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於2000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開課。中心聘請張永和教授主持創辦,香港建築師鍾華楠為名譽主任。預計規模為百名左右在校學生,12-15名全職教師及兼職和客座教授若干,目前已到任方擁(教授)、王昀(副教授)、董豫贛(副教授)、方海(副教授)、董 偉(兼職教授)。中心採用教授研究室/工作室雙軌制辦學方針,強調理論—實踐有機結合,配合中國業已開始的建築師執照考試製度,培養能獨立開業的職業建築師以及專門從事建築研究和教學的優秀人才。

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古老、最權威的高等學府之一。在1952年院系調整前曾有建築系。1998年百年校慶之際,北大決定重新創辦建築學學科,聘請張永和教授主持創辦,香港建築師鍾華楠為名譽主任。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於2000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同年9月正式開課。2010年10月,在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
建築中心祿島小院
建築中心祿島小院
目前由方擁教授擔任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有教師6名,其中全職教師4名,擁有建築學碩士學科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六名左右,學制三年,目前在校學生約20人。
中心採用教授研究室/工作室雙軌制辦學方針,強調理論—實踐有機結合,配合中國業已開始的建築師執照考試製度,培養能獨立開業的職業建築師以及專門從事建築研究和教學的優秀人才。
中心聘請了多位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建築師擔任客座教授,目前已成立十八個專項研究所。這些導師分別來自建築設計、媒體評論、學術研究、光環境等領域,我們希望給學生提供的,是多元的視角以及自由選擇的權利。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位於鏡春園,中心建築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鏡春園79號甲,是行政辦公和學生日常學習的場所;二是其西側祿島上的三合院,用於教師辦公以及舉辦講座、會議等;此外在博雅塔東南側還有一座方樓,作為設計研究工作。

歷史溯源


1898年,戊戌變法,光緒皇帝下詔設立京師大學堂,力圖推廣新式教育。光緒二十八年,張百熙成為管學大臣,擬定學堂章程——《欽定學堂章程》,稱“壬寅學制”。次年,重新修訂為《奏定學堂章程》,又稱“癸卯學制”。兩份章程對建築學科的設置已經有了詳細規定,這是北京大學與建築學的初次接觸。不過,要到20多年後,國內才開始出現比較正規的建築學科。
北大建築史
北大建築史
1928年夏,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建築系創設,是為北大建築系的前身。系主任為汪申,另有講師華南圭等。汪、華兩位先生留學法國,主張中國也像法國一樣將建築系設在藝術學院中,但“由於在藝術學院里近藝術較多,與中國情況不適合”,不久建築系分出,改屬北平大學工學院。沈理源1930年到工學院任教,並於1931及1934年出任系主任,教授建築設計和建築圖案。當時汪申、華南圭、樂嘉藻、林是鎮、朱兆雪等皆在工學院出任教職。
沈理源教授在1920年就對胡雪岩故居進行過測繪,成為後來修復重建的重要依據,俟后又組織北大工學院的師生測繪故宮,留下珍貴的資料。樂嘉藻先生完成了第一本由中國人寫的中國建築史。時任北大教授的梁思成懷著熱切的心情讀了此書,受過科學訓練的他當然不能滿意這樣一本“筆記”類的書。冷靜看來,其實樂先生具有獨特的建築史觀,他並不認為數千年的中國建築史的最突出特點是結構上的進化或退步,比物質更根本的還有建築背後的精神。這些觀點在當時全社會鼓吹科學的大背景下是很容易被攻擊的,當今我們恰恰要借用樂老的資源來反思這一點。
30年代,北大進入大規模的建設發展時期,梁思成設計的北京大學地質館(1934)和女生宿舍(1935)明顯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簡潔實用,重視材質表現。在南京引領“中國傳統復興式”建築潮流時,他的實踐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建築的另一支脈。不久,抗日戰爭爆發,北京淪陷,北大與清華、南開內遷組建西南聯大。1938年北京大學工學院在京恢復招生,建築工學系主任為土木工程師朱兆雪,沈理源、鍾森、趙冬日等繼續出任教職。1945年抗戰勝利后,改為北京臨時大學工學院,1946年由北洋大學接辦,改稱北洋大學北平部,1947年改回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院系調整,北大工學院建築系併入清華大學。北大建築學科培養出許多著名的學者,如馮建逵、於倬雲、杜仙洲、臧爾忠、祁英濤、王煒鈺等,他們為中國的建築事業特別是古建築保護和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可喜的是,相隔近半個世紀,北京大學再次開啟了建築學的教學和研究,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北大重又介入到中國當下的建築活動中來。

