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鎮

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水口鎮地處滁州市東部17公里,來安縣域規劃一級發展軸上,距南京市區45公里,是南京經濟1小時都市圈的核心層,104國道寧洛高速公路貫通全境,是省擴權強鎮試點鎮、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鎮、滁州市經濟強鎮。

水口歷史悠久,秦朝曾在此設置建陽縣,后改孟良關,來安縣第一黨支部也誕生在這裡。1991年,江澤民總書記蒞臨我鎮視察。

水口鎮先後被省文明委授予“安徽省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被省委宣傳部授予“安徽省先進基層黨校”榮譽稱號,被省紀委授予“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榮譽稱號,被省人社局、統計局表彰為“全省統計系統先進集體”,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示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被省旅遊局評為省級優秀旅遊鄉鎮,在全市“豐樂杯”小城鎮建設競賽中榮獲三等獎,榮獲全市“平安鄉鎮”、“計生工作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概況


來安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西與滁州市區相連。2010年常住人口50172人(六普)。轄15個行政村。104國道穿境而過。水路有新來河,下抵長江。

沿革


1949年設水口鎮,1958年成立公社,1962年改鎮。1949年設武集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水口鎮面積123.5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新莊、上蔡、水東、古井、周球、清水、葉灣、爽埂、高庄、水西、河西、永紅、羅圩、渡口、水口、八墩、擁巷、山堯、中路、紅土、新和、擁東、西玉、楊郢24個行政村;武集鄉面積62.4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張郢、金剛、查橋、高隍、武集、聯合、余巷、油坊、三龍等11個行政村。2000年,水口鎮27051人,武集鄉16428人,十二里半(未批鄉)11424人(均為五普常住人口)。2007年,撤銷武集鄉(11村,64.9平方千米,18019人),併入水口鎮,轄35個村,面積188.4平方千米,人口57890人,鎮政府駐水口(原水口鎮政府駐地)。

地理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104國道和蚌寧高速公路貫通全境,新來河橫穿南北直達長江,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商業貿易繁榮活躍,是皖東地區經濟發達的工貿型城鎮,全省195個中心建制鎮之一。水口歷史悠久,秦朝曾在此設置建陽縣,后改孟良關,來安縣第一黨支部也誕生在這裡。1991年,江澤民總書記蒞臨水口鎮視察。

人口


水口鎮總面積185.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5萬人,轄15個行政村,1個水稻良種場,175家企業, 36家鎮直單位,城鎮建城區5.1平方公里,城鎮化人口2.6萬人,城鎮化率40%以上,流動人口5000餘人。

氣候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水口鎮屬平原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雨熱同季,日照多,濕度大,無霜期較長,季風氣候顯著,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濕潤與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9℃,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7.7℃,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975毫米。

行政區劃


來安縣村級區劃調整情況表
單位:人、個、畝
調整前調整后
鄉鎮各稱行政村名稱人口村民小組數耕地面積序號行政村名稱總人口村民小組數耕地面積行政村駐地
水口鎮西王132313273345西王4642409420西王
紅土1204133288
擁東1194143399
十二半居委會921
擁巷137717324146擁巷3784358516中路
中路114182490
八墩1266102785
楊郢112111215147新河3290356566新河
新河934112075
山堯1235132340
夾埂232119382448夾埂2321193824夾埂
高庄230915346049水西4335287586高庄小學
水西2026134126
河西148616328850河西3140286505河西
永紅1654123217
渡口106410251551渡口2161194962羅圩
羅圩109792447
清水112810157752清水5283468594古井
古井1854133614
葉灣1458172130
周球84361273
上蔡11236121153上蔡3180214508上蔡
新民2057153297
水東217512345954水東5202174031水東
水口13775572
水口居委會1650
油坊215617347255油坊4213357013油坊
金剛104591852
葉橋101291689
高隍224517407156高隍3462276735高隍
張郢1217102664
棗林147711212457棗林3802326744聯合
三龍1160102296
聯合1165112324
武集159913317958武集4452286776武集
查橋1829153597
武集居委會1024
東嶽10029150759東嶽2100213601東嶽
余巷1098122094

資源


水口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並建成萬畝優質水稻基地、萬畝油菜基地、千畝蔬菜、荸薺、藺草基地以及多種綜合水產養殖基地。全鎮耕地面積9.66萬畝,鎮內有小型水庫5座,當家塘壩星羅棋布,溝渠配套,加之上有屯倉、下有長江,保證了全鎮農業灌溉用水。農村經濟平穩推進。糧食生產連續十年豐收,全鎮糧食總產60632噸,油料總產4987噸;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全鎮初步形成了優質糧油、無公害蔬菜、席藺草、畜禽飼養、水產養殖五大主導產業。

