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
漢語辭彙
病情,拼音為bìng qíng。是指疾病的變化情況;疾病的起因、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情況等。出自《中島健藏先生》。
詞目:病情
拼音;bìng qíng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拼音:[state of an illness]
疾病的變化情況。
疾病變化的情況
如巴金 《中島健藏先生》:“我到了 北京,才知道 中島 的真實病情。”巴金 《懷念蕭珊》三:“她的病情惡化,一天天衰弱下去,肚子卻一天天大起來,行動越來越不方便。”
疾病的起因、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情況
如西醫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來了解病情;如中醫對病情的了解,中醫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問寒熱。寒是病人自覺怕冷,有惡風、惡寒、畏寒之別。遇風覺冷,謂之惡風;自覺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緩解者謂之惡寒;若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夠緩解者謂之畏寒。有一份惡寒就有一份表證,惡寒是外感的表現,而畏寒則多為陽氣虛弱,不能溫煦肌表而產生的怕冷感覺。因此同為怕冷,病情輕重不同,表裡病位有異,外感內傷有別。
問汗。“陽加於陰謂之汗”。一個“汗“字,反映出人體陰陽兩方面的變化,汗多汗少有不同;汗出當風,轉歸不同;汗之部位不同,屬性有異;汗之有無,更顯陰陽之虛實、津液之榮枯之不同。汗症總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或為甲亢,或為糖尿病,或為更年期綜合症等等。其實它總離不開氣血津液陰陽平衡的失調。
問飲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當然這個“死”並非斷定生死的“死”,而是說病情很重,經常有患者說到其他情況還好,只是一點都不想吃東西,甚至有很多天未進過食了,請中醫看看解決吃飯問題就好了。“調理飲食,解決吃飯問題”,輕描淡寫,思之則心有餘悸。脾胃乃後天之本,胃氣乃後天之本之表現,“不思飲食”說明病已不輕,為什麼會不思飲食呢?要反思原因。是因飲食不節,傷及脾胃?飲食不潔,濕熱內生?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還是他臟之病傷及脾胃?還是藥物影響?還是病已至此,已無胃氣。這就需要從其他方面的伴隨情況來綜合判斷了。
就相關情況而言,人是一個整體。某一器官的病變必是許多方面失調的基礎上所產生的,如說到許多兒童患上腎結石,其結石的治療並非取石那麼簡單,你吃進去的不是石頭,為什麼會形成石頭呢?那就是機體代謝出了問題,排泄出了問題,僅僅取了石,是只治了標,而沒有治到本(標本也是中醫認識病情的一個概念)。同樣是結石,服的藥物是不同的;許多的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礎,也就會產生共同的臨床表現,臨床上有許多醫生忽略詢問病人如飲食情況、如女性病人忽略詢問經帶胎產等情況。其實這些基本的情況有時會給你提供最本質的疾病信息。
對病情的掌握,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中西醫在病情的定義上是存在著不同的概念的。
病情的英文翻譯
1. patients'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