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金江鎮的結果 展開

金江鎮

海南省澄邁縣轄鎮

金江鎮,隸屬於海南省澄邁縣,地處澄邁縣中部,地跨南渡江中游兩岸,東接瑞溪鎮,南與加樂鎮相連,西與中興鎮接壤,北與老城鎮、福山鎮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362.15平方千米。

清代屬永泰鄉,領新安、水南中、保義正、保義西、寶江都之地。2002年5月,鄉鎮建制調整,將太平鄉併入金江鎮。2002年7月,鄉鎮建制調整,將長安鎮、美亭鄉和山口鄉的善井村民委員會、高山朗村民委員會、山口村民委員會、道南村民委員會、仁丁村民委員會轄的村莊併入金江鎮。截至2018年末,金江鎮戶籍人口163477人。截至2020年6月,金江鎮下轄18個社區、44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金江鎮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的企業4個。金江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個。

歷史沿革


清代屬永泰鄉,領新安、水南中、保義正、保義西、寶江都之地。
民國時期,屬澄一區,曾隸屬金江團董會。
1950年5月,屬澄邁中區辦事處。
1953年10月,屬澄一區。
1957年10月,撤區並鄉,金江區分出金江鎮、長安鄉、太平鄉。
1958年10月3日,成立金江公社。
1959年2月,分出太平、金江2個公社。
1965年7月,從金江公社分出金江鎮(社級鎮)。
1976年11月12日,金江鎮改為澄城公社。
1980年6月1日,複名金江鎮(社級鎮)。
1983年9月,金江公社改稱金江區公所。
1986年10月,金江區併入金江鎮。

行政區劃


民國時期,金江鎮轄10保98甲。1953年,金江鎮轄20個鄉和縣城金江。
2011年,金江鎮轄建國、中山、文化中、文化北、向陽、光明、江南、鍾寨、城西、城東、長安11個居民委員會,大塘、村頭、大催、塘口、博潭、京嶺、大坡、大拉、天山、太平、塘北、夏富、海仔、六山、木棉、興加、北方、春芳、茂坡、潘村、新雲、軍口、福龍、北河、東聯、長坡、六角塘、南墩、長村、五聯、合福、美亭、黃竹、名山、大美、雅新、好讓、龍坡、揚坤、山口、善井、仁丁、道南、高山朗4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23個村民小組。境內有澄邁林場,設有4個工區和1個場部。
截至2020年6月,金江鎮下轄18個社區、44個行政村。
金江鎮2020年區劃詳情
建國社區鍾寨社區金山社區大塘村大坡村合福村六角塘村龍坡村塘北村木棉村道南村
中山社區光明社區金馬東社區村頭村天山村軍口村茂坡村名山村興加村春芳村仁丁村
文化中社區城西社區立新社區大催村大拉村南墩村福龍村好讓村太平村海仔村/
文化北社區江南社區華成社區塘口村新雲村東聯村潘村村大美村夏富村山口村/
城東社區長安社區千秋社區博潭村長坡村北河村美亭村揚坤村六山村善井村/
向陽社區城中社區金馬西社區京嶺村長村村五聯村黃竹村雅新村北方村高山朗村/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金江鎮屬熱帶氣候區域,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3.7℃,日照時數2060.5小時,年均降雨量1756毫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金江鎮轄區總人口163438人,其中,澄邁林場638人,城鎮常住人口5.5萬人,城鎮化率33.8%。另有流動人口3450人。總人口中,男性90449人,佔55.35%;女性72989人,佔44.65%;2011年,人口岀生率15‰,人口死亡率4.63‰。
截至2018年末,金江鎮戶籍人口163477人。

民族

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62592人,佔99.5%;少數民族846人,佔0.5%,其中黎族72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5%,壯族5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3%,苗族2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7%,回族4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0.5%,其他民族4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8%。

經濟


綜述

2011年,金江鎮財政總收入9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00元,比上年增長2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483.2萬元,企業所得稅295.8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93元,比上年增長74.24%。

