000人禮拜。會禮時,沙里夫大院可供萬人禮拜。西方歷史學家稱該寺是“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遺產”。
阿克薩清真寺鳥瞰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外牆
1187年,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薩拉丁從十字軍佔領下收復了耶路撒冷。之後,薩拉丁下令清除十字軍污垢,全面重修遠寺,用彩色馬賽克鑲動物圖案裝飾了圓頂內穹,重建了“米哈拉布”(凹壁),用名貴木材精製了一座“敏拜爾”(宣講台)安放在大殿一側。寺內還另闢一處長方形禮拜殿,內有大小廳堂各一間,大廳稱阿齊茲廳,小廳稱宰凱里亞廳,裝飾極為華麗,內有凹壁,稱宰凱里亞凹壁,據悉是當年宰凱里亞先知禮拜、坐靜、參悟、贊主之處。聖寺的北門有一座高大的門廊,系阿尤布王朝素丹伊薩於1217年所建。
阿克薩清真寺庭院內
1969年8月21日又放火燒毀了清真寺的主要建築物,寺內諸多名貴文物和宣教台一道化為灰燼,遭到了全球穆斯林的強烈譴責。
根據聯合國的決議,阿克薩清真寺永遠屬於穆斯林。但自從被以色列人佔領以來,猶太極端份子製造無數事端,堅持說阿克薩清真寺地下是猶太人祖先所羅門(阿拉伯語“蘇萊曼”)建造的猶太神廟,稱阿克薩為“聖殿山”,是將來迎接救世主“彌賽亞”(阿拉伯語“麥西哈”)從天而降的地點。猶太人在清真寺高台之下挖掘深坑和通道,稱為考古。重型機械在清真寺地基下作業,震動地面上所有伊斯蘭古迹,企圖破壞歷史文物,拆毀伊斯蘭聖地。
阿克薩清真寺穹頂
阿克薩清真寺庭院內的石制敏拜爾
正在沙特麥加進行聯合政府談判的阿巴斯要求以色列立即中止這一行動,稱以色列想破壞神聖的伊斯蘭古迹必將危及和平進程。同樣出席麥加談判的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警告以色列不要“玩火”,他警告說,2000年就是因為沙龍褻瀆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了第二次巴人起義,我們完全可以再次起義。巴政府總理哈尼亞敦促穆斯林行動起來,保護阿克薩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的米哈拉布
據悉,薩拉赫已呼籲以色列境內的全體穆斯林行動起來,阻止以當局破壞伊斯蘭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風波無疑給前途多舛的巴以關係增添了新的變數。
2007年,以色列佔領當局對阿克薩清真寺的地下通道進行考古挖掘。巴勒斯坦人表示抗議。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的敏拜爾
阿克薩清真寺就是《古蘭》第17章說的“遠寺”。是公元621年先知穆罕默德登霄前率領自阿丹到爾薩(耶穌)等歷代聖人禮拜的地方,是伊斯蘭三個最神聖的地方之一。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穹頂
伊斯蘭初期,阿克薩清真寺曾一度被定為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在攻克耶路撒冷后加以重建。並派烏巴德·本·沙米特擔任巴勒斯坦第一任大法官,其墳墓坐落在清真寺東牆外。
公元705年至709年,伍麥耶王朝哈里發阿布杜·馬立克·本·麥爾旺及其子瓦利德,再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外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在聖寺大院內,還有一些輔助性的伊斯蘭建築,如紀念先知登宵的建築物登宵圓頂亭。標誌聖寺大院中心位置的頂圈圓頂亭,由哈里發麥爾旺建造。該地道古代通南邊的伍麥葉王宮,現封閉不開放。大金門建於伍麥葉時代,有兩個拱頂大廳,一個通向聖寺的仁慈大門,一個通向懺悔大門。
大學者安薩里(1058—1111)任遠寺伊瑪目期間,曾住在門樓上,完成了巨著《信仰的科學》。世界著名的歷史學家們稱讚阿克薩清真寺是“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文化遺產”。它是一座歷史豐碑,屬於世界穆斯林,也屬於全人類,決不允許一小撮敵視和平與文明的極端分子將聖寺破壞。
阿克薩清真寺內的金頂岩石寺
標誌聖寺大院中心位置的頂圈圓頂亭。麥爾旺殿廊,在寺院的東南角,其中有一段系建於地面以下的拱頂長廊,為節假日禮拜的人提供一條地下通道。遠寺古地道,位於寺的東半部,連接聖寺前庭院和聖寺南牆的雙道門。1969年8月清真寺部分建築曾因大火被焚。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大門
2000年9月,時任以色列反對黨利庫德集團主席的沙龍強行“參觀”阿克薩清真寺建築群,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引發持續數年的巴以大規模流血衝突的導火索。
2007年2月6日,以色列文物部門宣布,在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巴方稱尊貴禁地)腳下的考古公園內開展搶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以修建一條通往聖殿山的通道,替代在2004年受損於地震和暴雪的原有通道。但以色列的舉動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強烈不滿。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內
事發后,阿盟發表聲明譴責這一行為。埃及外交部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這一行動。約旦國王、摩洛哥國王都表示了強烈的譴責。
阿巴斯要求以色列立即中止這一行動,稱以色列是想破壞神聖的伊斯蘭古迹,必將危及和平進程。巴政府總理哈尼亞敦促穆斯林行動起來,保護阿克薩清真寺。
以色列的阿拉伯議員塔拉布認為以色列政府此舉將會“點燃第三次起義”,其目的是為了“轉移人們對它在黎巴嫩戰爭中軍事失敗的注意力”。阿拉伯電視台認為,以色列利用了兩個機會,一是“巴人正忙於內部事務”,二是“國際社會反應的遲緩”,報道認為以色列是“在文物科研的幌子下,進行政治犯罪”。
阿克薩清真寺禮拜大殿前
阿克薩清真寺風波無疑給前途多舛的巴以關係增添了新的變數。
阿克薩清真寺庭院里的水池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宣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后,清真寺就成為宣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