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阿城的結果 展開

阿城

中國內地作家

阿城,原名鍾阿城,1949年出生於北京市,祖籍重慶市江津區,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1984年出版個人首部短篇小說《棋王》,該小說獲得福建省《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第3屆中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代表作品有《芙蓉鎮》《小城之春》《刺客聶隱娘》等。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中學還未結束,文革便開始了。高一學業中斷。
1968年下放山西插隊,並開始學畫。為到草原寫生,到內蒙古插隊,後到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
1979年回北京。此後幫助其父鍾惦棐撰寫圖書《電影美學》,此間與父親研討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的《美學》、易經、儒學、道家、禪宗等。文革結束后經范曾推薦,被《世界圖書》破格錄用為編輯。

演藝經歷

1985年發表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大明星》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芙蓉鎮》的編劇,他憑藉該片入圍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颶風行動》的編劇。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月月》的編劇。同年出版小說《棋王、樹王、孩子王》。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孩子王》的編劇。
1989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三個女人的故事》上映。
1991年擔任劇情電影《棋王》的編劇。
1993年與胡金銓共同擔任神話恐怖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的編劇。
個人照
個人照
1997年出版雜談集《閑話閑說》。同年出版散文《威尼斯日記》。
1998年出版散文化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風流》。同年出版散文《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1999年出版作品集《阿城小說選》。同年出版散文《常識與通識》。此外還與李爽出版了小說《爽》。
參加活動
參加活動
2001年出版散文《回憶的季節》。
2002年由其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小城之春》上映。同年出版小說《小城之春》。
2003年出版散文《世紀光影》。
2005年擔任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
2006年擔任人物傳記電影《吳清源》的編劇。12月擔任編劇的古裝劇《貞觀之治》播出。同年擔任紀錄片《盛世里的工匠技藝》的編劇。此外還出版了作品集《阿城精選集》。
2010年出版散文《好說歹說》。
2014年出版作品集《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
2015年擔任古裝動作電影《刺客聶隱娘》的編劇,該片入圍第5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人物評價


阿城的文章文筆洗鍊,有古意,自成高格。偶發的白描筆法,生動至極,渾然天成,看起來糙,實則精緻已極(華西都市報評)。
個人寫真
個人寫真
他的小說獨具特色,短小精悍而不失思想的深度,語句簡潔明快,短句剛健,用多個剪輯的小鏡頭來建構小說的背景圖畫。文言書面語和單音節詞的大量使用,使得語言富有跌宕起伏的節奏感,在文白相雜的審美實踐中表現出小說語言原始的感染力。他的作品,就句式而言,整散結合、文言句式和口語句式相結合,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收放自如的特點(《名作欣賞》評)。
他筆下人物共有的特點,即恬淡、超脫與沉迷執著的結合,這種恬淡超脫對應人物的表層性格,但是沉迷執著正是人物內心的性格,這也是阿城對於道學精神的沉迷執著(《戲劇之家》評)。

個人作品


小說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2002年《小城之春》時報文學
1999年《爽》台灣聯合文學
1998年《遍地風流》作家出版社
1988年《棋王·樹王·孩子王》海風出版社
1986年《棋王、樹王、孩子王》台北:新地
1984年《棋王》《上海文學》第七期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刺客聶隱娘》電影
2006年《吳清源》電影
2006年《貞觀之治》電視劇
2006年《盛世里的工匠技藝》電影
2002年《小城之春》電影
1993年《畫皮之陰陽法王》電影
1991年《棋王》電影
1989年《三個女人的故事》電影
1988年《棋王》電影
1987年《孩子王》電影
1986年《芙蓉鎮》電影
1986年《颶風行動》電影
1986年《月月》電影
1985年《大明星》電影
散文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2010年《好說歹說》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3年《世紀光影》未來書城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回憶的季節》中國工人出版社
1999年《常識與通識》作家出版社
1998年《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作家出版社
1998年《遍地風流》作家出版社
1997年《閑話閑說》台北:時報
1997年《威尼斯日記》作家出版社
作品集
時間名稱備註
2016年《阿城文集》/
2014年《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中華書局
2006年《阿城精選集》燕山出版社
1999年《阿城小說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獲得榮譽

金馬獎 提名1

2015第52屆台灣電影 ·最佳改編劇本獎 提名

金雞獎 提名1

1987中國電影 ·最佳編劇獎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