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針草

禾本科針茅屬植物

狼針徠草(學名:Stipa baicalensis Roshev.)是禾本科、針茅屬多年生密叢草本植物。稈直立叢生,高可達80厘米,基部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平滑或糙澀,下部者通常長於節間;基生葉、稈生葉均具睫毛;葉片縱捲成線形,基生葉下面平滑,上面具疏柔毛。圓錐花序基部常藏於葉鞘內,分枝細,直立上舉;小穗灰綠色或紫褐色;穎尖披針形,先端細絲狀,芒兩回膝曲,光亮無毛,邊緣微粗糙,芒柱稍扭轉,花藥黃色,6-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西藏、青海、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區。俄羅斯、蒙古也有分佈。常生於海拔700-4000米的山坡和草地。

狼針草幼嫩時為乾草原、草甸草原地區牲畜的喜食牧草。

形態特徵


年生草本。稈高50—90(110)厘米。葉片縱捲成細條形,莖生葉片長20—30厘米,葉舌長1.5—2毫米。圓錐花序常為頂生葉鞘所包,長20—50厘米,小穗灰綠色或紫褐色,膜質,長25—30毫米,外稃長12—15毫米,與芒的關節處生一圈短毛,背部貼生成縱行的短毛,基盤尖銳,長4毫米,芒二回膝曲、無毛。芒柱長達7厘米,芒針長達10厘米。
圓錐花序長20-40厘米,下部常包於鞘中,分枝細弱;小穗灰綠色或成熟時變紫褐色;穎膜質,幾等長,長25-33毫米,頂端為細芒狀,第一穎3脈,第二穎5脈;外稃長(11.5)12-15(16)毫米,頂端關節處生一圈短毛,背部具排列成縱行的短毛,基盤尖銳,長約4毫米,密生柔毛,芒2回膝曲,第一芒柱長3-4.5厘米,扭轉,第二芒柱長1.5-2厘米,芒針長10-13厘米,絲狀捲曲;內稃比外稃稍短,具2脈。花藥長約5毫米。花果期5-8月。

生態特徵


狼針茅是一種多年生密叢禾草。通常5—6月開始萌動,7月下旬至8月初旬抽穗開花,8月下旬果實成熟,9月初旬落果,以後逐漸乾枯。具有鬚根系,根量大部分集中於20厘米以上的土層中。葉層高35—45厘米,叢幅直徑30—50厘米,在植叢基部常被有多年宿存的枯枝葉,和當年枝葉一起形成緊密的草叢,可保護新芽安全越冬。
狼針茅更新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種子繁殖,二是營養繁殖,即以分櫱方式向四周分出新枝,新枝與母株疏離后則形成新的植株,這兩種更新方式都普遍存在。狼針茅屬於草甸草原的;—種中旱生禾草。性耐寒及乾旱。
一般見於排水良好的地帶性生境,不耐鹽鹼,從不見於鹽漬化土壤上。除做為建群種形成狼針茅草原外,也常進入線葉菊草原或羊革草原等其它草地類型中,成為亞優勢種。此外,狼針可進入由地森林帶,成為林緣草地的常見優勢種或伴生種。在於草原地區僅散見於山地陰坡。

分佈範圍


生於草地及干山坡。狼針茅分佈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甘肅、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區;蒙古東北部,蘇聯勒拿河上游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狼針茅為草原區良好的牧草。一般牛、馬、羊均喜食,但羊比牛、馬喜食程度較差,四季中以春季適口性最好,夏季和秋季樂食,穎果脫落後適口性又有所提高,冬季殘留較好,為草原區家畜的基本飼草。狼針茅的穎果成熟時具硬尖和長芒,常常刺傷羊的口腔和皮膚,或混入羊毛,影響皮毛質量,因此,當狼針茅果熟期,應另選草場放牧,以避開危害。本種對於牛、馬等大家畜尚無損害。
根據狼針茅的營養成分可列為良好牧草。在抽穗以前,含有較多的粗蛋質,但在結實以後,則急劇下降。粗纖維的含量偏高,結實以後顯著升高,因而質地更顯得粗老,其化學成分如表58—3。主要為放牧型牧草,產草量較高(每畝產鮮草135—200公斤),草群的適口性良好,是牛和馬的優良放牧場,有些地段刈割乾草。此外,它的莖葉還可做繩、掃及苫房用。
值得注意的是,狼針茅的作為一種良好牧草有其適用範圍。其前提條件是我國本地的牛馬羊品種均已經明白其採食風險。而當前畜牧業中,尤其是馬業中,進口馬匹是不明白狼針茅的採食風險的,容易因為食用狼針茅導致結症而死亡。其原理為:我國本地蒙古馬徠品種,在自由放養狀態下已經進化出了適應消化狼針茅的腸胃,並在食用狼針茅時有意避免採食其穎果。進口馬匹的原產地並沒有此草種,不明白狼針茅的採食風險也不具有良好的消化狼針茅的能力,往往在進食時將穎果一起吞入。最終狼針茅的穎果無法正常消化,其芒刺也容易導致腸胃出血,嚴重者會導致馬匹死亡。我國北京已經多起將進口溫血馬的進口草料換成本國產的草料后,馬匹因為結症死亡的案例。
另外,產羊毛的綿羊屬於外國品種,也存在誤食狼針茅而導致死亡的風險。