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惠陵
清惠陵
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合葬陵寢,位於景陵東南三公里處的雙山峪,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寢。死後,於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確定陵名為惠陵。自光緒元年八月初三動工,至光緒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歷時三年零一個月,共耗銀4359110.89兩。承修大臣醇親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
該陵雖是清晚期營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因而大木構架至今保存完好。
由於載淳死時才19歲,生前並沒有為他選擇萬年吉地。載淳死後10天,兩宮太後派出了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左都御使魁齡、戶部侍郎榮祿、工部侍郎翁同龢等,到東西陵相度。奕訢等帶領風水官禮部郎中張元益、刑部員外郎高士龍、副參領容山、四品候選同知李唐、從九品李振宇、僉分湖北試用知縣廖潤鴻等,各有所見,紛紛遞上風水說帖。
張元益、高士龍認為:“雙山峪由昌瑞山分支起伏,停頓至玉頂山,起祖過峽,曲折九節。又起少陰金星,落脈結穴,龍氣舒展,堂局寬平,左青龍砂,自本身份出,端正拱向,攔水聚氣。後龍大溪水纏流沙外,與明堂水相會。會處有金水長山,橫列關鎖。左白虎砂,自本身分出,平靜紆緩。前有玉帶近案,案外西南有天台、象山等山為侍從。東南有石門、三角等山為護衛。朝對金星大山,羅城周密,屏障全備。隨龍眾水,俱由右到左會繞穴前,出辰巽方,宜立癸山丁向,丙子丙午分金,誠上吉之地。”兩位風水官同時否定了城子峪、松樹溝、寶椅山、侯家山等處的風水價值。
清惠陵
廖潤鴻認為:“雙山峪從昌瑞山下脈至玉頂山後過峽,形如蜂鶴膝。子兼癸,來脈至玉頂山前,亥字下脈,經過數節,均合一生一成之數。至穴山之來山後,又過一峽成工字形,正當丑字偏癸。來山前束頸吐脈,正當甲子偏寅,亦均合一生一成之數。此寶照經所云,三節不亂,是真龍也。穴山系太陰金體,城郭周完,氣局寬廣。昌瑞山以東之水均會穴前,前面有玉帶案關攔。下砂回抱,與元辰水合成三義,出巽兼辰字,行至十八里至大灘河前韓家莊,與鯰魚關來水合成三義,出巽兼辰字,至水平口出,此全局之大勢也……以上遠近龍水,無一不合,而穴心一點,正是洛書中五位極河圖,五十居中,亦即天玉經所謂龍合向、向合水、水合三吉位也,以此定穴,氣象沖和,局度端態,實屬上上吉地。”關於城子峪,廖潤鴻認為雖屬上吉之地,但,“惟此地與上元運不合,且本年三煞佔山,又與大行皇帝年命不符,未敢冒昧,”基本上否定了城子峪的使用價值。同時,他又否定了松樹溝、寶椅山的風水價值。
根據以上各位的風水說帖,慈禧太后指定雙山峪為載淳的墓址。
同治皇帝
欽天監選擇合適的日期,要求工程人員擇吉時開工破土,並將吉土、氣土盛於袋內,恭送惠陵承辦事務衙門。開工之後,首先按灰線刨槽。為加固地基,防止基土走動,要築下樁丁,均用柏木。皇帝地宮製作時,柏木丁的尺寸、位置、數目均繪圖明晰。樁丁釘下后,地面上留5寸,余者鋸去,然後,在地面樁丁頭間,漫撒河光碎石,再在河光石隙間灌注灰漿,以期堅固。
灌漿陰乾后,要接砌灰土,4成灰,6成土,築5寸為一步,稱為小夯灰土。灰土步數築齊后,接安底墊豆渣石料,每安一層,隨灌灰漿。之後,安排地宮中的左右兩道龍鬚溝,以排除積水。
然後,砌平水牆,接安各券拱券石。共9券4門,8個門扇,門扇安齊,接鏨菩薩立像8尊,菩薩像要擇吉開光。之後,要安置寶床青白石複位。接著,在券之周圍砌石、磚數道,以堅固牆體。由里到外為:砌青白石,砌背後石(豆渣石),砌背後磚,築背後土(小夯灰土),砌城身磚料,接砌城身女牆,築打寶頂,接抹包金細泥。
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該園寢坐北朝南,其建築由南到北依次是: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享殿、園寢門、寶頂(國座),環以圍牆。四座寶頂由西往東依次為:二公主、端憫固倫公主、順和郡王、慧質郡王。端憫固倫公主為道光第一女,其生母為潛邸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初二日酉時,死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二十日暮途窮,年僅七歲,追封為郡主,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
二公主為道光帝第二女,其母為祥嬪鈕祿氏,即祥妃。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三日生,同年七月十四日死,僅活半年,沒有封號。二阿哥奕納,為道光帝第二子,生母為靜嬪,即孝靜成皇后,道光六年(1826年)十月二十三日生,七年二月初八日死,不足兩歲。道光三址年(1850年)正月咸豐帝追封為順郡王,謚曰:和。三阿哥奕繼,為道光帝第三子,與二阿哥同母所生,道光九年(1829年)十一月初七日生,十二月二十八日亡,僅活了一個多月。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咸豐帝追封他為慧郡王,謚曰:質。
惠陵建築規制依照定陵,除未建聖德神功碑亭和二柱門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築布局從南往北依次為:五孔拱橋一座、平橋兩座、石望柱兩根、牌樓門一座、東西下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廚庫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橋三路、平橋兩座、東西朝房各一座、東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門一座、東西老燎爐各一座、東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門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各一座,寶頂下為地宮。陵寢外圍環以砂山。除東西值班房為布瓦蓋頂外,其他建築屋頂均覆以黃琉璃瓦。該陵雖是清晚期營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
惠陵就是同治帝的陵寢,在東陵景區里並未開放。可以遠遠的看一下。這裡修建的相比他媽媽慈禧的陵寢來說就簡單了許多,沒有石像生,沒有神道。只因為當時國庫空虛,大把的銀子都給慈禧建陵了。這裡長眠這一個駕崩是年僅19歲的皇帝,和一個在同治帝駕崩后75天就相繼去世的皇后。這位專情的皇后離世時只有22歲。這裡也被無情的盜了,據說盜墓者聽說皇后是因為思念皇帝吞金而死,還特意剖開了皇后的肚子,一通亂翻。真是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