經濟


2006年,水口鎮鎮實現地區國民生產總值1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63元,財政收入1980萬元。鎮內實現規模企業8家,並出現了2家億元產值的企業,初步形成了機械加工、建材、服裝、席藺草、糧油等生產加工五大支柱產業。
水口鎮不斷強化“工業強鎮富民”理念,以工業經濟和工業集中區建設為平台,全力招商引資,奮力激活民資。工業集中區一期規劃6平方公里,先期啟動1000畝,已有12家企業入駐,協議引資6.8億元,新增財稅增長點3000萬元。全鎮共有企業45家,其中規模工業企業12家,工業生產總值達12.5億元。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水口鎮[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水口鎮]
2013年,水口鎮實現生產總值28億元,同比增長16.7%;財政收入5635萬元,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11370元,增長14.7%;固定資產增長32%。工業經濟有效提升。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達到10家,其中當年新增2家,規模工業增加值3.9億元,增長2.6%;全鎮大小企業發展到92家,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支撐點。農村經濟平穩推進。糧食生產連續十年豐收,全鎮糧食總產60632噸,油料總產4987噸;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強化了土地流轉, 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增加到102戶,其中1000畝以上12戶;舉辦了全市春季農業技術培訓現場會,農業機械化和農業實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全鎮初步形成了優質糧油、無公害蔬菜、席藺草、畜禽飼養、水產養殖五大主導產業。第三產業日趨繁榮。全年實現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億元,增長12%;大型超市和連鎖店發展到5家,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家;新增個體工商戶221戶;中通、申通、韻達等快遞點持續增加;交通運輸、餐飲、休閑服務等行業不斷做大做強。勞務輸出不斷壯大。勞務輸出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2013年全鎮共輸出農村勞動力1.97萬人,勞務收入3.2億元,農民人均增收5200元。
2013年,水口鎮招商引資引進項目6個,協議引進資金4.9億元,分別是投資4000萬元的50萬噸公路瀝青項目、投資6000萬元的業陽運輸項目、投資6500萬元的安江物流項目、投資4500萬元的市政工程項目、投資1.2億元的天綠生態農業項目、投資1.6億元的煦和春天養殖項目,累計到位資金1.5億元。2013年,水口鎮以盤活閑置(存量)為抓手,開展了閑置土地、資產清理盤活工作,清理出閑置土地資產31宗、551畝、建築面積7.42 萬m,盤活處置320畝,廠房近3萬m,打破了土地瓶頸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工業強鎮戰略的實施,保證了水口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2013年,水口鎮科學編製了《來安縣水口鎮特色農業產業總體規劃(2012-2015年)》,科學引導全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並就清水、河西兩村制定了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規劃,為發展現代農業指明方向。全鎮流轉土地45000多畝,其中2013年流轉土地近30000多畝,已形成河西村的荸薺、渡口村的席藺草、清水村的大棚西瓜、西王村的蘆蒿、甲埂村的果樹、油坊村的小香瓜等6個“一村一品”基地。邀請縣農委專家,在油坊、棗林2個村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有近1000人次參加了培訓班,有效的提升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以水口商貿街為平台謀划建立水口地方名吃一條街,目前已入駐餐飲企業20家,並於2014年元月10日成功開街,帶動地方餐飲發展。

基建


水口鎮內設有高中、初中、小學以及幼兒園,在校生近萬人;並設有三家衛生院,科室齊全,設備完善;已建成數字電視網路,可收視近80套電視節目;有郵局三所,包裹、涵件、匯兌方便。圓通、申通、韻達、國通等快遞一應俱全。
來安縣水口鎮
來安縣水口鎮
2013年,水口鎮緊緊圍繞東擴南移、擁入“大滁城”、承接產業轉移區、新來城和汊河新城的發展思路,加大建管力度,推進了生態水口、美好水口建設。集鎮建設檔次提升。完成了武集北街、十二里半東街改造,實施了毛郢新居綠化、亮化工程,並在104國道穿鎮路段購置了106盆高檔盆景,提升了集鎮的綠化檔次,改善了集鎮形象。104國道藕塘段的綜合改造和水口敬老院二院兩個建設項目基本完工。嘉韻小區80餘套安置房工程已完成規劃設計,即將開工建設。美好鄉村建設穩步開展。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上蔡小區已完成征地拆遷、土地招拍掛等前期準備,即將開工建設;水東大道高標準亮化工程已完成。同時,利用一事一議獎補政策,投入223萬元(其中自籌53萬元,財政獎補170萬元),對村級路橋、機站等維修建設,當家塘壩、渠道等清淤加固,有力地改善了農民出行難、用水難等問題。文明創建水平提升。投資80多萬元,完成了水口、十二里半街道市場化保潔的運作,建立了居委會監督、政府抽查的層層監管機制,實行全天候保潔制度,提升了街道的乾淨整潔度。組建了市容管理中隊,配置市容管理車輛1台,聯合交警、交管、農機、公路和工商等部門,開展了環境整治行動,定期開展了文明交通、走進敬老院等志願者服務活動,提升了文明創建水平。農村環境整治成績顯著。全鎮15個村均已配備了保潔員和1輛垃圾收集電動機,按照公路里程,鎮財政每年給予縣、鄉道1500元/公里、“村村通”道路500元/公里的整治經費。2013年年底鎮財政拿出200多萬元按照“四治理一提升”的工作要求,對主要道路沿線開展環境整治、綠化提升行動,清運垃圾,拆除破舊房屋、豬圈、廁所,治理污水,房屋樹木刷白等,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提升了水口對外形象。農村土地管理進一步加強。制定了違建控制考核制度,對農村違建實行“零容忍”和“村為主”機制,建立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對重點區域、重點違建戶要採取日巡查制度,對違法違章建設,堅決查處拆除到位,2013年全鎮拆除違建1200多㎡。