師資力量


張永和
張永和
張永和,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師,建築教育家。非常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美國註冊建築師。
1977年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系碩士;2002年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築系主任。
張永和,1956年出生於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1981年赴美自費留學。先後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築系分別獲得環境設計理學士和建築碩士學位。在校時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和基金會獎金。 1984年畢業后曾在美國舊金山幾家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1985年開始相繼在美國保爾州立大學、密執安大學、伯克利加大和萊斯大學教書。其間曾在一系列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中獲獎,如1986年榮獲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福麥卡公司主辦的"從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體設計競賽第一名。1988年榮獲美國密執安大學W.桑得斯建築設計教學研究獎金。1989年成為美國註冊建築師。1991年參加美國建築師協會舊金山分會/舊金山建築基金會主辦的舊金山/洛杉磯3X3+9設計競賽,獲優勝獎。同年,以"垂直玻璃宅"獲日本新建築國際住宅設計競賽佳作獎。1992年,獲得美國紐約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論壇獎,在紐約舉辦作品展並發表演講,同年獲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戴得曼建築旅行研究金大獎。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出版的部分專著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出版的部分專著
自1993年起,與魯力佳成立非常建築工作室並開始在國內的實踐。1996年底正式辭去美國萊斯大學教職,回國。自1992年開始,由他設計的洛陽老城幼兒園、鄭州小趙寨住宅區及幼兒園、汕頭華利迪娛樂城、清溪山地 住宅和虎門政府花園式酒店等工程相繼發表在國內外雜誌上。1994年作為八位中國建築師之一入選日本《世界上581名建築家》一書。1995年,在廣東清溪的"坡地住宅群"工程榮獲美國"進步建築"1996年度優秀建築工程設計獎。(進步建築獎為美國建築界最權威的建築年度獎之一,這是首次中國人設計的在中國的工程獲得此獎。)1996年完成北京、南昌、武漢的席殊書屋等室內設計工程。1997年完成北京美國康明斯公司"顛倒辦公室"工程、深圳潤唐山莊住宅小區工程, 1998至1999年完成廣東清溪坡地住宅群、北京中關村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樓工程、北京現代城樣板間室內設計工程、北京懷柔山語間住宅工程、北京玻璃洋蔥餐館、北京紅石實業辦公室室內、北京水晶石電腦圖像公司外立面及室內設計,河北燕郊畫家工作室/住宅7#、4#、5#、3#工程,2000年完成重慶中試基地等工程。
自1992年起多次參加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的國際建築及藝術展,其中主要包括:2000年上海雙年展,並獲得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貢獻獎(表彰在視覺藝術領域突出和有創造性成就);作為唯一的中國建築師參加2000年在威尼斯舉辦的第七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1999年在美國紐約Apex Art藝術畫廊舉辦個展“路邊劇場”;97-98年陸續在奧地利維也納、美國紐約PS1、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美術館、英國倫敦等地舉辦的"運動中的城市"中參展並完成部分展覽設計;1999年參加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英國倫敦AA建築學院"可大可小-亞洲建築三人展";97年在日本大阪、98年在印度舉辦的“亞洲進步建築”展及'97韓國光州藝術雙年展等。2008年張永和成為0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之一。
方擁,教授,東南大學建築系碩士,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講授中國傳統建築、中國城市史等課程。
建築學研究中心合影(前排居中為方擁)
建築學研究中心合影(前排居中為方擁)
主講研究生課程:
1.中國古代建築史 1.中西建築比較
2.外國古代建築史 2.現代建築理論
3.外國近代建築史 3.古建築修復設計
4.古建築田野考察與測繪 4.鄉土建築研究
5. 建築學專業文獻閱讀 5.傳統建築個案研究
1987~1997 任國家級文物泉州開元寺修建委員會建築師,負責建築測繪、法式分析及落架大修現場工作。
1992~2002 兼任新加坡國家古迹雙林寺和資政第修復工程的古建築設計師和技術監督,參與古建築測繪、復原設計及施工管理等工作。
1995~1996 主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中山路騎樓建築保護性規劃。
1997~1998 主持國家級文物泉州靈山伊斯蘭教聖墓的規劃整理。
2001~2006 負責北京大學鏡春園祿島傳統建築復建項目。
王昀
王昀
王昀,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方體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築師。目前本人所帶研究生人數6人。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建築師》雜誌編委、《華中建築》雜誌編委、《建築業導報》雜誌編委、《繽紛》雜誌顧問。
主要研究方向:
設計與聚落文化研究重點關注建築的使用者與建築空間之間的關係,關注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及使用要求與建築平面、空間構成以及建築整體聚合狀態之間的聯繫。
以建築師的立場和視點為主導,考察人對空間的利用以及人對空間的認知等與建築設計相關的內容,強調在建築設計中人為主體的宗旨,主張建築設計過程中的計劃性與邏輯性。
主要建築作品:
60平米極小城市,善美寫字樓門廳增建,廬師山莊會所,廬師山莊住宅A+B,石景山財政局辦公樓,百子灣幼兒園、中學校等。
建築設計競賽獲獎經歷:
1993年日本《新建築》第20回日新工業建築設計競賽2等獎、1994年日本《新建築》第4回S×L建築設計競賽1等獎、2003年河南科技大學新校區規劃國際設計競賽3等獎、2003年所設計的善美辦公樓門廳增建項目收錄到《A+U》雜誌“百花齊放”中國專集、2004年參與設計的北京廬師山莊住宅區獲首都規劃建設作品展優秀設計。
董豫贛
董豫贛
董豫贛,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工學碩士,中國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設計藝術學博士在讀。兼《繽紛》雜誌、《圖像建築》、《建築業導報》雜誌編委會成員。目前指導碩士研究生7位。
主講研究生課程:
1:建築與藝術;2:文獻閱讀;3:建築文化;4:建築設計1;5:建築設計2;6:城市研究1;2005年至今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建築學研究中心主講全校通選課“現當代建築賞析”(並獲得93.58分的較高評估)
方海
方海
方海,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生導師。東南大學建築學學士和碩士、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獲得藝術與設計博士。2005年在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方海的其他學術著作包括《約里奧·庫卡波羅》、《艾洛·阿尼奧》、《感官性極少主義:建築大師帕拉斯瑪》、《海基寧—科莫寧建築師》、《埃薩·皮羅寧》以及《芬蘭現代傢具》、《芬蘭當代設計》、《芬蘭新建築》系列等等共20 余部。方海於2005年被芬蘭建築協會授予“文化成就獎”。從1997年起,方海開始與芬蘭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合作,在建築、室內、傢具及燈具設計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包括:深圳傢具設計研究院、東西方傢具系列及聯合國竹藤產品組織的“傳統竹傢具的現代化”項目。方海同庫卡波羅在中國10多所大學做過演講,並曾在1998—2005年間每年擔任深圳-香港國際傢具博覽會評委,在2000—2007年間每年擔任中國廣州國際商品交易會專業評委。方海在讀書其間於1998—2004在芬蘭阿旺特室內與傢具設計事務所工作,自2004年起與芬蘭建築大師拜卡·薩米寧及芬蘭設計集團進行多方面合作。此外, 方海被聘為國內多所大學教授並曾任教於北京大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同濟大學等。
董 偉
董 偉
董 偉,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設計系終身教授;設計學系主任(2010- 2014曾任室內環境設計專業主任(2001-2006),)研究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委員;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唯一在全美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終身教授;全美唯一室內環境鑒定委員會華裔委員;美國室內教育委員會委員;美國視覺交流與藝術協會會員,曾任中西部主席;美國<<室內設計>>專業期刊編委;美國喬治亞大學、波度大學、印第安納大學, 依阿華大學,華盛頓州大學等等大學特邀的終身教授評審人;威斯康辛大學終身教授和評定委員會(人文、藝術設計領域);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校長國際關係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威斯康辛州中美經濟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
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
中國傳統建築和室內設計文與西方環境行為學應用和比較, 環境設計和視覺藝術創作,表現,交流;;藝術教育和其在高校中的地位,可持續性發展和綠色設計的發展,研究和應用.
研究課題《風水對中國傳統建築構建的影響》

