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無角山羊

偶蹄目牛科動物

馬關無角山羊是雲南省優良的地方畜種,具有個體大、公母羊均無角、有鬃等特點,當地俗稱“馬羊”。而且具有性情溫順、採食快且比較固定、易管理、抗逆性強、繁殖率高、性成熟早、生長快、易肥育、肉質細嫩、膻味小等性能,特別是在無角、多胎性和肉質方面。堪稱山羊珍稀品種資源。是值得推廣和保護的。

馬關無角山羊屬肉用型地方品種,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中心產區為文山州馬關縣。特別是在無角、多胎性和肉質方面,是山羊珍稀品種資源。

物種簡介


馬關縣無角羊,俗稱“馬羊”。是馬關特有的一個地方羊種,是中國家畜重要和瀕危遺傳資源。1981年,該縣有2000隻左右,后因暢銷外地,
馬關無角山羊
馬關無角山羊
到1987年僅剩幾十隻,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屬肉用型的地方品種。山羊。
中心產區為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該縣大栗樹、南撈、古林箐、莢寒箐、木廠、蔑廠、小壩子、馬白、八寨都龍、金廠、仁和、坡腳13個鄉(鎮)均有分佈,其中以馬白、八寨、都龍、金廠、仁和、坡腳等鄉(鎮)較為集中。
馬關無角山羊是一個優良地方山羊品種,具有繁殖率高、性成熟早、個體大、生長快、易肥育、肉質細嫩、膻味小、性情溫順和抗逆性強,採食固定,易管理等獨特性能,肉中粗蛋白含量較高,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含量達到或超過理想蛋白中的含量,脂肪含量較低,是較理想的保健肉食品。特別是在無角、多胎性和肉質方面,是山羊珍稀品種資源。目前由於諸多原因,數量嚴重減少,瀕臨滅絕,應迅速採取措施,挽救該品種。

品種形成

馬關無角山羊的形成尚無確切可靠的資料。對其形成有多種觀點。根據調查,該品種可能是在中、越邊境地區歷史地形成的一個古老品種,經多代選擇與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相適應而形成的特殊山羊品種。由於產區的苗族養羊歷史悠久,且有養大羊的習慣,選擇產生了馬關無角山羊個體大的特點,性成熟早可能與當地氣溫較高有關。

形態特徵


馬關無角山羊
馬關無角山羊
馬關無角山羊頭短額寬;部分有角(佔5.77%),角順長和角間距分別為10.01±3.56cm和16.69±4.20cm。角有后伸、外排和直立三種,分別佔55.56%、33.33%和11.11%;耐耳較長,向前平伸,耳內有三圈白色耳毛;眼睛多呈黑色或藍色;部分有肉垂;部分有鬍鬚。母羊前額有“u”形或“v”形隆起,公羊隆起不明顯。頸較細長,背腰乎直,胸寬深,四肢高而有力,蹄多為黑色,短尾上翹,母羊乳房發育良好,毛色較雜,主要有黑色(佔77.56%),其次也有黑褐色(8.33%)、麻黃色(4.49%)、褐色(3.85%)、黑白花(3.21%)和白色(1.28%)等幾種。

成年後

成年無角山羊被毛極雜。體高
馬關無角山羊
馬關無角山羊
49—72厘米,體重:成年公羊為24.5~54.6千克,母羊為18.7~57千克,羯羊為58~95千克。

生活習性


無角山羊現存數量少,因無角,性情溫馴,方便管理,有利於大群飼養。無角山羊具有長得快,繁殖力高等特點。現階段應擴大種群,選擇培養純系,保持和提高該品種的優良特性。

分佈範圍


馬關位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東鄰麻栗坡,南接越南,西交紅河州屏邊縣,北連西疇文山兩縣。屬滇東南岩溶地貌區,平均海拔,1300m。境內多山,有大量石灰岩山地灌叢及零星宜牧地分佈。植被以杉木林為主,野生飼草主要有野枯草、白唐白茅狗尾草竹葉莖等。全縣屬低緯高原地帶,亞熱帶氣候,溫暖多雨,全年無霜期227.4d。

生長繁殖


繁殖力高,公羊6月齡即可配種,8月齡即可產仔,母羊年產兩胎,每胎2—5羔,據胎次資料雙羔以上佔84%。該品種數量少,供肉用,膻味小,屠宰率可達42%左右。

保護現狀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