社會


2013年,水口鎮通過“一卡通”發放各類補貼資金3648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參保人數達40602人。農村低保實行了提標升級,全鎮1987名貧困人口享受了低保補貼,809名殘疾困難家庭實行了生活救助,全鎮358名五保老人得到妥善安置,共發放困難家庭補助資金472.68萬元;同時開展了殘疾人白內瘴復明手術,有75人參加了檢查,其中30例病人重見光明;全鎮159戶危房改造工程順利通過縣裡驗收;新農合運轉平穩,農民參合率達98.50%,農村大病真正得到了救助;全年共利用和實施一事一議項目24個,現已全部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留守兒童活動之家、農家書屋等項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
2013年,水口鎮全市文化站長才藝匯演在水口鎮舉行,組織開展了18個村(居)健康舞表演,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鎮綜合文化站配置電腦10台,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書籍種類齊全;組織參加了來安縣第三屆永陽花燈節匯演,在來安縣首屆“民生杯”鄉鎮綜合文化站調演中獲得一等獎;成立了水口鎮乒乓球協會並舉辦了首屆“九久杯”乒乓球比賽,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優化了教育布局,教學條件得到逐步改善,投資220多萬元新建的水口中學教學樓已投入使用,同時又啟動了教工宿舍樓建設;教學質量普遍提高,中、高考成績在全縣年年位居前列;加強了學生交通安全管理,通過政府出資購買服務方式投放校車5台,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年”活動,嚴格落實了“村為主”機制,成功破獲了一起性別比案件,主要指標在全縣位居前列。建立了“一站三中心”工作格局,成功作為全市信訪工作現場會示範點迎接各級領導檢查並作了經驗介紹,全年共化解各類矛盾信訪案件120多起,結案率達98%以上,妥善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信訪問題;投資10多萬元在主要交通道口新增了6個治安監控新建了立體化網路監控系統,成立了鎮應急大隊並統一著裝,18個村居均成立了村級義務巡防隊,並在巡邏中抓獲多名嫌疑人,受到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市電視台在《滁州警方》欄目作了專題報道。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行動,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杜絕了重大事故發生。水口鎮未發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國防教育深入開展,婦女兒童、老年人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共青團、婦聯、統計、民族宗教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古迹


水口漢墓群位於水口鎮東0.5公里處的上蔡村下蔡生產隊,佔地約2000平方米,地面平坦,無墳冢遺跡。墓地北300米處為漢時建陽縣城址。1978年前後,因建水口草席廠掘出2座棺墓,槨長4米,寬1.5米;棺長2.4米。棺槨均以卯榫構結,表面油漆光亮可鑒,棺內無遺骸。隨葬品尚存鐵劍、銅鏡、五銖錢、梳子及絲織品殘片等。經考證,該墓群屬新莽時期墓葬。
周球墓,位於新安鎮東南9公里處的水口鎮清水村周大郢生產隊。墓地北高南低,地勢差為12米。該墓坐北朝南,前有石獅4對,恩坊1座,佔地2000平方米。1967年,該墓地面建築全部被毀,墓地廢為農田。周球為清代太子少保,本縣水口鎮周大郢人。清道光十年版《來安縣誌》有傳。
行政隸屬:中國安徽省滁州市
▪新安鎮 ▪ 半塔鎮 ▪ 水口鎮 ▪ 汊河鎮
▪ 大英鎮 ▪ 雷官鎮 ▪ 施官鎮 ▪ 舜山鎮
▪ 三城鎮▪獨山鎮▪張山鎮
▪ 楊郢鄉
參見:安徽省鄉級以上行政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