第一產業

2011年末,金江鎮有耕地面積9.7萬畝,人均0.6畝,以種植水稻、蔬菜、橡膠、香蕉等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45935萬元,比上年增長1.9%,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28%。糧食作物以穀物、薯類、豆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8萬噸,人均239.2千克,其中穀物3.2萬噸,薯類0.6萬噸,豆類0.08萬噸2萬噸。林地面積85370.5畝,活立木蓄積量166201立方米。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產量16.2萬噸,主要品種有椒類、苦瓜、絲瓜、長角豆、四季豆、長茹、冬瓜、青瓜等。其中椒類1.3萬噸,苦瓜1.6萬噸,絲瓜0.9萬噸,長角豆3萬噸,四季豆0.2萬噸,長茹2.2萬噸,冬瓜2.6萬噸,青瓜0.7萬噸,其他蔬菜3.6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7.8萬頭,年末存欄19.1萬頭;羊飼養量0.9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年飼養量117.09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末,金江鎮以羽絨加工、木材加工、橡膠加工、環保磚、建築材料為主。轄區內有澄邁縣白紡服裝有限公司,是羽絨服裝加工生產及出口基地。
截至2018年末,金江鎮有工業企業22個,規模以上的企業4個。

第三產業

2011年,金江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城鄉集貿市場19個,年成交額5.8億。
截至2018年末,金江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4個。
旅遊業
金江鎮境內主要有金山寺美榔姐妹塔、美亭老街、鄧仲支部舊址、塘北澄邁縣委舊址、紀念解放海南大決戰勝利紀念碑和馮平符節烈士紀念碑等景點。
郵政業
2011年末,金江鎮郵政業業務總量1872.5萬元,總收入2156萬元,其中純收入2346萬元。

文化


● 地名由來
金江鎮境內有南渡江穿過,舊稱打鐵(市),元初,有翁姓三兄弟在新安江(今南渡江金江段)北岸搭舍打鐵補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形成墟市,民稱打鐵市。清初,因發現新安江(今南渡江金江段)河沙含金,而得今名。

交通


金江鎮有225國道過境,境內長10千米,雙向2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亞。省道屯大線過境,境內長5千米,雙向2車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屯昌;縣道金永、金中、金馬線過境。
2011年末,金江鎮有鎮區客運站2個,其中海汽澄邁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10班次,日均客運量4100餘人次;金江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165班次,日均客運量30000餘人次。澄邁大橋和金江大橋橫跨南渡江兩岸,連接金江縣城南北。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金江鎮有鎮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藏書6萬餘冊;有音樂、書法、文學、瓊劇等協會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2個。參加“一月一鎮一場”農民廣場文藝會演1次。
2011年末,金江鎮有有線電視用戶14628戶,入戶率51.24%。

教育

2011年末,金江鎮有縣直屬小學5所,中學3所。鎮直屬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初級中學1所,完全小學43所,教學點9個。2011年末,普通中小學在校生852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7275人,初中在校生1251人,中小學教職員工630人。轄區內在園幼兒4803人,,共有幼兒園4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43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4%。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89%、小升初升學率97.7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8.5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金江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26個,其中衛生院6個,村衛生室65家,民營醫院2家,個體診所53家;有床位336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1張。專業衛生人員521人,其中執業醫師104人,執業助理醫師64人,註冊護士109人。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71%。

體育

2011年末,金江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村村建有排球場,全鎮有標準籃排球場105個,鎮老年人體育協會會員達1000多人,在縣城的活動場地有32個。中老年人健身操隊伍50多支,人員達1000多人,有籃球協會、乒乓球協會、象棋協會等6個協會,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金江鎮
金江鎮

社會保障

2011年,金江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90戶,646人,月支出128100元,比上年增長16.85%;月人均198元,比上年增長14.4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666戶,3815人,月支出378765元,比上年增長63.59%;月人均100元,比上年增長33.33%。全鎮參加城鎮合作醫療290戶,646人,徵收保費58140元;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戶數3121戶,人數4968人,徵收保費149040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3.2萬人,參保率72.16%。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369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金江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0處,置辦網點16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86.37萬份(冊)。
基礎設施
● 排水
2011年末,金江鎮鎮區供水廠1個,年供450萬噸,供戶數1.2萬戶,日供水最大達2萬噸。75毫米供水管道共96千米,聚集水井2口。
● 供電
2011年末,金江鎮鎮區變電站2座,其中金江變電站11萬千瓦時變電站1座,江南變電站3.5萬千瓦時變電站1座,居民用電戶41200戶,年用電量32588.71萬千瓦時。
● 園林硬化
2011年,鎮區硬化小巷206條,硬化面積217941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210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53公頃。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金江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金江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