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氣象
高原氣象
《高原氣象》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及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是主要發表有關青藏高原氣象學原始論文的學術性刊物。
據2018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高原氣象》共出版文獻3858篇、總被下載753143次、總被引77651次。
1982年,《高原氣象》創刊,為季刊。
2002年,《高原氣象》改為雙月刊。
2009年3月16日,《高原氣象》作者在線投稿系統正式開通。
2014年11月,《高原氣象》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6年11月,《高原氣象》編輯部編輯部搬遷。
《高原氣象》主要報道中國大氣科學,尤其在青藏高原氣象學,山地氣象學等學科領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觀點、新進展,推動和促進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以及人才的成長,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主要刊登大氣科學領域的各個方面,涵蓋天氣氣候方面的理論、觀測和預報預測方法、全球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大氣化學和大氣雷電等學科。
《高原氣象》設有學術論文、短論、研究簡報、學術討論及綜合評述等欄目,主要以從事氣象及相關的水文、農業及地球環境等學科領域的科技人員、業務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
據2018年5月《高原氣象》編輯部官網顯示,《高原氣象》第九屆編輯委員會有顧問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共有編委50人、海外編委4人、編輯部成員3人。
顧問姓名 | 職稱/所在單位 |
丑紀范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徐祥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呂達仁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吳國雄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符淙斌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黃榮輝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張人禾 |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
呂世華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
王濤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編委:范廣州、馬耀明、馬柱國、毛江玉、韋志剛、王開存、田文壽、陽坤、劉輝志、劉紹民、劉曉東、李棟樑、李躍清、李耀輝、劉黎平、孫安平、陳文、陳海山、何清、陸日宇、楊崧、楊修群、吳澗、吳統文、余曄、金繼明、羅勇、孟憲紅、郄秀書、張宇、張鐳、張耀存、周天軍、周文、封國林、胡永雲、姜大膀、鍾中、賈立、高曉清、高艷紅、高志球、郭學良、假拉、盛立芳、董文傑、傅雲飛、溫之平、謝正輝、戴永久
海外編委:Zhongbo Su(荷蘭)、Zongliang Yang(美國)、Jianqing Xu(日本)、Xiwu Zhan(美國)
編輯部成員:申巧南、張靜輝、葉喜艷
據2018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高原氣象》共出版文獻3858篇。
據2018年5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高原氣象》共載文2817篇。
據2018年5月《高原氣象》編輯部官網顯示,《高原氣象》已發行到26個國家和地區。
據2018年5月《高原氣象》編輯部官網顯示,《高原氣象》被中國國內外十餘種權威性檢索系統檢索。
據2018年5月中國知網顯示,《高原氣象》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據2018年5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高原氣象》總被下載753143次、總被引77651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372、(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772。
據2018年5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高原氣象》被引量為48930、下載量為36679;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高原氣象》影響因子為2.19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40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第15名。
《高原氣象》為中文核心期刊,曾獲“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獎”,入圍中國期刊方陣(雙效),被評為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
1995年,獲甘肅省編校質量達標優秀期刊。
2017年,獲2017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改版前刊名 | 改版后刊名 |
成為氣象科研工作者相互交流的優秀平台,繁榮大氣科學。
為推動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發展、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學術平台。
《高原氣象》第九屆編輯委員會領導 | ||
---|---|---|
職務 | 姓名 | 所在單位 |
編輯部負責任人 | 常宗強 | ---- |
主編 | 文軍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副主編 | 胡澤勇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黃建平 | 蘭州大學 | |
張強 | 甘肅省氣象局 | |
常宗強(專職) |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第六屆主編:呂世華
第七屆主編:呂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