知名校友


2000
陸翔 黃源 張帥(同濟)
2001黃燚 韓彥 鍾鵬2002國夫 倪建輝 何慧珊王欣 馮果川 李靜暉胡罡2003李寧 劉文豹 臧峰仇玉騤 周儉 蘇立恆
2004
吳洪德 王鵬 趙小雨陳貴平
2005
王寶珍 李敏 黃曄北吳附儒 李楠 覃池泉唐勇
2006
周磊 蘇杭 張翼悅潔 鄭曉
2007
黃曉 楊兆凱 王磊馬磊 任叢叢 劉星
2008 程艷春 石磊
袁濤 黃元炤 邢璐
曹偉
2009
宋可 高雅琪 薛喆張楊 劉培爽 丁晨韓德泉 張良釗 楊遠帆

招生學科


招生專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081302)
研究方向: 01.建築設計與園林文化 02.建築設計與傳統文化 03.建築設計與聚落文化
學科(專業)研究方向
序號研究方向名稱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1建築設計與園林文化中國園林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從文化角度討論中國園林文化,可以與建築學的西方傳統進行比較,並從中尋找超越建築技術部分的文化指導,繼而指導並修正當代的設計實踐。
2建築設計與傳統文化
總結中國建築傳統中的技術成就,批判地學習西方建築經驗。輔以現代手段,嘗試解決古建築保存和新建築設計所面臨的問題。
同時必須跳出狹義專業的束縛,關注人類生存的終極問題。鑒於環境、資源問題的嚴重威脅,需要弘揚傳統建築觀念中的生態意識。應當認識到,古代“卑宮室”思想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選擇,而非經濟或技術的限制使然。
3建築設計與聚落文化
設計與聚落文化研究重點關注建築的使用者與建築空間之間的關係,關注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及使用要求與建築平面、空間構成以及建築整體聚合狀態之間的聯繫。
以建築師的立場和視點為主導,考察人對空間的利用以及人對空間的認知等與建築設計相關的內容,強調在建築設計中人為主體的宗旨,主張建築設計過程中的計劃性與邏輯性。

招生計劃


北大2013年招收建築學研究生20人 80%免試推薦
從2011年起,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和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聯合招收建築學研究生,並將招生計劃列入深圳研究生院的總計劃之中。 2013年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將招收建築學(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研究生20人。其中,擬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比例為80%。
北京大學發布2015年博士生招生簡章,城市與環境學院招生顯示,2015年北京大學開始招收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博士生,招生專業為人文地理學,導師為世界著名設計師張永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