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釵記

崑曲

《紫釵記》是明朝戲曲家湯顯祖的作品,“臨川四夢”之一。該劇本取材於唐代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全劇共五十三出,演繹了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故事,深刻揭露了強權的腐敗與醜惡,熱情謳歌了愛情的執著與真摯。《紫釵記》中,《折柳》和《陽關》兩折經常在舞台上演出,描寫了李益與霍小玉在灞橋分別的不舍之情。

戲曲表現


該劇目有《六十種曲》本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排印的校注本。

藝術特色


《紫釵記》保留了《霍小玉傳》的主要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有了重新的塑造,別開生面地演繹了李益和霍小玉的愛情故事。這裡的“情"不僅指人的情感,而是一種提升了的、擴展了的情,它與晚明時代思潮中的至情理論是一致的,包含著強烈的人性意識,主要體現為生命意識,也就是對自由愛情婚姻的嚮往,充分肯定人慾。該劇熱情謳歌了愛情的真摯與執著,深刻揭露了強權的腐敗與醜惡。

戲劇內容


在長安遊學的隴西才子李益,托鮑四娘為他尋找佳偶。鮑四娘想到了霍王府的小姐霍小玉,才貌俱佳,便想將她介紹給李益。鮑四娘知道霍小玉要在元宵節去觀燈,便約請李益前往。元宵節當晚,李益與崔允明、韋夏卿共同前往。霍小玉為避開幾個秀才,不小心將頭上佩戴的紫玉燕釵掛在了梅樹梢上,被李益撿到。霍小玉發現釵子丟失,急忙前來尋找,兩人相見,一見鍾情,隨後成為情人。一天,書童秋鴻報說天子幸洛陽,開場選士,李益赴考,兩人分別。李益一考成名,高中狀元,權貴盧太尉想從士子中選婿,令士子們去太尉府進見,唯獨李益沒有前往。太尉因此記恨,讓李益去玉門關外隨軍,不得還朝。李益與霍小玉只能再次分別,兩人在灞橋折柳盟誓。李益來到了玉門關外,幫助平息了小河西、大河西兩國的叛亂,因功受賞。盧太尉見狀,奏請皇帝讓李益任孟門參軍。李益到孟門后,盧太尉欲招他為婿,被李益拒絕。盧太尉派人送信給霍小玉,說李益已招贅在盧府。霍小玉十分傷心,怨恨李益薄情,但又心生懷疑。為了找尋李益蹤跡,在家財耗盡后,不得已變賣了紫玉燕釵,恰好被盧府買去。盧太尉得知此為兩人定情之物。命堂候官之妻扮作鮑四娘的姐姐鮑三娘,向李益獻釵,說霍小玉已經另嫁他人。李益得知后,仍然不肯娶盧太尉之女。俠士黃衫客聽說霍小玉因李益情變而重病之事,幫助兩人團圓。兩人相見后,真相大白,盧太尉也得到了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