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貿易
鴉片貿易
鴉片貿易,是近代西方殖民主義者為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而經營的毒品貿易。
鴉片由罌粟之汁液加工而成,俗稱大煙。原產於南歐及小亞西亞,後傳到阿拉伯、印度及東南亞等地。唐代已有少量鴉片流入,供藥用。明代以來,中國海關援例將鴉片列入藥材項下徵稅。17世紀,吸食鴉片的方法從南洋傳入中國。鴉片含有大量麻醉性的毒素,一旦吸食上癮就不易戒除,會使人精神萎靡,骨瘦如柴,甚至死亡。
英國通過鴉片這種非道德的特殊貿易掠奪資本,攫取高額利潤,刺激英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英國殖民的新的領域,而中國則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
鴉片貿易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多次頒布禁煙詔諭,但東印度公司或將鴉片在印度售給英印散商,由港腳船隻運入廣州銷售,或經過設在港口外的躉船中轉后再運入中國內地。同時,鴉片商人還向中國緝私官吏行賄。通過這些方法,鴉片的走私貿易在鴉片戰爭前發展極快。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權取消以後,鴉片輸入中國更多。英美商人最初到廣州交易,以貨易貨範圍有限,從中國輸出的絲綢和茶葉,主要是用運進的現金採購,後來銷售鴉片所獲得的大量現金便可用於支付絲綢、茶葉等貨價款。進口鴉片數量猛增后,西方殖民主義者銷售鴉片所得現金超過備辦回程貨物的需要,而中國則從現金入超轉化為現金出超。由於白銀外流數量激增,銀錢比價出現銀價不斷上漲和錢價不斷下跌的趨勢。鴉片大量輸入,不僅使幾百萬中國人民感染惡劣的嗜好,在身體和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國的社會經濟和國家財政遭受重大的破壞和損失。
19世紀30年代後期,中國除少數在鴉片走私販運中獲利者外,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國內各階級都反對鴉片進口。因此,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嚴厲執行禁煙諭旨。但是英商拒不接受中國方面的規定,最後英國政府還以遏制貿易、危害英國臣民為借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后,1842年強迫中國締結的《南京條約》和《虎門條約》,使英國殖民主義者取得了打開中國門戶所需要的一切條件。英國侵略者在和約談判中一再企圖用威脅利誘方法使中國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在這種活動失敗以後,就聽任私商鴉片走私繼續進行,並且加以庇護,藉此來迫使中國就範。戰後的鴉片貿易,以香港為走私基地,長江以南沿海各個口岸都可作為走私據點;新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更給走私非法活動以法律保護。因此其規模更大,活動也更猖獗。在1858年英法等國強迫中國簽訂的《通商善後條約》中,規定鴉片以“洋葯”名義進口,從此鴉片一直作為合法進口商品,在中國行銷近60年。鴉片貿易中的主要問題只是稅額多寡的爭論。
在20世紀初的愛國運動中,反對吸食鴉片和其他毒品也是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嚴禁毒品,已經成為國內外的一致輿論。
鴉片早在唐代已有少量輸入﹐元明時南洋諸國貢品中也有此物﹐但均作為藥材使用。西方殖民國家向中國販運鴉片﹐最早有葡萄牙和荷蘭﹐他們以澳門為據點向中國輸入。到18世紀後期﹐英國對中國絲茶的需要日益增加﹐而其工業產品在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的中國卻很難找到銷路。為了扭轉必須以現金抵消貿易差額的局面﹐英國及其商人就積極發展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貿易。
1757年﹐英國佔領了印度鴉片產地孟加拉﹐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了鴉片專賣權﹐1797年又壟斷了鴉片製造權。在這個機構的操縱下﹐英國對華鴉片貿易迅速發展起來。進入19世紀以後英國人運華鴉片逐漸增加﹐從每年三四千箱遞增為每年一二萬箱。與此同時﹐美國商人也大量向中國販運鴉片。
鴉片貿易給英美資產階級帶來了巨額利潤。1817年﹐一箱印度鴉“公班土”成本僅二三百盧比﹐在印度的拍賣價格為1785盧比﹐在中國的賣價達2618盧比﹐因此﹐輸運印度鴉片進中國被視為發財快捷方式。怡和洋行﹑沙遜洋行等外國企業均以私販鴉片起家。鴉片貿易使英國改變了對華貿易的入超地位﹐單靠鴉片一項﹐就接近抵消從中國進口的全部貨值。而鴉片貿易又為英屬印度政府增加了一筆巨大的收入。1829年鴉片稅收超過100萬英鎊﹐佔英印政府歲入的1/10。英國商人以走私鴉片所得資金﹐從中國向英國本土輸入茶葉﹐使英國政府每年增加數百萬鎊茶葉稅收。英國資產階級一面強迫印度農民種植鴉片﹐輸往中國﹐一面又向印度大量傾銷棉紡織品﹐利用印度農民種植鴉片的收入﹐為英國的工業品尋找出路。
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早在1729年清政府就曾禁止鴉片進口﹐1796年清廷以輸入漸多﹐白銀外流﹐影響國計民生﹐再次下詔禁止鴉片輸入。但是,外國鴉片販子在其本國政府的支持下﹐採取偷運和武裝走私的手段破壞清政府的禁令﹐又用賄賂方式﹐收買清朝官吏﹐使得鴉片貿易得以通行無阻。
鴉片貿易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鴉片的大量入口改變了中國在國際收支中的地位﹐中國從出超變成了入超﹐每年須以大量白銀支付貿易上的差額。19世紀20年代中期以後﹐白銀外流成了經常現象﹐而且數字越來越大﹐1826~1827年白銀外流估計為350萬兩﹐30年代平均每年流出白銀達五六百萬兩﹐銀貴錢賤的現象日趨嚴重。中國農民出賣農產品得來的是銅錢﹐但交納賦稅必須用銀。銀貴錢賤大大加重了廣大農民的負擔﹐刺激了物價上漲﹐也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鴉片流毒中國﹐吸食者日眾﹐使廣大人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由於把大量金錢消耗在鴉片上﹐人民日益貧困﹐社會購買力萎縮。
兩次鴉片戰爭及其結局1838年﹐鴻臚寺卿黃爵滋(1793~1853)等籲請制止鴉片貿易﹐湖廣總督林則徐(1785~1850)也強調指出:“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集。奏稿》)。清政府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利益﹐於次年再次下令嚴禁﹐並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粵查辦。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當眾焚毀了英美煙販的二萬多箱鴉片。英國遂即發動了鴉片戰爭(184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